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栾跃 《程序员》2006,(6):86-89
在上一期(06年第5期)的《程序员》杂志里有关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系列文章中,我以自己曾经从事过的开发微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项目管理作为案例,讲解了制定开  相似文献   

2.
《程序员》2004,(8):132-132
南京李玉第7期的杂志非常不错,一些实践性的文章和实际工作非常贴近。这些文章与我这样程序员目前从事的工作产生了强烈共鸣,让我有深刻感受。另外一些视点独特的文章也非常吸引我,这些类似报道性质的文章,让现在的程序员对一些主流技术之上的东西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同时对我们程序员自身的成长也有很好的推动。北京张明本期杂志的特别策划非常好,作为程序员,我一直非常关注“移动开发”方面的文章。但是我一直非常遗憾《程序员》之前对  相似文献   

3.
栾跃 《程序员》2006,(5):78-81
引言上一期(今年四月份)的《程序员》杂志所开始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系列文章,以一个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和范围管理作了开始。我阐述了对任何一个给定的软件开发任务,如何利用对需求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amone社区     
《程序员》2003,(9):122-122
辽宁大连范嵩: 在中国大陆,《程序员》也许是最权威、最有代表性的专业IT刊物了,因此我身边的许多同行、朋友都将《程序员》作为首选的杂志。但是由于编程语言的繁多,技术的宽泛,导致这本专业化面向广大程序员的杂志不能面面俱到,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我还是希望能看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专”和“广”永远是对立的,但广而不专的信息才会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祝愿《程序员》拥有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5.
孟岩 《程序员》2005,(10):53-53
《程序员》杂志创刊五周年。时间过得这么快!我现在都很难相信,我第一次见到书报摊上红色封面的《程序员》杂志的那个多云的下午,距离今天已经五年了。“难以置信”的不止我一个人,当我当面邀请我们的一位老作者给《程序员》五周岁的生日写点什么的时候,他眼睛里竟然闪过一丝  相似文献   

6.
2000年正是我从学校踏入社会的第一年,虽然在学校里学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但由于刚刚参加工作,作为一个普通的程序员,我时职场以及专业都感到很茫然。就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很少买书刊的我在公司附近的一个杂志报摊上发现了《程序员》杂志,记得那时的我顿时眼睛一亮,当即掏出钱痛快地买下了创刊号。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越来越喜欢这本杂志。伴随着5年的风风雨雨,它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快乐时光,现在我虽然从济南转到了青岛,但不变是我对《程序员》的一贯执  相似文献   

7.
侯捷 《程序员》2001,(1):114-120
《程序员》杂志邀我开一个专栏。我向来期待一本为程序员打造、以程序员为主体对象的刊物,因此这样的邀请很难推却。再加上蒋涛先生与我的私交,我于是要求自己,尽可能拨出时间来为《程序员》写稿。专栏可,以开,能不能全无间断则不敢保证。  相似文献   

8.
《程序员》2009,(8):61-61
我很高兴能阅读到这两本既简明又详尽的Android基础书籍。2008年元月,我在《程序员》杂志撰写了《迎接IT第三波:移动时代》的文章,文中大力支持Android开放软件平台,珍惜难得的幸运草种子雨,以期创  相似文献   

9.
王斌 《程序员》2007,(10):76-77
初次接触《程序员》大约是2001年底或2002年初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小区门口的地摊上看到了2本《程序员》杂志,当时随便翻了翻,觉得内容不错,就买了下来。其中的一篇文章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具体内容不记得,只记得作者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不管Java还是什么语言,所实现的功能虽然在编程方面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底层的数据原理和思想完全是相通的。当时对这句话深有同感,后来又特意找《程序员》以前各期来看,觉得许多文章的技术水平都比较高。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为厂商吹牛的文章,但相比其它的杂志,文章的内容确实丰富得多,也实用得多。比较适合有一定开发经验的人员开拓思路,提高技术层次。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程序员》2004,(11)
编辑老师,你们好:《会战2005 J2SE 5.0 Vs,.NET 2.0》专题十分精彩。在这个系列的专题中解决了不少原来曾经非常困惑我的问题。作为担当项目执行角色的程序员,往往在技术的选择面前不断徘徊,很多时候,在这些无法完全衡量的技术面前,我都能在《程序员》中找到明确的线索。随着技术的更迭,业务逻辑也在不断复杂化,能否采用最好的利器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了我目前最为关注的焦点。感谢《程序员》给程序员们指明了方向!读者:孙凯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程序员》2003,(6)
北京凌晨:看到《程序员》杂志第五期上发布的“世界一流期刊中文合集落户《程序员》”的消息,我很兴奋!对这些国外杂志早已仰慕已久,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订到,《程序员》真地为我们开发人员做了一件大好事! 当前技术发展很快,为什么要引进这些国外一流的期刊,我想你们的目的也一定是想把最新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介绍给广大的国内程序  相似文献   

12.
amone社区     
《程序员》2002,(10)
浙江大学吴骏:尊敬的《程序员》,您好! 我是浙江大学信息学院信电系大二的学生。出于对编程的热爱,使我与我周围很多同样爱好编程的朋友认识并爱上了《程序员》杂志,《程序员》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技术上的点拨,更可贵的是,她为我们揭示了业界发展的路线。IT行业风云变幻,技术更新一日千里,我们这样的学生在校能  相似文献   

13.
《电脑爱好者》2005,(3):108-108
寻宝理由:中国的程序员几乎没有不看《程序员》的。作为其官方网站.其代表的却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是中国最大的开发者网络,也可以说是中国程序员的家。如果你渴望学习开发技术却又无从下手.快用我来淘一淘吧。  相似文献   

14.
刘如鸿 《程序员》2005,(10):133-133
恰逢《程序员》杂志五周年之际,有些东西很值得欣慰。伴随“新生代”中国程序员一起成长,这本专业软件开发杂志在不经意间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岁月,也见证了五年的中国软件产业。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无法忽视《程序员》这个名字,因为在这五年内成长起来的开发人员越来越成为中国软件业的主角。2000年正值我开始写程序的时候,因为网络经济的红火,ASP/PHP 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高焕堂 《程序员》2007,(8):135-135
UMLChina潘加宇主张“软件以用为本”;我也曾经在今年5月份《程序员》杂志上撰写了“做软件要以物为本”的文章,随后6月份《程序员》杂志刊出李晶的“软件,以人为本”一文。表面上看似各说各话,其实,无论是以用为本、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三者皆是观点皆非道也非本质也。唯有三种观点兼备才更接近软件的本质。就拿飞机产业来说,其完整的产业包括:  相似文献   

16.
方剑斌 《程序员》2007,(9):80-81
上一篇《程序员,需要创新》7月刊杂志刊登后,我心里一直颇为惴惴。因为通篇好像都在说程序员的不好,只怕读者误会,以为我把责任都推到了程序员的头上。正自着急间,收到编辑部邮件,要我也写写公司方面的问题,终于松了口气。  相似文献   

17.
Scott  Ambler  曹晓刚 《程序员》2005,(11):101-105
8月《程序员》和CSDN网站联手发起了拯救王俊的活动。《程序员》发出倡议,希望作者能够把文章的稿费捐出来作为王俊的手术费用。结果得到了广大作者的支持。本文就是从Agile Database Techniques的第14章中截取的,作者把翻译文章的全部稿费都捐给了王俊,《程序员》会以两期连载的方式陆续刊登全文。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程序员》杂志曾经就“多核时代”发表大篇幅的专题文章,讨论新一轮计算环境的变革。毫无疑问,伴随人们对计算能力的需求节节攀升,多核成为了势在必行的趋势。然而,我们的讨论也得出了一个不能让人小觑的问题:迈向多核时代的瓶颈在软件。如何突破软件瓶颈?如何充分利用多核为我们带来的庞大计算能力?作为开发人员,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Intel公司的Geoffrey Lowney院士,希望他能为迈向多核时代的程序员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9.
常政 《程序员》2009,(4):85-87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这是《庄子·知北游》中的话,强调时光之迅捷。乍听到2009年4月《程序员》杂志将迎来第100期的消息,我脑海里一下子映现出这句格言。这一瞬间的时光,其实已有8年。《程序员》的人物报道,已完成了对国  相似文献   

20.
《代码大全》(第2版)的中文版已经面世,我作为本书译者之一,受《程序员》杂志之邀,来写一篇文字,讲讲《代码大全》这一传奇佳作背后的故事,实在荣幸。讲这本传奇佳作的故事,还要从它背后的传奇人物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