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仿真机的数学模型决定其动、静态特性的好坏,结合四川330MW全仿真机的建模和调试情况,介绍其锅炉炉膛传热和蒸发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动、静态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图像处理及辐射传热逆问题求解的二维炉膛温度场重建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基于辐射图像处理和辐射传热逆问题求解,建立一种二维炉膛温度场重建方法。该方法中,图像采集装置(如CCD摄像机)成像单元接收的辐射能由炉膛中各气体和壁面单元发射的辐射能决定。采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出CCD摄像机各成像单元所接收的各气体和壁面单元的辐射能的份额,即炉膛温度可从CCD摄像机成像单元接收辐射能中重建温度分布。研究对象为一个由灰色炉膛壁面和灰色气体所组成的二维辐射-吸收系统。在C  相似文献   

3.
电站锅炉炉膛传热过程数学模型及模拟计算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本文针对大型电站煤粉锅炉的特点,对炉内各过程的数值计算提出了切实合理的简化模型,用假想面有效辐射分析法模型计算炉内简化模型,用假想面有效辐射分析法模型计算炉内辐射传热,用反应器网络模拟炉内宏观流动-燃烧过程,并根据大型电站锅炉的结构特点2,对炉内各部位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合理的特殊处理,从而建立了适用于任意形状炉膛的传热计算了综合模型。并对一台200MW锅炉进行了实例计算,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坝电厂300 MW机组,本文在网路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炉内辐射传热分区仿真模型。它的特点是仿真精度高,实时性好,能准确地反映运行中各种因素对炉内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仿真机的数学模型决定其动、静态特性的好坏,结合四川330MW全仿真机的建模和调试情况,介绍其锅炉炉膛传热和蒸发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动、静态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传热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数值模拟具有实验研究所无法替代的优点,因此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辐射传热,同时考虑到炉膛的燃烧和流动以换热,预测了某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温度场以及壁面热流密度分布,模拟结果同热力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中,炉膛壁面与床中的传热源自辐射,颗粒相对流和气相对流3部分,有关固体颗粒相传热系数的计算,研究人员主要提出了单颗颗粒模型,颗粒团更新模型和连续膜模型,但关于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则比较简单,在这些模型中,有关辐射传热部分均采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在辐射传热机理上探索尚欠不足,文中根据循环流化床密相区和稀相区的特性,分析其中的传热特点,特别是对循环流化床稀相区部分的颗粒团和对壁面的传热系数计算采用辐射双通量模型进行分析,从传热机理上建立了完整的循环流化床辐射传热模型,有助于了解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辐射传热机理和规律,模型计算结果与某电厂165MWe循环流化床锅炉相应工况条件下的实际运行数据相比,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9.
10.
以西柏坡电厂300MW锅炉为对象,运用STAR—90模块化建模技术,建立了锅炉仿真模型。该模型具有易于修改和调试的优点,能够精确地模拟电厂的各种运行工况。用于仿真机上将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炉膛辐射换热计算的一种改进的离散传递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在Lockwood和Shah于1981年提出的离散传递法中,求解沿特征射线的辐射传递方程时没有将入射散射项计入。基于作者最近提出的带微小加权离散坐标格式,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传递法:首先采用一个常规离散坐标系列来求解辐射强度场,然后再由此强度场向特征射线的辐射传递方程提供源函数(包括入射散射项)。这样,改进的离散传递法就可以处理有散射的多维辐射问题。最后采用2个二维测试问题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法能适用于任何场合。  相似文献   

12.
应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换热器因各股流道流速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总传热量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壁温的条件下,当各流道流体流速不均匀程度达到4倍时,换热器的总传热量偏差在3%以内,而进出口压降将增加约23%。  相似文献   

13.
方形冷却型分离器内壁面和两相流间的传热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方形冷却型分离器内的传热做了实验测试,分析了实验结果,并进一步对其传热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一个计算分离器的内壁面的平均传热系统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由四部分组成:气相对流传热,颗粒非稳态导热传热,颗粒辐射传热和烟气三原子辐射传热。颗粒和壁面间的导热传热由2部分组成:颗粒一壁面的弹性碰撞接触过程的传热和被壁面捕集的颗粒下落过程和壁面的接触导热传热。模型计算的的平均传热系数可与实验数据吻合。但模型结果受壁面颗粒浓度和颗粒碰撞壁面的速度的影响较大,而目前这两个参数还不能与进口速度和浓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300MW CFB锅炉滚筒冷渣器传热模型分析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CFB锅炉滚筒冷渣器传热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秦皇岛秦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号炉3号滚筒冷渣器进行了影响其传热的分析试验,并进行了热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滚筒冷渣器传热模型分析较为合理,在影响滚筒冷渣器传热的3个因素中,排渣粒径的影响最大,填充量的影响其次,转速的影响最小。为此,建议在排渣量少时,尽量少启动冷渣器,并使其填充量达到40%左右为宜。同时,还可采取降低入炉煤粒度以及保证合理的转速等方法,以提高滚筒冷渣器的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5.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单体传热传质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在分析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性能的基础上,考虑了电池内的电化学反应、传热传质及电压-电流关系等影响因素,提出一套计算稳态条件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温度与电流密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它对不同气流方式(叉流、顺流和逆流等)的电池分别做了计算。计算结果对电池的运行及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流体网络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0MW机组中间储仓式筒式钢球磨制粉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制粉的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制粉系统的流体网络的分析,突破传统的建模方法,把空预器及其连接管道集总为一个动态容积环节,降低了流体网络非线性模型的耦合度,文中提出了节点流量平衡法来解决非线性模型的耦合问题,特别坚于求解多节点的流体网络具有较高精和速度,而且初值选取范围广;在仿真机上应用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能正确地反映制粉 动态过程,数值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竖直细小传热管内高速空气-过冷水非沸腾环状两相流的传热传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细小管内壁上过冷水形成非常薄的液膜,壁面热流密度可以分为液膜吸热,液膜蒸发和气相(湿空气)吸热3部分。在管内下部的环状流区域内,液膜蒸发换热是支配性的传热方式,并具有十分强的换热能力。数值计算指出即使在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管壁温也能保持在较低范围。计算结果较好地预示了过去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四角燃烧煤粉炉内温度场有效监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燃烧工况二重数值仿真思想,即在对炉内燃烧状况的离线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炉内温度场的动态仿真数学模型,从而实现温度场的动态显示,达到对炉内燃烧状况进行监测的目的。应用某热电厂DG130-9.8/540型高压煤粉炉的实际运行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温度值的最大误差不超过12%,说明本文提出的二重仿真理论是可靠的,基本上能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一套燃烧监测与诊断系统,经工业现场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细小传热管内过冷水和空气高速两相流的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6,他引:17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了细小传热管内水和空气高速两相流动的紊流换热特性,确认了这种两相流动具有很同的换热系数,其机理是薄液膜的蒸发换热。只要管壁面上存在液膜,在低壁温时就可以获得稳定的高换热性能。理论分析较好地预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由于离心力与湍流脉动的相互作用,强旋流动中能量由湍流脉动向平均运动的逆向传输得到了加强。当径向脉动随半径增大时,离心力对湍流微团作正功,湍流微团的脉动动能增加,反之亦然。基于对离心力作用的分析,该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离心力作功的新的k-ε湍流修正模型(k-ε-cf模型),其特征参数由大涡与小涡相关参数的几何平均得到,其中涡的频率与实验一致。采用k-ε-cf模型对一同轴旋转分层流燃烧器出口空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精度比k-ε模型高。当切向速度满足一定分布时,离心力作功可以忽略,一般情况下,应考虑离心力作功以反映强旋流动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