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mPE-g-MAH对HDPE/木粉复合材料的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废木粉填充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茂金属聚乙烯(mPE—g-MAH)对复合材料进行增容和增韧,并阐述了它的增容和增韧机理。讨论了mPE—g—MAH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PE—g—MAH不仅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而且也使材料的弯曲模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当其质量分数为16%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分别由原来的16.2MPa和4.5kJ/m^2提高到30.5MPa和9.8kJ/m^2。  相似文献   

2.
《弹性体》2016,(4)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对回收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木塑复合材料(WPC)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POE-g-MAH的加入对木塑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硬度、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g-MAH用量的增加,WPC的无缺口冲击强度逐步上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硬度则先上升后下降。当POE-g-MAH的质量分数为6%时,WPC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无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31.7%、91.1%、46.9%。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剑麻(SF)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韧性,分别采取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马来酸酐接枝POE(POE-g-MAH)二种弹性体对其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弹性体和纤维用量的变化对SF/PP/弹性体三元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内在原因。结果表明:POE和POE-g-MAH对剑麻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均有良好的增韧效果;仅从增韧效果而言,在弹性体用量较低阶段POE优于POE-g-MAH,但当弹性体增至30%以后,POE-g-MAH则好于POE;在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方面,POE-g-MAH均比POE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热熔胶增容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废木粉和高密度聚乙烯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一种聚乙烯热熔胶作为相容剂以增进憎水性的聚乙烯基材和亲水性的木粉界面的相互作用。评价了该热熔胶的增容效果,并对其增容机理进行了详细论述。研究结果表明:该热熔胶的主要成分为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PE-HDg-MAH)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添加木粉有利于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的提高,但使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迅速下降;该热熔胶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且木粉的填充量越高,则增容作用就越明显;当木粉的用量为50%时,使用该热熔胶可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15.6%、66.7%、38.1%和67%;基于这些结果可知,该热熔胶可显著提高聚乙烯基材/木粉界面处的亲和力,是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容剂。  相似文献   

5.
李晶晶  李大纲  李爱军  顾文彪  郭勇 《塑料工业》2013,41(3):104-107,119
研究了钠离子聚合物(Surlyn 8940)对杨木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塑复合材料的增容和增韧改性效果,并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改性杨木粉/HDPE木塑复合材料相比较。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和悬臂梁冲击试验机测试了不同用量的钠离子聚合物或MAPE改性H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钠离子聚合物改性HDPE复合材料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当木粉质量分数为40%时,添加4%钠离子聚合物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25.8 MPa)比添加4%MAPE时提高了78.6%;随着钠离子聚合物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而添加钠离子聚合物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要高于添加MAPE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并且发现钠离子聚合物对复合材料有突出的增韧效果,表明钠离子聚合物对于木塑复合材料是较好的增容增韧剂;SEM分析表明添加离子聚合物后,塑料基体对木粉有很好的包覆效果,没有明显的界面缝隙。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竹粉/玄武岩纤维(FB)共混物,研究了竹粉和玄武岩纤维对HDPE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竹粉,HDPE/竹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显著下降,但是弯曲强度有所上升,材料显脆性;但是当玄武岩纤维部分取代竹粉后,HDPE/竹粉/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得到大幅度增加,体现较好的协同效应;结果证实玄武岩纤维是木塑/竹塑复合材料较好的增强增韧纤维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聚丙烯(PP)为木塑复合材料基体,分别加入4种增强剂和3种增韧剂,通过共混挤出制备PP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4种增强剂含量和粒径以及3种增韧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强剂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随着增强剂粒径减小,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增强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硅灰石、滑石粉、碳酸钙和硫酸钡;当硅灰石粒径为10μm、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拉伸、弯曲以及缺口冲击强度。增韧剂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可以大幅提高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增韧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POE,EPDM和SBS。当粒径为10μm的硅灰石和POE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20%时,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缺口冲击强度为17.61 k J/m2、拉伸强度为27.65 MPa、弯曲强度为30.28 MPa,其弯曲强度优于目前常用木质人造板材,可满足家具行业应用。  相似文献   

8.
两种不同基体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稻糠代替木粉,分别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基体和聚甲醛(POM)基体木塑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稻糠含量小于50%时,这两种木塑复合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加工流动性;稻糠含量从0增加到50%,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下降,热变形温度提高;稻糠含量40%时,木塑复合材料韧性相对于单纯树脂下降最小;稻糠含量在40%时,耐热性能改善效果最为明显。综合各因素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稻糠填充量选在40%较合适。POM基体木塑复合材料在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耐热性能方面优于HDPE基体木塑复合材料,但在无缺口冲击性能方面HDPE基体木塑复合材料优于POM基体木塑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应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PP)/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体系和PP/POE/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复合体系,研究了POE用量及nano-CaCO3对PP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用量的增加,PP/POE共混体系及PP/POE/nano-CaCO3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明显增加;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均减小;断裂伸长率及断裂强度亦减小。此外,与PP/POE共混体系相比,PP/POE/nano-CaCO3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均优于PP/POE共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汤雅萌  路琴  方敬杰  石凌然 《中国塑料》2019,33(3):28-31,37
以茂金属聚乙烯(mPE)及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增韧剂,通过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 /小麦秸秆复合材料,研究了增韧剂种类、含量对PLA/小麦秸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吸水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所得复合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红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mPE/PO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洛氏硬度和拉伸、弯曲、冲击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mPE和POE含量均为5 %~10 %(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nano-CaCO3/POE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nano-CaCO3和POE的加入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no-CaCO3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弯曲模量呈增加趋势;随着POE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先显著增加而后稍有降低,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为增韧剂,研究了它们对聚酰胺6(PA6)/聚酰胺6接枝马来酸酐(PA6-g-MAH)/云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EVA为增韧剂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以POE或SBS为增韧剂所得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随EVA用量的增大而上升,当EVA用量为10%时,其冲击强度达到19.01 kJ/m2,较未经增韧改性的复合材料提高了5.29 kJ/m2;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随增韧剂用量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tensile, flexural, and impact of the nanometer on calcium carbonate (nano‐CaCO3) filled polypropylene (PP)/poly (ethylene‐co‐octene) (POE) composites were measured at room temperature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the POE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Young's modulus, tensile strength, and tensile elongation at break decreased nonlinearly while the tensile fracture strength varied slightly with increasing the POE weight fraction; the V‐notched and unnotched Izod impact fracture strength increased nonlinearly with an increase of the POE weight fraction; the flexural modulus and strength decreased roughly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the POE weight fraction. Furthermore, the impact fracture surface of the specimens was observed by means of a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to discuss the toughening mechanisms. POLYM. COMPOS., 37:539–546, 2016. © 2014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14.
PP/POE共混物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PP)/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研究了POE用量对PP/POE共混物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含量的增加,PP/POE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断裂伸长率及断裂强度均减小。  相似文献   

15.
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玲  胡雄伟  盛旭敏  黄锐 《塑料》2001,30(1):53-56
以聚烯烃弹性体(POE,乙烯-辛烯共聚物)为PP的增韧性剂,利用转矩流变仪、差示量热扫描(DSC)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比较研究了PP/POE及PP/EPDM共混物的加工性能、结晶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OE在加工性、改性效果等方面比EPDM更具优势。还探讨了POE用量对PP/CaCO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乙烯为载体,引入偶联剂处理的CaCO3,弹性体POE,同时加入适量抗氧剂和润滑剂等,制得超韧增强剂,并探讨了超韧增强剂含量对HDPE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超韧增强剂含量增加,复合体系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而拉伸弹性模量则随之上升,当超韧增强剂增加到15%时,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出现脆韧转变。  相似文献   

17.
系统研究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Vistamaxx两种弹性体对滑石粉改性聚丙烯(PP)共混体系的尺寸收缩率、力学性能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收缩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下降,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上升;POE对PP的结晶影响不大,Vistamaxx质量分数为20%时对PP...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POE和POE-g-(GMA-co-St)对PBT进行增韧,制备了PBT/POE和PBT/POE-g-(GMA-co-St)体系。研究了POE和POE-g-(GMA-co-St)对改性PBT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TEM对其相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POE相比,POE-g-(GMA-co-St)对PBT的增韧效果明显。当POE-g-(GMA-co-St)用量为15份时,改性PBT的缺口冲击强度为29.21kJ/m2,分别是纯PBT和PBT/POE体系的约4倍和3倍,且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幅度较小。POE-g-(GMA-co-St)在PBT基体中分散尺寸小且分布均匀,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纳米硫酸钡增强增韧尼龙6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硫酸钡增强增韧尼龙66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硫酸钡含量对增强增韧尼龙6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硫酸钡对尼龙66有显著的增强增韧作用。尼龙66的韧性、刚性和强度随着纳米硫酸钡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纳米硫酸钡质量分数为3%时,力学性能最优;对比空白样,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7.1%,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5.74%和11.57%,拉伸强度和模量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