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阿尔泰南缘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出发,通过对麦兹盆地火山沉积建造、构造、岩浆作用演化与海底喷流作用、铅锌成矿间的关系分析,探讨了盆地形成海底喷流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条件、成矿特征,认为泥盆纪拉张背景下断陷洼地,基底断裂控制了泥盆纪海底喷流作用的形成演化,形成海底喷流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麦兹盆地和克朗盆地是新疆最为重要的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之一,作者通过对热水沉积岩及热水沉积成矿标志的观察和研究,认为热水沉积成矿是本区火山-沉积盆地扩张充填阶段最为重要的成矿事件。这里并不忽视盆地褶皱封闭阶段的各种改造作用(区域变质、构造变动、混合岩化、后生和次火山热液等)对矿化富集或叠加的影响。本文侧重讨论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3.
矿区内地层、构造等特征利于重晶石成矿,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区内重晶石矿床属深水裂陷盆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区内重晶石找矿标志明显,可通过地层、岩性、颜色、地貌、岩石比重等标志指导今后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4.
虎头崖—肯德可克矿区地处柴达木南缘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中,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晚古生代的弧后扩张盆地,矿床类型为Sedex型。对虎头崖—肯德可克矿区中的虎头崖铅锌矿、肯德可克多金属矿、北沟铁矿和景仁铜矿进行现场调查,并对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及矿石进行岩矿鉴定、化学全分析、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及全岩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火山岩基本属于含钾高的亚碱性系列,总体表现为亲弧裂谷特征,火山喷发喷流成矿作用具有多旋回的特点;矿石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析说明热水喷流成矿作用的存在,与Sedex型喷流成矿特征和弧后伸展盆地大地构造环境相符合。虎头崖—肯德可克矿区具有如下成矿特点:以层控矿床为主,主要为海西期弧后盆地成矿;具有多个层位成矿、以多元素成矿为主、具有由深源到浅源的成岩成矿作用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肯德可克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柴达木南缘弧后裂陷构造带中的火山盆地。结合矿床地质成矿条件,通过现场调查,对矿区典型的岩浆岩、围岩及矿石进行了化学全分析、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及铅同位素分析,总结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查明物质来源,探讨矿床成岩、成矿机制。结果表明:矿区岩体富钠,为钙碱性岩,来源于深部,后期发生混染,为壳幔混合来源。围岩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成岩过程有海水参与,矿床具热水喷流沉积特征。各类矿石铅同位素的μ值介于9.45~9.75之间,具有深源铅和壳源铅特征。铅同位素特征参数示踪、铅构造模式示踪和ΔβΔγ图解示踪的结果表明:铅来源受岩浆作用影响,主要为壳幔混合铅。岩浆岩、围岩及矿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肯德可克多金属矿床形成过程受海水影响,具热水喷流沉积特征,成岩成矿物质来源深部,受多源混染影响;矿床演化史漫长,从早期热水喷流沉积到的晚古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深化及扩大了成矿体系,晚期热液活动又对矿床进行了叠加改造,具多因复成特征。  相似文献   

6.
新疆新源县沙拉穹库尔铁矿是阿吾拉勒成矿亚带中段的铁矿化集中区之一,形成于早古生代中期火山穹隆和封闭、半封闭式火山热水盆地。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认为是受式可布台向斜北翼西段次级倒转背斜控制,该矿的南、北矿带磁铁矿矿体是在安山岩层的火山喷发作用之后通过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形成的。因此,该矿床具有形成中一大型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王峰 《有色金属设计》2002,29(1):24-26,38
运用喷流成矿的观点 ,讨论了大红山铜矿过渡类型沉积变质岩、喷流口和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提出沿地层以过渡类型沉积变质岩为标志找矿 ,在首采区外围寻找块状硫化物矿体等几点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8.
澜沧“老厂型”银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老厂矿床的大地构造环境、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喷流岩特征和成矿温度,划分了矿化期和矿化阶段,认为老厂矿床应属澜沧裂谷(断拉谷)中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型并迭加隐伏岩浆热液改造型矿床,建立了“三层楼”成矿模式。对今后找矿勘探工作具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海东昆仑地区位于秦—祁—昆古陆边缘深断裂成矿构造带西端。区内大地构造演化先后经历了4次较大规模的拉伸与闭合过程,以昆北、昆中和昆南三大断裂为界分为祁漫塔格晚元古—早古生代叠加裂陷带(Ⅰ)、东昆仑古生代岛弧带(Ⅱ)和古生代消减杂岩带(Ⅲ)3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在对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前人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造山晚期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造山晚期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晚元古代热水喷流沉积并经岩浆叠加改造富集的铜金多金属矿床3种重点寻找的铜矿床类型。根据区域总体成矿规律,优选出了7处铜矿找矿靶区,并分析了其找矿前景,认为雪山峰斑岩型铜矿靶区和东大滩斑岩与喷流沉积复合型铜矿靶区找矿前景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华南地区紫金山、银山、铜厂等典型矿床在成矿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对比,指出它们同属“火山--斑岩”或矿系列,且系垂向上不同就位深度层次上的产物,进而提出“火山--斑岩”成矿系列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红墩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旭吉 《新疆有色金属》2004,27(3):12-14,17
红墩铅锌矿床容矿层为以正常的浅海相细碎屑沉积和碳酸盐沉积为主的阿勒泰镇组第四岩性段,叙述了矿体特征及矿化受沉积地层和局部洼地控制,根据红墩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化持征表明,属喷流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2.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拉根铅锌矿床是盆地热卤水沉积——改造成因的矿床,矿化分布于下第三系古新统乌拉根组第一、二岩性段,矿石结构构造兼有同生沉积及叠加改造特征,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天青石化、石膏化及白云石化.成矿作用经历了三个时期(1)热卤水喷流沉积成矿期,(2)热卤水叠加改造成矿期,(3)次生富集期.  相似文献   

13.
阿尔泰南缘克兰泥盆纪火山盆地构造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克兰泥盆纪火山盆地属陆源活动带陆内裂谷盆地,分布于受基底北西向断裂挟持的狭长地带,盆地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表现出具有继承性的不同成矿作用,形成具有各种成因联系火山喷流-沉积的铁、铜、铅锌、金成矿系列。盆地内因格状构造基底,形成中心式的酸性-中酸性火山活动和变化较大的火山岩相,火山喷流沉积矿床严格受含矿层位的控制,不同的矿种的含矿层赋存于受构造控制的火山岩相位置;在其后变质作用和断裂构造活动中喷流沉积矿床被改造而富集,并形成发接触变质矽卡岩矿床和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克兰泥盆纪火山盆地构造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兰泥盆纪火山盆地属陆源活动带陆内裂谷盆地,分布于受基底北西向断裂扶持的狭长地带。盆地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表现出具有继承性的不同成矿作用,形成具有各种成因联系火山喷流-沉积的铁、铜、铅锌、金成矿系列。盆地内因格状构造基底。形成中心式的酸性——中酸性火山活动和变化较大的火山岩相。火山喷流沉积矿床严格受含矿层位的控制,不同的矿种的含矿层赋存于受构造控制的火山岩相位置;在其后变质作用和断裂构造活动中喷流沉积矿床被改造而富集,并形成发接触变质矽卡岩矿床和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5.
同位成矿作用的概念,类型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位成矿作用系指在同一成矿空间内,循时间序列,伴随地质演化的进程,某种元素、元素组合的多期富集成矿、叠加和定位作用过程的总称。以铜多金属矿床为例,初步厘定了同位成矿作用的类型(异时单期同位成矿、异时多期同位成矿、同时多型同位成矿)、剖析了同位成矿作用的边界条件(丰富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稳定且长期活动的热中心及迁移通道、优化的成矿系统结构和局部适宜的沉积环境),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同位成矿作用与区域地幔成分的不均一性、地幔喷流柱的关系和同位成矿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贵州余庆小乌江钒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研究,对成矿地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该矿床类型为海底热液喷流沉积-重结晶-氧化再沉积型矿床,该区寒武纪早期为海礁相相对缺氧的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17.
重点叙述了非洲贝宁共和国珀玛金矿床的成矿期、成矿阶段和矿物生成顺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矿物的生成条件和探讨了S(2-)2,S(2-)离子搬运和沉淀金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受火山喷发中心和沉积洼地控制,铅锌沉淀于海进阶段的局限还原卤水池中;矿下存在大型蚀变带,构成成矿流体对流循环过程中的水-岩作用带;后期造山挤压过程使地层和矿体倒转,矿床最终定位于麦兹倒转向斜之北东倒转翼的东南近转折部位。该矿床属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9.
可可塔勒铅锌矿 88-15位于西伯利亚板块阿勒泰陆缘活动带东段麦兹晚古生代火山盆地中 ,是可可塔勒铅锌矿床的东延 ,位于麦兹复式向斜南东转折端虚脱部位 ,是铅锌含矿层在变质改造过程中富集成矿的有利场所 ,为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硫化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的物质来源,在分析矿床地质的基础上,系统研究矿石矿物的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样品中δ18OSMOW与δ34SV-CDT呈正比关系,推测氧和硫元素以SO42-的形式参与成矿;δ34SV-CDT值较高表明硫可能来源于热液与海水,高34S值是由热液体系中硫同位素分馏和海洋中还原细菌分馏造成的。矿石和围岩具有相似的高轻重稀土元素比、负铈异常及正铕异常等特征,表明它们都为热水沉积产物。生物标志物指标表明:有机质主要源自于海相低等菌藻类浮游生物。综合成矿背景和锶同位素特征研究,推测钡主要来源于热水沉积作用。综合同位素、稀土元素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水和热水沉积作用,地壳和地幔均提供物质来源,且海洋生物参与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