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聚醚多元醇(PPG、PTMG、PEG)等为主要原料进行反应,分别采用亚硫酸氢钠(NaHSO3)和甲乙酮肟(MEKO)封端,合成了系列水性聚氨酯乳液。讨论了多元醇类型及配比、不同封端剂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PPG-220合成的水性聚氨酯具有较好的耐水性,由PTMG2000合成的水性聚氨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当PPG-220∶PTMG2000摩尔比为3∶1复配使用时所得的水性聚氨酯能达到优良的综合性能。以NaHSO3为封端剂其成膜性较好,解封温度为60.5~68.0℃;以MEKO为封端剂其稳定性较好,解封温度为110~124℃。  相似文献   

2.
TDI/HEMA/PEG大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丙烯酸酯类大单体,然后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用下使大分子单体交联得到一类新型的聚氨酯材料.并对聚氨酯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氨酯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PEG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冲击强度和吸水率随PEG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透过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饶舟  戴震  王焕  许戈文 《涂料工业》2012,42(1):1-5,9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氧化丙烯二醇(N-210)、聚氧化乙烯二醇(PEG)等为基本原料,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封端剂,合成了非离子型双键封端水性聚氨酯(HPU)自乳化乳液,然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丙烯酸丁酯(BA)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丙烯酸酯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PUA)乳液.对这种材料进行了耐水性、粒径及热力学等方面的测试,结果表明:PUA乳液粒子有明显核壳结构,乳液的平均粒径增大;胶膜耐水性随着HPU添加量的提高而降低,胶膜的耐热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由聚醚与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反应得到端异氰酸酯基聚醚,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L)催化剂作用下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反应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并将其交联固化得到透明的新型高分子材料;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等反应条件对大单体合成和聚合物制备的影响。研究采用不同聚醚(PEG400、PEG600、PEG1000、PTMG1000)合成透明聚氨酯,详细讨论了聚醚的种类、分子量、含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醚分子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硬度、拉伸强度等性能降低,冲击强度提高;而对光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单体,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的催化作用下,通过逐步聚合反应合成了NCO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PPU).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法优化出了PPU合成条件:反应温度70℃,w(DBTDL)=0.75%(以IPDI和PEG2000的总质量计),反应时间为1.5 h.利用FT-IR、1H-NMR等方法对单体和PPU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综合热分析测试了PPU的热分解温度T_g为268.2℃.  相似文献   

6.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聚乙二醇600(PEG600),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主要原料合成脂肪族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PU)预聚体,采用亚硫酸氢钠封端合成热反应型PU树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IR)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在树脂合成中,讨论了PEG用量和TMP用量对乳液外观、稳定性和成膜性的影响,助溶剂组成、封端剂用量、封端时间对封端率影响。在织物整理中,初步探究了整理剂用量和烘焙温度对织物抗皱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苯乙烯基封端聚丁二烯大分子单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负离子聚合法制备聚丁二烯活性种,以对氯甲基苯乙烯(VBC)作为封端剂制备了苯乙烯基封端的聚丁二烯大分子单体。通过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封端反应温度和VBC用量对封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VBC可用于制备末端含有苯乙烯基团的聚丁二烯大分子单体。筛选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0℃,以四氢呋喃作极性调节剂,VBC与负离子活性种的摩尔比大于8/1,此时聚丁二烯大分子单体的封端效率可达90%以上。此外还探讨了导致封端效率降低的副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催化链转移聚合法制备得到了端基带双键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大分子单体,通过红外吸收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大分子单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了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首次利用碘值法测定了大分子单体的双键含量。实验过程中考察了反应介质及其含量对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催化链转移剂与反应溶剂的络合作用,大分子单体的数均分子量随溶剂含量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9.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N-羟甲基丙烯酰胺等为主要原料,利用大单体合成技术,制备了两端由丙烯酰胺基团封端的聚氨酯大分子单体。该大分子单体具有良好的光敏特性,将其在紫外光照射下交联固化得到一种新型的透明高分子材料。研究探讨了大单体的固化机理、紫外光辐照时间及光引发剂对大单体固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大单体在紫外光灯源下照射3 h,其固化度达73%左右;当向体系中加入1%的光引发剂后,在紫外光灯源下照射6 h,其固化度可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分别与聚乙二醇(PEG)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反应,合成了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氰(AIBN)作用下使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St)交联固化得到一种透明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的高分子材料;讨论了温度、时间、催化剂对大分子单体制备的影响;并对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的透光率达87%以上,热变形温度为180℃以上,硬度为10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