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PEC会议带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旅游业的再度繁荣。本文就度假酒店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了酒店选址、场所营造问题,并且展望了度假酒店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做了相关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APEC会议带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旅游业的再度繁荣。本文就度假酒店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了酒店选址、场所营造问题,并且展望了度假酒店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做了相关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垂直校园与校园建筑综合体的发展已促使校园空间布局模式和建筑形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本文基于笔者一系列南方校园建筑综合体创作实践,归纳并提出"三重式"设计策略,通过结合实际案例从功能空间重组、场所形态塑造等方面解析这一策略的具体应用,以说明该策略有助于达成南方校园建筑空间与功能机制、景观要素、气候特征的有机统一,实现校园空间秩序、场所活力、地域形态的关联契合。  相似文献   

4.
刘晓平 《华中建筑》2013,(10):66-72
该文考察分析了近年落成的两个北欧滨水标志性建筑的设计理念,从中总结了滨水标志建筑的场所设计思维:建筑结合基地,结合城市地段因素来营造场所感;建筑与水呼应和互动;新建筑不模仿历史建筑,而是强调创新,塑造城市独特的新地标;建筑尽可能对公众开放、提供滨水的观景休憩场所.文章介绍了笔者近年完成的三个滨水标志性建筑实践案例,案例涉及高层和多层建筑,类型涵盖游轮管理服务大楼、渡轮客运楼和海滨旅馆.尽管三个项目基地各不相同,但都从基地环境特质出发,通过建筑对基地的营造,对环境特性的呈现和强化,较好地实现了滨水标志性建筑的场所个性.场所个性的塑造贯彻在总体布局,空间环境营造,标志性形象构思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塑造了滨水建筑的场所感.  相似文献   

5.
徐宁  陈婷  徐小东 《新建筑》2012,(1):62-65
鲍姆施拉格尔和埃贝勒事务所设计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HIT教学楼,体现了对场地与建筑自身需求的切实关注.其整体的逻辑架构通过综合考量社会和使用者在功能、情感等方面的需求,使场所营造、空间组织、表皮构成和节能设计四个关键环节得到充分表达.这种通过逻辑过程赋予建筑真正高品质的方法对于中国当下的建筑实践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6.
温洋  霍丹 《建筑与文化》2016,(11):212-213
公共艺术是建立在公共空间基础之上,以平等、自由、共享等观念来进行艺术实践的方式。其交互关系是由景观、装置、雕塑等艺术形式为载体,通过互动参与等方式,建立的公共交互行为。行为是构成场所的必要因素,而交往互动的行为又是场所精神的重要组成和来源。公共艺术在公共交互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吸引力和手段,能为场所营造提供独特的路径和方法。集中表现在文化的生动再现,场所精神的叙事性,社会活动的趣味吸引等方面。以公共艺术的观念介入的场所营造,具体以交互的空间形式、艺术介质、艺术视觉、艺术体验、场所文化等方面来构建而成。  相似文献   

7.
邓蜀阳  周露 《新建筑》2009,(4):97-100
场所是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有清晰特征的城市空间,是生活发生的地方,强调人的参与。场所理念设计就是将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因素纳入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建立有秩序的、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活空间。结合重庆市合川区凉亭片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从空间到场所,从功能到形式,研究如何通过城市的积极空间和组织形式,把人和空间联系起来,使空间更赋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州国际训练基地工程设计从原有基地条件入手,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基地原有自然元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组织来取得良好的总体景观与空间效果,营造出一个环境优美、人性化的乒乓球训练场所.  相似文献   

9.
王建国  徐宁 《新建筑》2010,(2):58-60
校园既是一个相对自足的社区,又是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要介绍了宜兴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主要构思和特点,试图通过总体规划布局、景观环境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一次性快速建成的校园环境中如何加强对文脉传承和空间体验的把握。当代校园应被塑造成能适应和支持使用者需要、与时代和文脉相关联并富有多元意义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南阳小城镇广场公园设计,从分析地域特色、空间需求和场地特征入手,在明确广场公园定位与功能的基础上,从主题立意、活动空间、景观节点和生态植被等方面探讨多元场所的设计方法,希望对同类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刘洛微 《南方建筑》2006,(9):106-107
本文从基本单元、单元拼接、基本单元及联排住宅与基地环境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Ready House联排住宅中建筑形式语言讨论其组成要素及其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直机关大有庄100号专家住宅楼地下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外包双层"4+3"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防水设计,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底板、外墙及其节点的防水施工工艺均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构筑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更多的是构筑技术潜在的表现可能性。构筑是意匠与诗意的融合。本文中的构筑被理解为建筑中材料、结构的逻辑性与适应性的表现,它既能体现材料、结构自身内在逻辑特征,又能动地反映了自然、人工、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条件,体现了技与艺,也就是匠与意、器与道、物与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的民用建筑为了采光与通风的需要,开窗洞作为最节约成本的方式被广泛使用。窗洞的大小、位置不仅决定了空间的使用效果,而且对于建筑整体的造型有着重要影响。除开窗扇装饰,窗洞的高宽比、相对尺度和相对位置等也对建筑整体效果有重要影响,反映出建筑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校园建筑形态的逻辑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舢  董春方 《新建筑》2002,(4):26-28
通过对路易·康、桢文彦、詹姆斯·斯特林三位建筑师的校园建筑作品的内外逻辑分析,旨在把握校园建筑形态的生成规律,领会设计思考过程中的某些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7.
袁烽 《时代建筑》2004,(6):60-65
文章针对近年来同济大学建筑师设计作品,分别从“理论研究”、“教学”到“社会实践”的过程;诗意的“工程建造”;对于工程建造过程的关注以及“建成”的设计过程载体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建筑师的文化定位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项目基地环境和功能要求的分析,建筑被富有逻辑性地分解为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三个部分每个简单个体的灵活组合,产生了独特的外部形态和变化多样的内部空间同时设计致力于在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9.
王林  杜隽 《城市建筑》2013,(6):14-1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针对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逻辑与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陈寅 《城市建筑》2011,(9):34-38
作为对于非线性建筑表皮结构逻辑和材料构造的研究,本文通过相关概念的阐述和大量案例的分析,将隐藏在形式之后的结构逻辑和材料构造进行归纳总结,并作分类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