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元坝区块油气井超深及高温高压特征明,开发难度大。对元坝2井的修套施工证明,该区域井下情况复杂,套磨铣修复套管非常困难且成本高昂。对该区块的后续开发,建议采用加厚套管封堵盐膏层;进行地层测试时必须充分考虑套管保护措施;对似类似元坝2井的套管错断情况,建议采取开窗定向侧钻工艺修复,放弃修套施工。  相似文献   

2.
元坝气田的作业工况和井下条件复杂,投产风险大,气田主体开发采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衬管完井方式,管柱设计难度加大.综合分析气田实际生产现况,进行油管组合和完井管柱的优化设计、材质优选及完井工具优选,设计采用Φ88.9 mm+ Φ73 mm组合油管、国产4c+ 4d类完并管材及718 +725材质的完井工具,以满足元坝气田的抗腐蚀性能和降本增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元坝气田的作业工况和井下条件复杂,投产风险大,气田主体开发采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衬管完井方式,管柱设计难度加大。综合分析气田实际生产现况,进行油管组合和完井管柱的优化设计、材质优选及完井工具优选,设计采用Φ88.9 mm+Φ73 mm组合油管、国产4c+4d类完井管材及718+725材质的完井工具,以满足元坝气田的抗腐蚀性能和降本增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大港油田大位移钻井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港油田大位移井存在的摩阻和扭矩大、轨迹控制难度大、井壁稳定难度大、长裸眼段下套管难度大、井眼净化要求高等技术难点,研究制定了一套大位移水平井钻、完井技术.论述了大位移水平井实施中的井眼轨迹设计技术、导向钻井技术、漂浮下套管技术、高润滑强抑制的优质钻井液技术、摩阻扭矩预测及监测技术等,已钻成的3口大位移水平井的水平位移与垂深比大于2,其中庄海8Ng-H1井的水垂比为2.74,水平段732m.实践证明,该套技术在大港油田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川藏铁路沿线地形高差大,隧道工程顶部地形陡峻,隧道长、埋深大,交通条件极差,竖向深孔勘探无法实施等难题,以及现有定向勘探钻机在高山峡谷地区铁路勘察适应性差和定向勘探技术不能满足铁路隧道勘察对全孔地质岩芯取心的技术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开展超长绳索取心定向钻探器具与装备研发、钻进技术与工艺研发、勘探模式研究以及铁路超长定向勘探应用与示范工程。通过阐述超深定向钻探技术在川藏铁路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其发展建议。结论表明:1)通过超长水平定向勘探技术与装备研发,解决了川藏铁路水平深孔钻探装备难题,创新形成一套水平绳索定向钻进器具与工艺,实现国内零突破,形成一套超长绳索取心定向勘探工法。2)通过自主研发的GXD-5S千米级全液压动力头定向钻机和超长绳索取心定向钻进技术成功应用于川藏铁路卡子拉山一号隧道,并作为示范工程创造了国内水平绳索钻杆PQ(直径122mm)深度588m和HQ(直径96mm)974m两项最新记录。3)基于水平钻探、斜向钻探和仰斜定向钻探三种勘察模式,构建了高山峡谷地区隧道勘查设计特殊地质因子获取地质新模型。4)川藏铁路雅安至昌都段共完成超深绳索取心定向勘探钻探27孔,其中最深水平定向钻孔深度达1616.8m,是国内采用NQ系列水平绳索取心最深钻孔,为超深定向钻探技术更好的服务铁路勘察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Flagship在中高含水期水平井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伦贝谢公司的Flagship生产测井旗舰是在深入研究水平多相流流态的基础上开发的,适用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测井仪器组合,能为水平井提供高精度的生产测井数据.并以新颖的MaxTRAC往复式爬行器为传输工具保证测井顺利进行,另外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综合解释模型,保证生产测井结果真实客观地反映井下产出状况.以塔河油田一口中高含水、超深砂岩油藏水平井为例,总结了Flagship的测井设计原理、施工步骤、技术关键及测井评价效果分析,并提出了水平井生产测井尚待解决的问题,为油田使用这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平井段筛管出砂的现象提出了水平井旋流冲砂工艺技术,该技术利用旋转式高压水射流清洗工具在水平井段边旋转边移动,对水平井段筛管和近井地层进行直接深穿透处理,达到解堵的目的.该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资源丰富,超深、低渗、高温、高压、含硫、储层厚度薄的井受目前测试管柱、封隔器、套管强度等制约,储层改造排量受限、施工摩阻高、闭合应力高、储层非均质性强、大规模充分改造难度大.直井即使压开后,由于上覆岩层压力作用,地层裂缝闭合,残酸无法排除,易导致酸堵.采取大斜度井、水平井开发模式能够有效增加储...  相似文献   

9.
BK5H井位于巴楚地区巴什托油田,完钻井深5030.48m,最高钻井液密度达2.09g/cm^3,是目前国内陆地钻井液密度最高的深水平井。斜井段要钻穿石炭系的卡拉沙依组和巴楚组,其主要岩性是灰岩、云岩、泥岩、细砂岩、硬石膏与膏质云岩等,地层压力高、可钻性差、稳定性差。该井的主要技术难点是:硬地层的侧钻难度大、高密度硬地层机械钻速低、高密度高固含泥浆体系对井下工具仪器冲蚀严重、地层稳定性差等施工难点。其施工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优选井下钻具、优选钻井参数、减少井下工具仪器的忡蚀、提高其运转效率、防止井壁坍塌,为今后类似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涠洲w油田因主力储层被多条断层分隔、主力砂体厚度较薄、横向变化快、纵向非均质性强及地层倾角变化大给水平井钻井作业带来的储层钻遇落空、轨迹控制困难、井眼清洁和储层保护难度大等难题,通过优化钻头设计,优选钻井参数、钻具组合和钻井液体系以及对Power Drive Archer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实际造斜能力分析,成功实施了一口连续造斜率9.81°/30 m、最大井斜角107.8°的水平井作业,实现了一个水平井段动用多个断块储量的地质预期,为后续超高井斜水平井钻井技术在复杂断块油田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H油田整体采用超深水平井开发,近年套损现象呈增加趋势。目前常用套损井找漏技术效果不理想。针对该现状提出了Isolation Scanner套后成像测井(IBC)找漏技术,该技术能同时测量套管内径和壁厚变化,定量评价内部腐蚀和外部腐蚀,分辨率高,在H油田H68水平井应用成功,该技术为H油田类似油水井找漏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2.
Oil reservoirs with secondary bottom water in Ng33 members (in Guantao formation, Paleogene system) of Lin2-6 fault block in Huimin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have entered the late stage of ultra-high water-containing-exploitation. Oil exploita-tion from vertical well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efficient. The reservoir type, with water displacing oil and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re specifically studi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covery ratio. An integrated scheme for adjusting horizontal wells has been designed and the key technique of the scheme optimi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1) the positive rhythm of fluvial depositional features is the internal cause of the flooding of oil reservoirs while water injection, injection-production patterns and accumulative petroleum production are the external causes; 2) oil-water driving patterns have transferred from edge water ad-vancing to bottom-water-coning; distribution of the remaining oil mainly concentrates in the upper rhythm and top of the middle rhythm in Ng33 members; 3) a great deal of remaining oil is enriched in high positions of faults, in axes of tiny structures, in stagna-tion areas among water-injection wells and oil-wells and in tectonic saddle areas with sparse wells. Compared with vertical wells, horizontal wells have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recovery, high off-take potential, high critical output, large controlling areas and long time of bottom-water breakthrough.  相似文献   

13.
江汉采油院研制的以Y241封隔器组合的酸化压裂管柱,主要用于深井、超深井及高温高压井任意层酸化压裂施工,工作压差可达到60MPa,工作温度可高达150℃。据不完全统计,在玉门油田应用24井次,成功22井次,施工成功率达91.7%,是玉门青西油田深井大型酸化压裂施工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4.
渤海Q油田储层纵向及平面非均质性强,地质模型建立难度大,且存在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准确率低的问题。基于渗流力学理论,生产测井资料与流线模拟相结合,利用生产测井资料提供的单层产液量和含水率及分层注入量等数据,判断流体运移规律,确定油藏内任意一点上的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应用该方法,渤海Q油田进行注水单元流场调控,提出增注、卡层、堵水等措施,单井产量增加14倍,油田年产油量负递减。实践表明,生产测井资料与流线模拟结合可有效识别剩余油分布,为特高含水期强非均质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深层油田人工举升采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层油田的开发对油田开发工作提供了新的挑战,由于深井具有高压和高温等特点,因此对钻井和采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深层油田的特点,对各种人工举升采油方法总结,分析和总结了深井人工举升采油方法,用实例说明水力泵、有杆泵、气举和电潜泵在深层油田采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东海盆地B气田主力储层为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储层埋藏深、横向变化快,薄储层、薄夹层发育,常规反演技术无法清晰识别河道和准确分辨薄层,开发井实施面临风险,为此采用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来开展储层精细刻画研究。通过对岩相概率和变差函数的精细化分析求取了可靠的地质统计参数,降低了反演的不确定性。反演结果准确预测出了砂体内部7~8 m厚的薄夹层分布,刻画出了4期河道砂体的沉积变迁过程,据此指导了主力层多口水平分支井的实施并获得70.4%~92.3%的高砂岩钻遇率,从而证实了该技术对中深层薄层预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华庆X油藏为典型的超低渗油藏,为了提高单井产量,采用以水平井为主的开发方式。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和生产过程中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部分水平井单井产量递减快,开发效益逐渐变差,急需要通过二次压裂恢复或提高单井产量。目前,国内水平井二次压裂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通过对国外水平井二次压裂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华庆X超低渗油藏储层特征和水平井低产原因,开展了二次压裂增产潜力分析、工艺优化及配套管柱研发,形成了以“体积复压为主、加密布缝为辅”的老井二次压裂工艺技术。现场试验表明,6口井的增产效果明显,为超低渗改造水平井提高单井产量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钻井技术作为提高单井产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全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水平井的油层钻遇率,就必须在了解钻井区域地层产状和储层发育情况的基础上,优化钻井轨迹,并在钻井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尤其是随钻测井资料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研究和应用水平井钻井的测井地质导向技术是确保水平井钻探成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本文在多口水平井实际钻探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平井钻进过程中,随钻电测曲线因岩性变化而相互关系的变化规律,总结了水平井随钻跟踪分析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水平井随钻跟踪分析方法的应用效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薄储层的识别一直是地球物理技术预测的难题.在石油勘探中后期地区,为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应充分利用已钻井提供的储层参数信息,在横向上利用地震资料提供的反映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优势属性分析成果,通过建立已钻井点储层参数与多种优势地震属性之间的函数关系,达到有利储层横向预测的目的.多属性联合反演方法在桩西潜山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