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用电沉积-热解方法在合金表面获得了厚度为0.1-0.5μm的单一Y2O3,Al2O3或不同Y2O3含量与Al2O3或Cr2O3混合的氧化物薄膜涂层,研究了在1100℃,10^4PaO2的条件下各类OTFC对Al2O3形成Fe25Cr5Al合金恒温氧化和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东平  王小龙  唐俐 《表面技术》2016,45(7):143-149
目的研究本底真空对溅射镍铬合金薄膜性能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溅射时间下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镍铬合金薄膜,采用4、6、8、10 h不同的抽真空时间制备薄膜样品,并在空气、氮气及真空气氛中,对同一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镍铬合金薄膜样品分别在300、400、500℃下进行热处理,所有样品分别测试方块电阻。结果不同厚度的镍铬合金薄膜的方块电阻与薄膜厚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样品的方块电阻随着溅射前抽真空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真空和空气中进行热处理的薄膜的方块电阻变化规律一致,而在氮气中的则相反。结论本底真空残留气体对镍铬合金薄膜的氧化是引起薄膜电阻率增大的主要原因,即射频磁控溅射镍铬合金薄膜被氧化而使电阻率增大,随着溅射时间的增加,残留气体影响减小,导致电阻率降低。前期抽真空时间大于9 h,靶材溅射清洗时间大于110 min时,制备的镍铬合金薄膜电阻率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5.
采用高频电脉冲沉积技术在Ni-20Cr合金表面上沉积MGH754ODS合金,获得了Ni-20Cr-Y2O3弥散氧化物微晶涂层。在1000℃空气中对Ni-20Cr合金及施加涂层的试样进行100h的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微晶化和添加弥散氧化物(Y2O3)促进了铬发生选择氧化形成Cr2O3氧化膜,提高了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氧化膜的粘附性,用AFM,SEM,EDS和XRD分别为Ni-20Cr合金与Ni-20Cr-Y2O3弥散氧化物微晶涂层的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弥散氧化物微晶涂层改善Ni-20Cr合金高温氧化性能的协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重法并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分析手段,研究在1000 ℃条件下Ni-10Cr-5Al (质量分数,%) 合金样品表面粗糙度对其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0 ℃氧化215 h后,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合金其氧化动力学均服从抛物线规律,并存在两个抛物线常数,氧化膜主要由Al2O3,NiCr2O4和NiAl2O4组成。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氧化增重越明显,同时氧化膜脱落越严重、氧化膜金属界面越起伏。其中,表面粗糙度对合金氧化的影响主要是在氧化前期阶段促进生成了尖晶石NiCr2O4和NiAl2O4氧化物。  相似文献   

7.
8.
采用热重法并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分析手段,研究在1000℃条件下Ni-10Cr-5Al(质量分数,%)合金样品表面粗糙度对其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0℃氧化215 h后,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合金其氧化动力学均服从抛物线规律,并存在两个抛物线常数,氧化膜主要由Al2O3,Ni Cr2O4和NiAl2O4组成。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氧化增重越明显,同时氧化膜脱落越严重、氧化膜金属界面越起伏。其中,表面粗糙度对合金氧化的影响主要是在氧化前期阶段促进生成了尖晶石Ni Cr2O4和Ni Al2O4氧化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镍铬钼合金接管堆焊焊接工艺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11.
氧化物功能薄膜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物薄膜材料在很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各种氧化物功能薄膜材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重点评述了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超导氧化物薄膜、磁性氧化物薄膜的研究状况和最新进展。文中最后指出了氧化物功能薄膜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表面施加含有不同量Y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表面施加含有不同量Y2O2的Cr2O3和Al2O3薄膜对Cr2O3形成合金Fe25Cr在1000℃、104PaO2环境中高温氧化的作用。结果发现含Y氧化物薄膜明显降低了Cr2O3层的生长速度,而且含Y复合氧化物薄膜的作用大于 Y2O3薄膜,此时,Cr2O3层表面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间接证据表明Cr2O3的生长机制的由阳离子向外扩散为主转变阴离子向内扩散为 主,通过表面施加含Y的氧化物薄膜产生  相似文献   

14.
收集了临床中拆除的镍铬合金烤瓷冠,按佩戴年限分为1年组、2年组、3~4年组、5~9年组、10年以上组,并设立对照组.采用接触角仪测定各组试样的接触角,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电化学腐蚀曲线,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表面腐蚀形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年组试样腐蚀电位及腐蚀电流密度相对较小,2年组试样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增加并显著高于其它组,3~5年组、5~10年组、10年以上组试样腐蚀电位及腐蚀电流密度相对2年组逐渐减小,这种变化趋势与接触角测试结果一致.随佩戴年限的增加,镍铬烤瓷内冠的腐蚀程度越来越严重,即镍铬合金烤瓷冠在口腔内存在腐蚀,且佩戴2年左右时腐蚀速度最快,腐蚀程度随年限增加累积.因此,口腔临床中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镍铬合金烤瓷冠的早期腐蚀.  相似文献   

15.
对一种Fe-Cr-Al系电热合金0Cr25Al5进行了不同温度(950、1050、1150 ℃)的氧化质量增加试验。结果表明,合金试样在950 ℃下属于完全抗氧化级,在1050 ℃下属于抗氧化级,在1150 ℃下保温40 h以上时,由于Cr2O3的氧化挥发导致氧化膜出现空洞,大大降低了合金的抗氧化性能。XRD物相分析表明合金表面氧化膜主要由TiO2、Al2O3和FeCr2O4组成。  相似文献   

16.
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铁基高温合金氧化物强化相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金相观察和显微硬度测定,研究铁基合金Fe-14Cr-3W-5Ti-3Y-2.2O(质量分数,%)中氧化物弥散相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氧化物弥散相对铁基合金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高能球磨过程中,TiH2、YH2和Fe2O3可以在雾化粉末Fe-14Cr-3W基体中充分固溶;在随后的压制、烧结过程中,当烧结温度为950℃时弥散相以Ti2Y2O7相的形式析出,其强化作用不明显,合金的显微硬度只有250HV;当烧结温度为1100℃时,烧结体致密度得到提高,弥散相强化效果显著,合金的显微硬度为798HV;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析出相粒子长大,合金的显微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交变电场对镍铬合金点蚀破坏的再钝化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电化学手段研究了不同参数设置下的交变电场对镍铬合金点蚀破坏的再钝化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变电场的各参数(高电位幅值EH、低电位幅值EL、频率F、占空比R)对修复膜的性能影响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各参数存在一个最佳的范围:EH为800—1000mV,EL为—200—0mV,F为5—20Hz;适当参数条件下的交变电场对点蚀破坏后的镍铬合金电极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佳的修复条件,EH=800mv,EL=—200mV,R=1/2,F=10Hz.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不需加热的冲击波涂敷厚1~2mm的Ni-Cr-B-Si合金粉末(0.4%~0.8%C;12%~16%Cr;2%~3%B;25~4.5Si;<5%Fe,Ni-余量)涂层的可能性。确定了结合机理发生转变及在金属基体上形成优质涂展的冲击波撞击速度。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随粉末粒子尺寸的增加而提高,采用大粒粉末时结合强度可达200MPa。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较粉末材料及火焰堆焊层的硬度提高了30%~50%,这可能与镍其固熔体的冷作硬化有关。耐磨料磨损寿命是渗钢的3~4倍,较火焰喷涂层提高了30%~4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AlCoCrCu_(0.5)NiFe高熵合金氧化物薄膜,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表征。方法使用磁控溅射设备在单晶硅片和玻璃上制备AlCoCrCu_(0.5)NiFe高熵合金氧化物薄膜,并对膜进行退火处理。使用椭圆偏振光谱仪对薄膜的光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氧含量的增加,折射系数减小。当光波长为633 nm时,折射系数为1.69~2.40。当氧分压为10%,折射率色散曲线在475 nm和600 nm处出现拐点,在600 nm之后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氧分压为30%时,折射率曲线在500 nm和600 nm处出现拐点,在600 nm后折射率趋于稳定。当氧分压为50%时,折射率曲线在525 nm处出现拐点,之后折射率随波长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450~550 nm波段内,AlCoCrCu_(0.5)NiFe氧化物薄膜的吸收系数随氧分压的增加而增加。在550~850 nm波段内,薄膜的吸收系数随工作气压的变化趋势不明显。随着氧分压的增加膜的颜色逐渐变深。经过退火处理后,膜的颜色进一步加深。在相同工艺参数的情况下,氧的分压增加,膜厚减小。结论适当减小氧分压,能获得具有高折射率的AlCoCrCu_(0.5)NiFe氧化物薄膜。不同的分压下,AlCoCrCu_(0.5)FeNi氧化物薄膜的吸收系数随波长的增加均存在一个拐点,并且随氧分压的增加,拐点的波长减小。氧含量增加导致氧化物薄膜厚度减小,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