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在废瓦楞箱纸板(OCC)制浆生产过程中增加浮选设备,用于去除OCC浆料中的胶黏物等杂质,以减轻胶黏物等杂质对后续生产运行及成品纸张质量的负面影响。结果表明:OCC浆料经浮选后胶黏物去除率约为39%,灰分去除率约为34%;精筛处理后浮渣的胶黏物去除率约为71%,可以进行纤维回收。说明本制浆系统改造对OCC浆料中胶黏物和灰分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是解决废纸制浆杂质去除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2在废纸浆浮选脱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纳米TiO2胶体溶液直接用于废纸浆浮选脱墨过程中,主要考察了纳米TiO2用量、温度以及pH值对浮选脱墨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在胶黏物去除方面做了研究。实验发现,随纳米TiO2用量的增加,脱墨效果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其用量为0.06%时,残余油墨的降低量最大可达773mg/kg,白度提高量最高可达9.4%。提高温度、碱性环境更有利于纳米TiO2浮选脱墨。浮选中纳米TiO2对胶黏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胶黏物去除率最高可达66.8%,与空白样相比,胶黏物去除率最高可提高5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热分散处理温度、齿盘间隙以及进浆浓度对浆中胶黏物的分散作用,同时检测了后浮选过程中胶黏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热分散处理使大胶黏物和细小胶黏物得到了有效的分散,微细胶黏物以及胶体与溶解物质含量有所增加。提高处理温度、减小齿盘间隙或增加进浆浓度,都将促进大胶黏物和细小胶黏物的分散。在温度为100℃、齿盘间隙为0.3 mm、进浆浓度为30%的条件下,大胶黏物可降低大约92%,细小胶黏物可降低大约81%。由于大胶黏物被分散成为尺寸更为细小的成分,促进了胶黏物在后续浮选过程的有效去除,细小胶黏物的去除率达到25%~26%,微细胶黏物的去除率达到68%~70%。  相似文献   

4.
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其在废旧报纸浮选过程中去除胶黏物以及油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染色法对浮选过程中混合杂质的评价方法,取得了一定进展。结果表明,皂类表面活性剂用量在0.4%时,油墨去除率最高,为47.34%;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在0.15%时,大胶黏物去除率最高为83.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在0.15%时,混合杂质去除率最高为78.75%。综合整体浮选效果来看,选取0.15%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较其它两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选取3种不同种类的脱墨剂,研究它们在旧报纸(ONP)脱墨过程中对油墨和胶黏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墨的去除方面,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脱墨剂A的洗涤脱墨效果最优,但浮选脱墨效果最差,浮选时纤维流失较低;以无机质为主要成分的脱墨剂C的浮选脱墨效果最优,但洗涤脱墨效果最差,同时,浮选纤维流失最低;以皂类为主要成分的脱墨剂B的浮选和洗涤脱墨效果居中。胶黏物的去除方面,脱墨剂A有利于较大尺寸的胶黏物颗粒的形成,胶黏物的浮选去除效果最好,去除效率为82.8%;脱墨剂B和C对胶黏物颗粒尺寸的影响不大,浮选去除效果较差,尤其是脱墨剂B的胶黏物去除效率仅8.42%。因此,在去除ONP浆中的油墨和胶黏物时,要综合杂质、脱墨剂和处理流程各自的特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取适宜的脱墨剂,以有效提高杂质去除率,提升ONP浆品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分散处理温度、齿盘间隙以及进浆浓度对浆中胶黏物的分散作用,同时检测了后浮选过程中腔黏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热分散处理使大胶黏物和细小胶黏物得到了有效的分散,微细胶黏物以及胶体与溶解物质含量有所增加.提高处理温度、减小齿盘间隙或增加进浆浓度,都将促进大胶黏物和细小胶黏物的分散.在温度为100℃、齿盘间隙为0.3mm、进浆浓度为30%的条件下,大胶黏物可降低大约92%,细小胶黏物可降低大约81%.由于大胶黏物被分散成为尺寸更为细小的成分,促进了胶黏物在后续浮选过程的有效去除,细小胶黏物的去除率达到25%~26%,微细胶黏物的去除率达到68% ~70%.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采用高频疏解及浮选对混合办公废纸 (MOW) 精筛渣进行处理研究。结果显示,高频疏解可将精筛渣中大胶黏物从纤维上剥离并碎解,可去除39. 3%的大胶黏物;后续浮选可进一步分离游离的大胶黏物,当排渣率分别为9. 1%、22. 2%及32. 7%时,大胶黏物去除率分别可达88. 5%、89. 5%及98. 2%;高频疏解可以粉碎精筛渣中的大尘埃,可去除49. 3%~50. 6%的大尘埃,后续浮选对尘埃有进一步的去除作用,且对尘埃大小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当排渣率分别为9. 1%、22. 2%及32. 7%时,对应的尘埃去除率分别为71. 3%、77. 7%及80. 8%;高频疏解对纸浆亮度的影响不大;高频疏解一定程度上可将油墨粒子从纤维上剥离分散,并在后续的浮选作用下进一步分离,最终的残余油墨去除率可达49. 3%以上。高频疏解结合浮选从MOW精筛渣回收的良浆可以改善纸张抗张强度及耐破度,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分别提升20. 2%~23. 5%及29. 3%~32. 3%,而对撕裂度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浮选技术在OCC制浆工艺中创新应用的成功案例,借助浮选技术可进一步改善和提高OCC制浆中胶黏物的去除效率。OCC浮选技术应用的主要目标和挑战有:单一的浮选法对于纤维中杂质的去除率必须足够高,否则没有应用意义,这些杂质包括胶黏物、尘埃点、原料中夹杂的废旧报纸中的油墨等;浮选法会产生一定量的浆渣排出,由此会造成6%~8%纤维流失,这很难让制浆造纸企业接受,如何能在保证OCC浮选法杂质去除率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纤维流失,也是本次应用要研究解决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脂肪酶和酯酶去除废纸浆中胶黏物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一种脂肪酶、两种酯酶处理废纸浆料,并在酶处理后进行浮选脱墨,考察酶处理后废纸浆中胶黏物的去除效果;测定了酶处理前后废纸浆的四氢呋喃抽出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结果表明,脂肪酶a和酯酶b、c在最佳用量时,脂肪酶a和酯酶c对废纸浆中胶黏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6%和59%;一段浮选后,残余油墨浓度分别降低了310 mg/kg、411 mg/kg和385 mg/kg,纸浆白度分别增加了6.9、7.4和7.3个百分点。与脂肪酶相比,酯酶对废纸浆中胶黏物的降解及后续浮选脱墨具有明显优势。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脂肪酶或酯酶处理后,四氢呋喃抽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均有明显下降,酯键发生了断裂。此外,酶处理不会对浆料的物理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小莉 《国际造纸》2008,27(3):62-64
在标准TAPPI大胶黏物实验中,通过测定首次筛出的5加仑(18.93L)筛出物中的微胶黏物含量,可确定微胶黏物附聚所带来的胶黏物问题的原因。这个实验方法可用来确定回收纸样(如标签纸、涂蜡OCC)在不同碎浆条件下微胶黏物的形成趋势,也可用来确定回收过程中去除大胶黏物或形成微胶黏物的不同部件的操作效率(如筛选、净化、浮选或溶气浮选槽)。大胶黏物和附聚的微胶黏物是使用同一种原浆、用相同的带有0.006in(0.15mm)筛孔的细缝筛筛选时截留在筛网上的,所以从每个样品得到的结果都具有可比性。另外还介绍了微胶黏物的加速附聚实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新型浮选装置--浮选柱的特征及其优势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介绍了浮选装置的发展过程,浮选柱和浮选槽的结构比较,从浮选流体动力学基本过程、参数及其效率分析来评价浮选柱和浮选槽的优势与不足,浮选柱和浮选槽用于提高脱墨和脱除胶粘物与尘埃等的效率以及减少浮选损失的比较,最后介绍了浮选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废纸回用中胶粘物的工艺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在利用废纸制浆过程中,常用的和新近发展起来的胶粘物工艺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废纸回用中胶粘物的工艺控制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在利用废纸制浆过程中,常用的和新近发展起来的胶粘物工艺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4.
定量检测了办公废纸中大胶粘物和微细胶粘物的含量,并就浮选脱墨对大胶粘物和微细胶粘物的去除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碎浆,浆中胶粘物含量较低;优化浮选后,办公废纸浆中大胶粘物和微细胶粘物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了79.17%和74.44%。  相似文献   

15.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MSWI) fly ash has recently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large quantity and enrichment of high toxic combustion generating organohalogen contaminants such as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PCDDs), dibenzofurans (PCDFs), coplanar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coplanar PCB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Since the organohalogen contaminants in MSWI fly ash are known to be enriched in the unburnt carbon (UC) fraction, the organohalogen contaminants can therefore be removed by the removal of UC. In this research, we used a modified column flotation technique to remove the organic contaminants from MSWI fly ash. UC was removed for 27.7% under the flotation condition without chemical flotation aids.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UC, PCDD/Fs, coplanar PCBs, and PCBs are further improved by adding flotation aids during the flotation process. UC was removed for 49.0% by adding a collector assistant with a HLB value of 13.5 and a concentration in the kerosene of 3% during the flotation process. In addition,the UC removal efficiencies are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diameter of the micropores in the gas spargers. By optimizing the flotation condition, 41.9% total PCDD/Fs, 40.8% coplanar PCBs, and 44.1% PCBs with 64.0% UC have been successfully removed from MSWI fly ash. The total toxic equivalent (TEQ) of the fly ash was decreased from 6.2 ng/g to 4.2 ng/g in the residue.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六亚甲基盐酸胍(PHGC)对造纸工业常见的微生物的杀抑菌性能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30 mg/L用量的PHGC在白水水样中的静态杀菌试验中,8 h内的杀菌率都保持80%以上。PHGC同时具有消除胶黏物质的功能,5%用量PHGC可以使残留在滤网上的胶黏物质减少50%以上,同时滤液也变得更加澄清。在纸机生产应用中,使用PHGC作为造纸杀菌剂和沉积物控制剂,可有效降低白水的微生物水平,延长了纸机清洗周期,实验过程中纸机稳定运行,没有因为腐浆出现断纸等现象,效果优于进口杀菌剂。  相似文献   

17.
浮选柱脱墨过程的浮选速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结合浮选动力学相关研究,推导出涉及二个常数的实验室浮选柱对100%ONP以脱墨效率为参数的浮选脱墨过程的浮选速率机理模型,定义了广义浮选速率常数.利用实验室浮选柱进行浮选脱墨,综合浮选时间、实际脱墨效率,验证了理论实验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