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驾驶员心率和血压变动与山区公路线形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线形构造直接影响驾驶行为和行车安全.以山区公路平曲线通视距离的安全性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血压仪,对行车中驾驶员心率和血压的变动进行实验测试.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驾驶员的心率与收缩压同平曲线通视距离有很高的相关性,建议在低等级山区公路,平面线形设计应满足35m以上的通视距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机动车辆驾驶员中,有6%~8%的事故倾性驾驶员。本着“降低事故,造福人类”的宗旨,中国的驾驶适性检测工作正在蓬勃兴起。为适应工作需要,加快全国驾驶适性检测工作的科学化管理进程,切实了解全国驾驶适性检测机构岗位培训的现状与要求,我们对全国14个省52市的驾驶适性检测人员及行政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46%的来自学生及交通警察岗位工作人员;他们缺乏系统的驾驶适性检测知识,迫切需要学习。促进培训最有效的措施是资格上岗。因此,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对驾驶适性检测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驾驶适性检测知识与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的驾驶适性评价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神经网络对驾驶适性评价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驾驶适性的计算机测评系统。利用此系统,能够对驾驶员的心理参数进行测试,并以所测的心理参数为输入,来分析测试结果和评价驾驶员的事故倾向性。试验初步证明,所建的神经网络系统的学习和评价效果都令人满意。该研究还表明,在计算机上利用神经网络进行驾驶适性评价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预防重型长途货运汽车驾驶员夜间的驾驶疲劳,在京珠高速公路进行实车试验,采集驾驶员的历时心率数据,并以心率增加率和疲劳综合评价值为指标分析和评价驾驶疲劳情况。结果表明:驾驶仓栅式载货车属于轻级劳动强度,疲劳综合评价值为1.300;而驾驶半挂车属于中级劳动强度,疲劳综合评价值为1.624~1.929。进一步通过安全阈值分析得出,重型货车驾驶员每次连续驾驶的时间不宜超过3.0 h。研究结果为夜间重型货车驾驶员合理安排驾驶时间,有效预防驾驶疲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为汽车驾驶过程中的次级任务,内饰部件操作是否便捷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针对汽车内饰按键,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员身体特征和肢体操作姿态的操作时间建模方法。首先,利用汽车模拟驾驶器和人体运动捕捉系统,采集9名驾驶员在驾驶状态下的肢体操作姿态和操作时间;然后,统计分析影响操作时间的主要因素;接着,通过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操作时间预测模型;最后,利用测试按键和5名新驾驶员的操作数据验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上躯干侧倾和前倾、肩关节前后摆、肘关节屈伸以及手臂的内外旋转等肢体运动和驾驶员的身体特征均是影响操作时间的主要因素;测试按键的平均预测绝对误差为0.212 s,新驾驶员为0.226 s,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对于汽车内饰部件的便捷性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交通信息是驾驶员操纵车辆的依据,分析驾驶员处理交通信息时间与行为结果间的关系,提出极限安全距离和理想安全距离概念。利用车辆行驶和制动特性,结合驾驶员反应时间特点,分别建立极限安全距离和理想安全距离模型,量化了在实际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对交通信息反应时间要求,明确了在一定车速下驾驶员处理交通信息的安全距离,理论计算结果在驾驶员的培训教育和驾驶适宜性检测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祝荣欣 《人类工效学》2022,(6):41-44+62
目的 为量化区分联合收获机驾驶员在直行和转向阶段的工作负荷,探究了联合收获机驾驶员在直行和转向阶段心电信号特征参数的差异性。方法 通过采集收获驾驶实验中10名联合收获机驾驶员的130 min心电信号,对比分析了驾驶初、中、后期直行和转向阶段的心率增长率、RMSSD、LF、HF、LF/HF和样本熵等指标的均值差异,应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了驾驶初期直行和转向阶段各指标值的显著性差异。结果 联合收获机驾驶员转向阶段的心率增长率和LF/HF均值在驾驶初、中、后三个时期均比直行阶段的大,而转向阶段的RMSSD、LF和样本熵均值在三个时期均比直行阶段的小;驾驶初期直行阶段与转向时段的心率增长率、RMSSD、LF和LF/HF值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 联合收获机驾驶员在转向阶段比直行阶段的工作负荷大,劳动强度高。  相似文献   

8.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驾驶行为干预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基于驾驶行为风险度的分析,构建了驾驶行为风险自动平衡模型。深入探讨了行车过程中的警戒危险、目标危险与感知危险三种危险水平及其与事故发生的关系,提出用电子雷达、行车记录仪等技术手段来识别并干预驾驶员的不安全驾驶行为,通过减少驾驶员的不安全驾驶行为来预防、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并指出了这一方法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调查问卷和模拟行车实验,研究了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干扰对驾驶绩效和行车安全的影响,以及驾驶行为对脑力负荷的影响。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干扰对驾驶绩效和行车安全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在复杂程度的干扰下,视觉较听觉对驾驶绩效的干扰程度更大;驾驶过程中的干扰行为对驾驶员脑力负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驾驶不稳定因素的种种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检测驾驶不稳定性的方法,即通过检测驾驶员对声音、图片、交通图标的反应速度以及对运动目标的控制能力,判断驾驶员当前的状态是否适合驾驶。根据检测方法要求检测的内容,在GBA(Game Boy Advance)硬件平台上研制便携式驾驶不稳定性检测装置,该装置具有学习功能,可以记住某一个或几个驾驶员正常状态各个参数的标准值。结果表明,本方法可行,装置携带和使用方便,能在很短时间内准确测试并判断驾驶员是否适合驾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