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世宇 《华中建筑》2012,(9):162-164
研究非洲聚落与分形的数学家Ron Eglash在TED大会上做过关于非洲分形数学的演讲,“……我开始收集北美以及南太平洋的建筑图案,只有来自非洲的是呈现分形的结构。”事实上,分形的聚落在中国也是存在的,更多的情况下它是一种被掩盖的空间秩序,在物质空间形态上的袁现并不十分明显。聚落生长是在一定的规则支配下进行的,“分形聚落”的生长规则中就隐藏了分形的生成机制。该文以张谷英村为例,通过测量、问询和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其内在空间秩序呈现分形的原因,并说明研究聚落的内在空间秩序才是认识“分形聚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闽南地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代表,其传统聚落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多元的建筑特征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构成了闽南传统聚落复杂的空间差异性。本文旨在对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秩序进行多尺度的量化分析,提供一种空间秩序的判定方法,以期为闽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形成提供数据支撑,促进对闽南传统聚落生成演变规律的认知与了解。  相似文献   

3.
街道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骨架,是城市的特色与活力所在。分析了传统山地城市街道中人的各种活动与自然共存的根本所在,指出山地城市街道空间秩序具有适应性、立体性、层次性与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山地城市街道空间秩序的探讨,力图在现代山地城市空间的开发建设与旧城改造中,为重构被破坏的环境秩序提供规律,再现传统街道美学,从而创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地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4.
受地貌气候类型等条件的影响,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山地聚落形成了独特的聚落空间形态。文章结合实地调研,以蓟州山地聚落为例,进行选址高程采样和综合分析比较,从聚落的生成发展过程即"主观选择—被动适应—主动利用"三个层面,结合地势、地貌、气候、资源、空间等多方面因素,对北方寒冷地区山地聚落营建中的生态智慧进行分类解析,以期寻求一种适宜的建设策略来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指导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山地聚落的营建方向。  相似文献   

5.
冯维波 《华中建筑》2014,(1):150-153
该文在分析探讨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营建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聚落的空间特征:民居平面型制的多样化特征、依山傍水的山地特征、耕地至上的环农特征、群—序—拓扑结构的形态特征,主要存在自由散点式布局和集中簇群式布局两种聚落空间形态。最后分析了聚落空间的成因,认为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只是在汉族传统院落民居的基础上,由于受到当地特殊地形条件的限制而进行的修正。  相似文献   

6.
韩晓莉  李志民  王军 《华中建筑》2007,25(1):165-168
该文通过对位于黄河首曲的甘南藏族山地聚落形态及发展机制的调查和剖析,指出传统聚落作为将社会、人居、生态相结合的基本单元,是这一地区居民生态、社会、物质观念的集中体现,控制着该地区人居环境的建设发展.并通过分析传统聚落形态与自然生态循环间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传统聚落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应反思的几个问题,为避免城市建设中生态、历史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损失提出控制性原则,旨在维持这一地区脆弱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丽江大研古镇是一个独具纳西风情的聚落,蕴含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地域风貌,大研古镇独特的"山地水乡"环境吸引着外来游客,这种特质源于其空间形态,其中空间结构又是空间形态的内部秩序。文章试图从结构的角度来探索大研古镇的空间形态,以发现其中的结构组织规律。  相似文献   

8.
浙江山地以丘陵为主,盆地错落,植被丰茂,聚落资源丰富。以浙江山地聚落的典型实例为研究对象,从山地聚落的山水形态、街巷形态、建筑形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山地聚落空间的构成规律、组织规律和演化规律,探求山地聚落空间形态形成、发展及演化的内在动力。以期获得先民的生存哲学,并为当今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桂北山地传统聚落景观图式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筑》2017,(3)
尝试借助于图式理论对桂北山地传统聚落景观进行解构分析,重点提炼与探讨其生态景观图式、外部空间形态图式、内部空间组织图式及民居建筑图式。其中景观图式既是传统聚落社会历史文化现象的表征,也是传统聚落特定而独特的符号体系,具有典型性与模式化特点,折射出聚落最本初而可持续的营造与构建思想及其深刻的社会人文内涵,可为传统聚落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浅析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形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特征,对村落空间的秩序及其精神内涵作了一定的解读,指出传统聚落的空间处理和营建体现了古人追求自然和创造舒适生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混沌与秩序——城市规划理论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伟 《规划师》2002,18(9):54-56,115
国内规划界存在一种试图以“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秩序井然”等现代建筑思想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主要标准,并将这一思想付诸于城市建设实践的倾向。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城市社会是一个包含着社会经济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充满活力的“复杂”系统。城市规划须充分认识城市的这种复杂性,并继续探索适应这种复杂性的新规划设计理论。历史上的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1.1 拓扑空间城市从它诞生之日起,其发展形式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为的过程。在史前人类聚居地形成的最初过程中,由于生存的需要,“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曾经是惟一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秩序与自由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把办公空间描述成为“用于工作的机器”。随着八零后年轻人逐渐成为公司里的创新中坚力量,这种片面追求密度与效率的办公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往往追求新技术、热爱网络积极创新.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也往往不再那么清晰:他们乐于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积极与同事交流新鲜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5):14-17
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复位并行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切开手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较高,膝关节间隙宽度明显较窄,膝关节间隙恢复明显较好,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治疗优良率明显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是最具特征的构件之一。柱式一般包括柱头、柱身和柱础三个组成要素,其中中国的柱头就是人们熟知的斗棋。对于柱式的比较研究,本文选择了中国宋代的营造典籍《营造法式》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学著作继筑十书》作为载体,把两本文献中有关柱式的内容提取出来,从造型、材料和做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种不同建筑文化背景下柱式体系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After briefly outlining several examples from recent historical research which begin to establish the relativity of design processes during several different epoch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a new synthetic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rchitec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ought is need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architectural history,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design methodology. Such an approach would be based upon the concept of study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presentation, conception, and perception, or more simply, between modes of conception as they appear historically, and the particular forms of representation used by designers. Drawing, when studied as a language of thought rather than simply a medium of expression, may yield clues to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which have gone unnoticed under standard techniques of historical inquiry.  相似文献   

17.
建筑空间的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题在谈论中国建筑空间秩序的现状,并提出造成该现状的三大原因所在1.冲突的强者文化渗透。2.发展商行为。3.专业界的妥协。文中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带来的现象及后果和影响。最后用三个实例说明如何试图从各地域文化层次中,从与世界建筑技术体系接轨的过程中探索中国建筑独具特色的“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18.
城市意象的秩序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苗 《规划师》2003,19(4):47-49,53
“秩序”和“意义”是营造良好城市意象的两个重要途径。“秩序”代表城市的结构和关联,营造秩序的城市意象就是要形成一部分固定、明确,可寻的城市意象,强调节点在城市意象中的重要性;而意义蕴涵了城市的特色和人文情趣,意义的城市意象应当是绝大多数人可以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由于人类文化的多元并存,既没有统一的“秩序”的城市意象,也不存在通用的“意义”的城市意象,城市规划师在营造城市意象时,应从区域性的群体意象需求出发,创造出鲜明的、有活力的可读的现代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19.
20.
王立  李先逵 《规划师》2006,22(3):79-81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外化产物,其空间内或显性或隐性地存在着秩序.节点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节点根据功能关系形成不同的结构,通过场力的作用规范城市空间.在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建构节点来达到规范城市空间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