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子渊 《华中建筑》2013,(1):95-100
公交引导城市土地开发是近年来城市问题研究的热点理论之一,许多城市都针对自身的特点进行了相关实践。相对于欧美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亚洲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所以高层、高密度成为东京、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大都市的写照。该文分析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结合轨道建设发展新市镇的土地建设方式,利用空间密度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地处斯德哥尔摩、日本东京多摩(Tama)、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不同案例,归纳了亚洲轨道新市镇独特的高层、高密度、高效率特征,肯定了摩天轨道新市镇对于人口稠密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去年十二月下旬,在香港举办的“亚洲地区城市规划学术讨论会”上,香港和新加坡从事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专家,介绍了两地近二、三十年来在城市人口剧增和地价猛涨情况下,进行大量住宅建设和开发新城的经验。它们的高层高密度和快速建设的作法,引起与会者的注意和较多的议论。今年六月,香港建筑师学会来北京展出该会会员在香港和一些亚洲地区所作的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八百张照片和图说。从这些展出中,也可以看到当地建筑高层高密度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赴香港考察印象董光器党的十四大以来,北京出现了房地产开发、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建设的好形势。在这个形势下,出现了所谓“香港效应”,开发部门欣赏香港的高层高密度,不论是本地开发公司或是外资开发商,都以香港为例,千方百计想提高建筑层数和容积率,追求更高的回...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集约化发展的趋势下,文章以香港高强度开发模式为案例,进行对立体城市的土地集约化模式的研究。文章开篇便指出城市集约化发展在环境、经济、社会层面的三大意义,并提出立体城市的内涵:不只是单纯的高密度,更具有混合使用性。接着探索了具有空间邻近性、垂直性、立体性、混合功能性特征的香港高密度城市,并从地面面层、地面之间运动、地面承载功能三个方面对香港创造和维持这种立体特征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最后文章针对香港土地集约出现的部分问题,从高层缝隙、立体架构、紧密型路网、交通一体化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相似文献   

5.
针对香港地少人多,城市趋向高层高密度发展所带来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概述了香港《可持续建筑设计指引》各个条文推出的目的,并论述了这些条文在香港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可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发展的概念及其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国城先生是香港规划师协会前主席。 本文结合香港实际,阐述了“高密度”的含义。提出“楼外高密度”与“室内挤迫感”的差别,以及“高密度发展”与“高层发展”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高密度发展”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六个优点。  相似文献   

7.
高空住区是高层高密度城市发展的产物。香港是世界上摩天住宅最集中的地区,也是高空住区最密集的地区。名铸是中国最高的单栋式高层住宅。从总体布局、造型、混合功能、住宅平面、居住单位和建筑结构等方面对名铸及其所在项目进行了介绍,着重分析了该项目与所处的高密度城市的关系、造型与周边建筑关系、项目内部的混合功能组成、住宅平面的布局、居住单位的变化以及摩天住宅结构设计等。通过名铸的案例研究,可以初步了解类似高空住区的建筑逻辑和城市环境,有助于高层高密度城市住宅设计发展。  相似文献   

8.
香港是一个典型的高密度发展城市,为了应对人口增长和宜建设土地稀缺的压力,香港从20世纪后期开始在郊区规划建设新市镇,住宅建设也不断向着高密度超高层发展。文章以香港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新市镇荃湾地区为研究范围,考察了不同时期建设的4个大型私人屋苑,着重分析屋苑的设计理念、开发模式、功能构成以及与城市开放空间网络的结合等问题。探讨香港大型私人屋苑这种典型高密度城市住宅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为高密度住宅建设发展提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10年间,高层高密度住宅在我国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新建住宅的主要形式,甚至在很多县城、乡镇也开始大量出现.高层住宅虽能节约土地,但也更加消耗资源,同时也带来其他问题.高层高密度的居住形态既有市场的因素,也有制度的推手.“百年建筑、千年规划”,高层高密度建设模式正在改变我们的城市,对城市的未来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更全面、理性地思考.通过对高层高密度住宅存在的问题、与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关系、国际比较等进行探讨,对我国高层高密度住宅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香港是典型的地少人多的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对于居住建筑的需求大,造就了香港现在高密度高层的居住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居住建筑的亲地性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屋顶空间作为一种亲地性的设计方式,在香港的居住建筑中被广泛应用。文章以香港居住建筑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其对于亲地性的需求及屋顶空间对于亲地性的体现,以期为今后高层居住建筑的亲地性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