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油粘附在油藏岩石表面,影响了一次、二次和三次采油的采收率。文献中所报道的各种润湿性测定力法,有的未考虑粘附对所测接触角的影响,有的只说明有粘附作用或无粘附作用,而未具体测定对接触角的影脑。本新建方法首次考虑了在油藏温度和减压力条件下,粘附作用对测定接触角的影响。新建方法是用浮力排驱油珠和矿物是体表面之间的水膜,在老化达到吸附平衡后,测定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其做法是:实验开始,在两块平行放置的晶体表面上各滴一滴油珠,超过预先确定的老化时间后,将油珠合二为一,由此命名为双滴双晶方法(DDDC)。文中所测的前进角和后退角照片本文(略)展现了水湿、中间润湿和油体系各自三相接触线(TPCL)的特征,解决了常规方法接触角测定与实际偏差大,不能测再生接触角等问题。迄今公开发表的用接触角表征油藏润湿性方法中,唯有DDDC法能定量反应粘附对所测接触角的影响,并能重复测定接触角。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一种新的核磁共振流体(MRF)表征方法在处理核磁共振(NMR)测井仪所采集数据时的应用。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在以前出版的一篇论文中讨论过。NRF方法为现代核磁共振测井仪所能探测到的近井眼区域提供了一种详细的地层评价技术。这种地层评价最终可以得到总孔隙度、束缚流体孔隙度、含烃饱和度、油粘度和含烃校正渗透率。本文讨论油井中如何利用MRF方法来评价含油饱和度以及油粘度。在此文中,我们首先对全文主要内容作了简要的描述,介绍了构成MRF方法的几个关键方程,概括了组合磁共振仪(CMR)测井数据处理的MRF方法,讨论了如何将该方法用于处理来自原油样品和地层水样品的混合数据。我们还讨论了已有的部分饱和岩心的MRF成果数据库,并给出了包括对耶茨油田白云石在原始饱和状态和剩余油饱和状态的盲测实验结果。我们还讨论了基于NMR扩散理论的储层流体粘度估算的内在不确定因素,并提出了一种方法来解释这种不确定性,给出油饱和度和油粘度的合理估算。本文在对油田现场数据的MRF分析中应用了这种方法。将MRF方法应用于三口井的CMR工作站测井数据,并给出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介绍了阿曼达利尔油田Shuaiba层上部非均质碳酸盐油藏确定性油藏表征方法和条件地质统计油藏表征方法。文中指出,综合使用测井、岩芯、压力不稳定试井、地质和地震等资料能创建一个高分辨力的油藏描述,这个油藏描述能用于油藏模拟模型,并很好地拟合油田历史生产数据。通常,地质统计技术、地质数据,结合一定的渗透率非均质数据,能获得最好的油藏表征结果,而不需要人工修改数据。粗略的折中的油藏描述虽然也能拟合油田历史生产数据,但需要修改的油藏数据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在历史拟合中,只有详细和简明的油藏描述才能得到与观察数据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6.
7.
8.
油藏流体连通性水化学指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化学指纹法研究了某油田油藏流体的连通性。认为,垂向上较厚的泥岩、横向上断层及相带变化等均可形成流体屏障,这得到了水化学指纹,压力-深度关系、油藏地质的一致证实。水化学指纹是一种判别流体屏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低渗透油藏可动流体饱和度研究--以冷西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对冷西地区低渗透储层中可动流体饱和度与物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进而推导出可动流体饱和度计算公式;结合地质和测井研究成果,计算出储层可动流体的饱和度,确定其分布规律,并与开发动态资料结合,确定可动流体与油井产能关系,提出下步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酸盐储层由于其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等原因,使得以电阻率高低来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常规方法失效。提出了不依赖于电阻率测井识别流体性质的新思路、新概念、新技术,包括核磁振测井的移谱、差谱技术;交叉多极阵列声波测井的体积压缩系以及补偿中子测井的长短计数率比值等技术。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评价系统。该系统在大港油田千米潜山10多口井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在研究歧口18-1油田储层岩心的敏感性、完井液处理剂及体系的防膨性、与储层水的配伍性和对储导损害程度的基础上,对用于该油田的原有完井液处理剂及体系进行了评价试验。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应分析理论的油气储层流体识别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流体性质的识别,在统计学方面出现过模糊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正态概率分布法以及因子分析等。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判别,其结果大部分都是定性或者半定量的,而对应分析方法是在因子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测井、录井、试油等方面的信息,把R型与Q型因子分析结合起来,对变量与样品统一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对应分析原理,利用VB6.0语言编程对吐哈油田塔河地区17口井25层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判别结果经试油资料证实,符合率可达88.0%,实现了对储层流体性质的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17.
由于特殊的大地构造、沉积背景以及火山作用的影响,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下白垩统目的层储层以扇三角洲砂砾岩为主,并含有不同程度火山碎屑成分,导致储层孔喉结构复杂、岩石电学性质复杂,原始含油饱和度表征难度大。根据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将研究区储层归成砾岩、凝灰质砾岩、砂岩、凝灰质砂岩等4个类;结合沉积规律建立了基于物源-沉积相带的复杂岩性储层识别方法,实现了凝灰质砂砾岩岩性识别及孔隙度、渗透率解释;以毛细管压力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理论为基础,利用地层压力数据预测自由水面,采用J函数法确定不同岩性的回归系数,实现了凝灰质砂砾岩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利用密闭取心井分析的含油饱和度进行验证,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变化趋势一致,并与试油和动态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18.
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性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核磁共振测井被广泛用于评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孔隙结构与渗透性,主要依据经典的Coates及SDR模型。这些模型是基于中高孔隙度、渗透率储层的实验结果,大量岩心实验数据表明它们并不适用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应用气象学研究常用的空间物理场分布模型定量评价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中特定尺寸孔隙分布的集中程度,并给出了定量计算瓦分布均一系数模型。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实验、饱和盐水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均验证了该模型在不同孔隙度、渗透率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低渗气藏储层入井液损害影响气井产能,而室内储层损害评价多采用渗透率恢复率作为评价指标。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以产能指数保持率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低渗气藏入井液损害实验评价新方法——产能指数法,利用该方法与行业标准法开展了入井液损害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产能指数法采用压力衰竭式驱替,获取动态实验数据,明确压差和时间对损害程度的影响;模拟储层条件,反映入井液损害前后岩样渗流能力的变化特征;与压力衰减法和行业标准法相结合,为完善入井液损害评价方法体系提供新思路,有助于保护储层工作液体系的优选。 相似文献
20.
流动单元约束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数值模拟在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和确定、油田开采中生产措施的调整和优化、剩余油形成与分布以及提高油藏采收率方面,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欠缺的研究手段。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主要受油藏地质模型的精细程度和模拟模型的求解精度的影响。从提高油藏地质模型精度入手,将流动单元与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通过利用流动单元细分模拟层系和针对不同的流动单元选取相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模拟结果表明,流动单元约束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具有初始拟合程度高、模型修改程度低、能够更精确的反映层内和平面剩余油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