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骨素的中和工序,即骨素的退灰、中和退酸是骨素转变成明胶前的最后一个工序,也是提高明胶质量的重要一环。骨素的退灰、中和退酸,影响着明胶的质量,明胶的理化性能及增感剂、抑制剂、金属离子含量等,这些都与照相性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骨素中杂质可以在浸灰过程中通过充分水洗而大量除去,而浸灰产生的酸溶性杂质,只有通过有效的中和过程来除去,因此明胶生产的中和工序在明胶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 为发展明胶生产,使前后工艺生产能力配套,我厂在增加浸灰池的情况下,决定再建35米~3中和池四个。众所周知,骨素或皮料在退灰、中和、水洗工序中处理的效果影响到胶原质量、明胶的理化性能及增感剂、抑制剂、金属离子等含量,并且与成品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 现代明胶生产成熟的工艺方法仅有两种:酸法和碱法。酸法明胶的等电点在 pH7.5—9,称为 A 型明胶。碱法明胶的等电点在 pH 5.0±0.2,称为 B 型明胶。世界上绝大部份的明胶都是用碱法生产的。浸灰是碱法工艺最关键的工序,是将明胶软质原料(骨素和皮)浸在石灰乳液(或稀碱液)内,使胶原分子发生变性,并影响胶原内微量杂质组成的含量,由此决定所得明胶的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所以,浸灰对于明胶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现分述于下。一、浸灰过程浸灰大都在水泥池、砖池或木桶内进  相似文献   

4.
<正> 明胶生产的退灰水洗操作是影响明胶的透明度、感光性能等各项理化指标的重要工序。现在通用的划池洗涤设备周期长达20多小时,每吨产品耗水量多达400—500吨,而且生产周期长,设备庞大。天津制胶厂引用制革工业新鞣革设备,于1980年制造安装了2台螺旋转鼓,投入明胶生产的退灰水洗操作,经半年来的运转,效果较好。螺旋转鼓退灰水洗,操作比较简单。将骨素或皮科用泵或压缩空气通过管道直接输  相似文献   

5.
<正> 工业化生产的明胶以其生产工艺来分类,主要有酸法胶与碱法(灰法)胶,以其所用原料来分类,则主要是皮明胶与骨明胶。在我国,不论是骨明胶还是皮明胶,过去主要用灰法工艺,特别是照相用骨素明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有数十天的浸灰期,而以食用为主的皮明胶,为加速浸灰过程,常在浸灰液中添加适量的促进剂——氢氧化钠,虽然这有助于缩短浸  相似文献   

6.
<正> 用于制造照相乳剂和药用胶囊的明胶要求有统一的性质,因而需要将若干批产品进行混合。为此,必项制定一套方法在原料选择至产品明胶萃取一干燥整个制造过程中来控制明胶的物理性质与质量。照相和药用明胶的质量控制更为严格,故目前都用进口的骨胶原、牛骨胶原作灰法处理。日本虽有丰富的猪皮资源,但用以制胶的并不多,而且未建立起质量控制体系。本文研究猪皮胶原明胶化过程,并将灰法猪皮明胶的性质与骨明胶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正> 生产照相明胶需要长期在比较恒温条件下浸灰,使每批骨素或鲜猪皮可以在几乎相同的条件下受石灰的饱和溶液作用,又经过其他加工工序,最后得到性能接近的半成品,再经拼拌即成一定型号的成品,其理化性能可以重复过去的某一型  相似文献   

8.
<正> 一、引言我们知道,骨素是动物骨头经脱脂、浸酸、浸灰、中和等步骤处理后得到的、基本由胶原组成的制备明胶的原料。在预处理过程中,骨料本身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及物理的变化。其中浸灰步骤十分重要,将大大地影响所得明胶的物理及化学性质,Ames和Hormann等人曾对浸灰过程的影响因素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在预处理过程中,这种种的变化也引入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将对明胶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不同种类、不同浸灰时间的几种骨素进行实验研究,应用已建立的浸灰机理来探讨浸灰时间对所得明胶质量的影响,并对预处理过程引入的不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二、实验部分 1.原料:原料的编号说明及前处理情况请参看表1。  相似文献   

9.
<正> 前言 明胶是一种从动物的皮或骨头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明胶工艺的研究重点在前处理、中和水洗、提胶三个工序。对于提胶前的前处理、中和水洗对明胶质量有影响,但提胶工艺控制也很重要。因此,本文提出采用微机系统严格控制提胶工序的工艺全过程,使骨素中已得到的明胶尽可能不受损失,以满足提胶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 骨素碱法明胶的生产过程一般是由骨料经分拣、破碎、浸酸、浸灰、中和水洗后制得较为纯净的骨素,然后加入热水分次抽提出产品(即间歇熬胶方式)。随着抽提次数的增加,明胶的品质也在逐次下降,为了充分利用原料,最后一次抽提时大多为煮沸熬胶,抽提出的产品俗称“尾胶”。由于尾胶中存在着多量的极其细小的机械杂质、不溶性的钙盐、粘液物质和其他非胶原蛋白,因此产品色泽深,几乎没有什么透明度,在工业上仅能作为一般粘合剂使用,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碱法生产骨明胶,浸灰处理既是制胶的基础,更是取得优质明胶产品的关键。浸灰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明胶最终产品的质量指标。诸如,冻力、黏度和透明度等物理品质指标的高低都与之有关。浸灰过程所花费的时间约占整个骨明胶生产全过程所耗费时间的以上;浸灰过程中,骨素长时间浸  相似文献   

12.
退酸水的回收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前言 在明胶生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地下水用于水洗中和车间的退酸与脱灰,然后排放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每天排放的这些废水既造成了浪费,又增加了污水处理负担。退酸水的pH值平均在5~6之间,呈弱酸性,能否将这  相似文献   

13.
在骨明胶生产中,若后工序设置有阴阳离子交换设备,为了使最终明胶产品具有良好的色泽和透明度等理化指标,则在中和工序中采用磷酸(H3PO4)来作为中和用酸,其优点是很明显的。这是由于磷酸对骨素具有较强的渗透力,能把骨素内部所吸附的石灰微粒得到彻底的清除,适当地降低骨素的pH  相似文献   

14.
<正> 1978年,我厂明胶研究组为研制照相明胶,因陋就简地用1000升的旧搪瓷反应罐活动刮板由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和链条带动作每分钟25—30转的顺时针转动。固定挡板用厚度为3—5毫米的不锈钢板制成,宽为中和机内半径的2/3,上端焊有两个耳板,可用螺丝固定在中和机上部支架上,并向顺时针方向倾斜15—25°,下端插入液体内50—200毫米。夹层内循环冷水,控制中改装成一台装有活动刮板和固定挡板的圆形夹层中和机(见附图)。和机内清洗液和骨素的温度。骨素和清洗液的比例为1:10,每次投骨素250—300kg,装入中和机内随活动刮板顺时针方向转动,经固定挡板处顺着倾斜度向下冲击,而固定挡板处的液体和骨素则转向往上逆时针翻腾。中和酸液在翻腾处缓缓加入,酸液与骨素中的碱反应均匀,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明胶的生产过程中,来自退灰、中和、退酸工序的碎料每批都有。虽然数量不多,但日积月累则数量可观,每年也约在50吨以上。各厂对其处理方法各异:有的干脆让其流掉损失;有的采用加入大生产末道胶熬胶的方法。前者原料流失是明显的浪费,后者由于加入末道胶一次出胶,粘度低,不透明,也是一种间接的浪费。于是,我们明胶研究所的同志们对各种骨素碎料采用单独处理、单独熬咬的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分析碎料加入末道胶一次熬胶,粘度低不透明的原因。 1.碎料未经处理直接熬胶,由于碎料中石灰及杂质较多,造成熬胶不透明。  相似文献   

16.
<正> 明胶的质量应以全面的技术指标进行评价,而食用明胶的透明度和照相明胶的透光率则是主要的技术指标之一。产品明胶的透明度取决于原料的性质和明胶生产工艺条件,它与浸灰、中和、水冼、提胶等条件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骨明胶生产工艺中,一般把经浸酸处理完毕后的骨素直接转移到浸灰池中作浸灰处理。这种工艺对进一步提高明胶产品质量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用那些堆放时间过长、质量欠佳的干杂骨粒为原料来生产高质量的明胶,其难度更大。现在新的骨明胶生产工艺中,一般浸酸结束后的骨素先经预浸灰工艺处理,然后转入正常的浸灰处理,这对提高明胶的质量起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标准适用于碱法处理动物骨、皮胶朊制成的照相明胶。一、产品分类1.照相明胶根据原料不同,区分为骨皮照相明胶按表2所列活性硫含量,分为快性胶和慢性胶、惰性胶和硬胶。慢性胶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提出单位:轻工业部一轻局二、技术条件2.外观和特性:淡黄色粉粒,有很淡的特殊嗅味,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受潮染菌照相明胶和皮照相明胶。骨照相明胶按表1所列活性硫含量,分为快性胶和惰性胶,及按二氧化硫含量,分为Ⅰ型及Ⅱ型。和惰性胶又按二氧化硫含量,分为Ⅰ型和Ⅱ型。批准日期:1981.7.实施日期:1982.1.后很容易腐败变质。3.各种类型照相明胶的理化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  相似文献   

19.
<正>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的去离子水,应 用于中和后期的退酸水洗和抽提明胶。去离 子水的应用对骨素和产品明胶的pH值与含 氯量会有什么影响,我们曾对此进行了试验与 研究,现予公布,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导言用酸脱盐的方法使牛骨转变成骨素是目前照相明胶工业生产的第一个主要步骤。从原料向明胶整个转变过程的完成,包括了胶原的一系列的交联的断裂,结晶状胶原聚集体的融化与溶解,和各种过滤与清净处理。牛骨粉碎成1/4~3/4英寸进行脱盐,并用热水萃取脂肪、油脂、血和骨髓。此时的骨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