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添加Si和A1代替HPb59-1铅黄铜的Pb,采用锌含量法调控相组成,结合XRD、SEM和XPS等分析方法研究合金元素及其决定的相组成对无铅环保硅黄铜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n含量增加,合金相组成由α+β、β转变到β+γ,基于脱锌层厚度可得这三类合金的抗脱锌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β、α+β、β+γ。在α+β和β+γ型黄铜腐蚀过程中,β相作为阳极优先被腐蚀,随后为α相和γ相。添加Si、Al、B和RE等元素后,所有合金的脱锌层厚度均在200μm以下,其中Zn含量为46.2%的合金脱锌层厚度仅为92.4μm,远优于HPb59-1铅黄铜的。无铅硅黄铜的脱锌腐蚀表层氧化膜主要由Cu_2O、CuO、SiO_2和Al_2O_3组成,A1和Si元素的添加提高了无铅硅黄铜的耐脱锌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种新型高强度耐蚀高锰黄铜ZHJD-2的特殊相变过程,井确定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以保证获得理想的α+χ相结构。通过观察合金元素在基体中的分布和作用,发现热处理后Al和Ni在晶界上富集,而Mn则分布在晶粒内部,晶界贫Mn、一部分Mn与Fe形成复杂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呈弥散状分布在基体内。Al和Mn均有稳定β相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耐蚀与防污铜合金的国内外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海洋的开发利用,金属的海洋腐蚀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海洋腐蚀是指化学或电化学变化而引起的金属破坏。海洋腐蚀的特殊性,还在于海洋生物的腐蚀破坏作用。 海洋腐蚀要求金属具有耐腐蚀和防海生物附着(即防污)的双重性能。铜在海水中(从中性到pH<12弱碱性溶液中)出现钝态,虽然也认为氧保护膜被溶解,但溶解度很小,铜在海水中是很耐蚀的,而某些铜合金在海水中的耐蚀性比纯铜好,普通铜合金加入某些合金元素,可进一步改善其耐蚀性能,如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脉冲电压对高锌二元黄铜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黄铜合金熔体施加不同电压的电脉冲处理,制备了黄铜合金试样。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等研究了电脉冲处理前后黄铜合金试样的电化学性能和腐蚀层厚度。结果表明:电脉冲处理可有效降低黄铜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显著提高其耐蚀性能。黄铜合金试样的容抗弧直径由未处理时的741.1μm提高到经500 V处理的2898.0μm,自腐蚀电位由未处理时的-0.2719 V提高到-0.2378 V,自腐蚀电流密度由未处理时的6.3147×10~(-6) A·cm~(-2)降低到4.6971×10~(-7) A·cm~(-2),腐蚀层厚度由未处理时的49.8μm降低到30.8μm。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采用热浸镀法使钢材表面覆盖—层铝—锌合金,由此获得防腐蚀性能极优异的处理方法。这种覆盖层由重占25%~70%的铝、75%~30%的锌和硅组成。本法涉及的主要处理程序是,首先把带材或板材入熔池浸镀一层合金,将被浸涂过的材料从合金池内移出后且在涂覆层尚未结晶之前,再借助压缩空气喷涂适  相似文献   

6.
7.
采用自主设计的0Cu2Cr钢,通过与Q345钢相对比,分别考察了在海洋环境下和硫酸盐还原菌(SRB)环境下二者的耐蚀和防污性能.结果 表明,0Cu2Cr钢的腐蚀电位和阻抗模值均大于Q345钢,腐蚀电流密度小于Q345钢,其耐蚀性明显优于Q345钢;0Cu2Cr钢中的Cu使γ-FeOOH向更稳定的α-FeOOH转变,使锈...  相似文献   

8.
探求改善铝氧化膜耐蚀性能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燕萍  卢敏 《表面技术》1995,24(5):21-24
研究了铝氧化膜的结构特征,从改善氧化体系,添加金属离子、改进阳极氧化膜后处理等几方面探讨了提高铝装饰性和功能性薄膜材料耐蚀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0前言硬铬镀层因其硬度高、耐磨性好而成为重要的功能性镀层,并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液压件、活塞环、瓦楞辊、凹制印刷版、编织机、汽车、摩托车以及模具、工件修复等等。硬铬镀层在结晶过程中,一部分铬与氢结合为氢化铬。氢化铬是六方晶格结构,它不稳定,随后转变为体心立方结构,转变的结果是体积缩小,导致镀层产生很大的内应力。铬层为了保全自己而撕裂成不规则的微裂纹,以释放应力,可见铬层并不致密。  相似文献   

10.
冷变形及退火温度对无铅铋黄铜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脱锌腐蚀深度测量方法,光学显微镜分析和S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冷变形量和退火温度对无铅易切削铋黄铜的耐脱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铋黄铜经过冷变形以后(15%~36%),由于β相沿着冷加工方向分布,同时位错密度和残余应力的增加,导致了其耐脱锌深度增加,并且冷变形程度越大,其脱锌腐蚀性能越差.退火处理可以改善冷拉铋黄铜的腐蚀性能,在250℃退火后,其具有较好的耐脱锌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高强度黄铜主要为锰黄铜与铝黄铜,通常ob>40kgf/mm~2,应用广泛。 在铝.锰黄铜中通常加入铁,因它的溶解度很低,常以富铁相形式存在于合金中。它从三个方面影响合金的机械物理性能。 1.细化晶粒已经发现,在铝存在的条件下,细化晶粒作用更显著。细化机理则多数认为依靠包晶转变促进形核,即在铁量足够形成包晶反应时,铜在γ铁上形核,并产生枝晶断裂,导致晶粒细化。但也有人认为富铁相在结晶与再结晶时阻碍晶体生长,或形成Fe_2Zn_7相细化晶粒。 2.提高强度与塑性但对某些牌号的黄铜则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化学测试、浸泡实验及SEM、XRD等方法研究了热轧态Cr、Ni微合金化高强度耐候钢组织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热轧态高强度耐候钢试样组织均由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Cr在两相中均匀分布,Ni在铁素体相中含量更多。Cr、Ni含量较高的Q700H耐候钢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具有较低的年腐蚀速率。浸泡60 d后,两种钢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加,但Q700H钢具有较高的电荷转移电阻和较小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浸泡150 d后,Q700H钢表面的点蚀坑较Q500H钢表面的更细小。Cr、Ni含量的增加促进了锈层中致密α-FeOOH的生成;Cr、Ni在锈层中发生富集,Cr集中在内锈层,Ni富集于基体和锈层界面处,且随Cr、Ni含量增加,富集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海洋耐蚀防污铜合金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海洋生物污染的严重问题,特别是海洋工程、钻井、采油平台、舰艇、船舶、军事设施中不能用防污涂料解决的部件,要求其本身具有防海洋生物附着的防污性能。经研究发现,在100多种金属材料中,唯有铜及其合金,新开发的ZCuZn36Mn3Al1Fe1Sn1防污铜合金,制做螺旋桨,具有很好的防污性能,该材料平均溶铜率为14.94ug/(cm·d)。详细介绍了防污铜合金的研究途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高强度铝黄铜小型推进器的铸造工艺,并集中研究了在ZHA167-5-2-2合金中加入Mn、Fe、Al的量对其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的影响。我们选择最佳配方进行熔炼,获得了优质铸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铸、轧制的方法生产出了以锑代铅的环保型无铅易切削黄铜板材。通过SEM、OM对锑黄铜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锑主要以金属间化合物存在于β相以及α和β相的相界处;主要力学性能与HPb59-1铅黄铜相当,锑黄铜的抗拉强度为461.72Mpa,屈服强度为213.3MPa,伸长率为15.67%。研制的锑黄铜替代铅黄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XRD、加速腐蚀试验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铬含量对耐腐蚀钢筋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试验开始阶段,铬含量为1.3%的钢筋腐蚀率较为平缓,而铬含量继续增加后腐蚀率快速上升;腐蚀后期腐蚀率平缓且有下降趋势。铬含量为0.5%的钢筋在整个试验周期内,腐蚀率直线上升,变化不大。试验周期过程中,铬含量为1.3%的钢筋腐蚀率均明显低于铬含量为0.5%的钢筋,铬元素的添加可以降低钢筋腐蚀率,尤其在腐蚀初期和后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熔铸方法,于中频感应炉中制备无铅磷钙黄铜铸锭,利用扫描电镜、电子能谱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及卧式车床等手段,研究磷钙黄铜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切削及耐脱锌腐蚀性能,并结合切屑的形貌观察,分析金属间化合物对切削性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磷、钙显著改变了黄铜的组织与性能,使得磷钙黄铜的组织由α相、β相和分布在晶界上及晶粒内的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组成;无铅磷钙黄铜合金的主要成分(质量分数)为57%~60%Cu、40%Zn、0.7%P、0.5%Ca时,合金显示出优良的综合性能,其抗拉强度为362.7 MPa,伸长率为15.0%,布氏硬度为105.0HB,耐脱锌腐蚀深度为321.9μm,切削性能与铅黄铜HPb59-1相当。  相似文献   

19.
新型耐冲蚀黄铜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行HAl77-2A铝黄铜中,加入B、Fe、Ni、Mn、Si等合金元素,研制出新型耐冲蚀黄铜,并对其组织、力学性能、腐蚀、腐蚀磨损和冲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B、Fe、Ni、Mn、Si等合金元素后,晶粒细化,在保持了现行HAl77-2A铝黄铜的耐蚀性和塑性的基础上,强度和硬度大幅度提高,抗冲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CuZnAlNi形状记忆合金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贤金  刘东广 《腐蚀与防护》1993,14(5):232-233,2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