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航空发动机的燃油喷嘴进行研究,模拟不同情况下喷嘴内部的气液两相的流动状况,得到了流量与压力和喷雾锥角的关系,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为离心喷嘴的设计和试验提供了可靠的数值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射流与两相流的射流曝气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射流器的射流及气液两相流动,并改变射流曝气器的长径比和喷嘴面积比,计算射流曝气器的两相流的气液流量比,分析了长径比和喷嘴面积比对射流曝气器流场和空气与液体流量比的影响以及喷嘴与混合管的相对位置对气蚀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新型射流曝气器主要结构的合适参数。  相似文献   

3.
电站冷凝器壳侧气液两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电站冷凝器壳侧气液两相流动和传热的两流体数值模型,基于分布阻力方法建立气液两相的控制方程组,对N11220—1型冷凝器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表明液相对该冷凝器总体性能的影响不显著。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和单相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流体模型计算的相对热流密度与试验值吻合良好,精度比单相模型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4.
以Ishihara两相流动模型为基础,对TEMA-E型管壳式换热器壳侧两相流体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应用Ishihara推荐的两相压降公式形式,得到了主流路的两相摩擦压降表达式,并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错流区分相流动模型,分析计算了主流路与旁路中气液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气液分配比例与两相流流型和气液质量流速有关,且比例值的波动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气液两相流体的润滑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应用了气液两相流体润滑技术,进行了切削温度,切削刀,光洁度等项目的对比试验,提出了气液两相流体润滑的新模型-气液两相膜,并推荐了分析两相膜粘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轴承腔中润滑油气液两相分层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昊天  陈国定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5):1800-1803
基于轴承腔中润滑油气液两相分层流动模型和湍流模型,采用VOF方法追踪气液界面等技术求解三维N—S公式,对腔内润滑油气液两相分层流动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润滑油混合物空气体积比等结构工况参数对流体介质在轴承腔出口处压力和径向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结构工况参数对出口压力和径向速度的不同影响趋势。将所计算得到的理论数据与国外类似结构的轴承腔工况条件和结构数据进行比较,证明了该计算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DNA分子的复制、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功能,采用基于DNA编码技术的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了具有更高辨识能力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模型,并就若干参数对辨识模型计算效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DNA编码遗传技术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处理而形成的气液两相流型辨识模型比已有其它辨识模型具有更高的辨识能力;通过轴承腔气液两相流动数值仿真流型模式的辨识分析,表明这一辨识模型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气液两相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通过试验研究压力旋流喷嘴获取其雾化特性成本较高、耗时长、理论计算难以实现的问题,对压力旋流喷嘴内部流动机理及雾化特性进行了Fluent数字模拟研究。采用了一种基于有限容积VOF方法对压力旋流喷嘴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捕捉了压力旋流喷嘴出口处气-液两相界面,描述了压力旋流喷嘴出口的液膜厚度,阐述了压力旋流喷嘴各截面压力场、密度场和速度场等变化规律,预测了压力旋流喷嘴雾化锥角。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旋流喷嘴中心会产生空气芯,压力旋流喷嘴雾化锥角及液膜厚度等雾化特征可通过剖析压力旋流喷嘴出口处空气芯直径和出口处速度获得;将模拟计算的喷嘴雾化锥角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吻合,说明Fluent数值模拟可作为喷嘴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9.
几种异形喷嘴喷射的液气射流泵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气射流泵常作为一种射流混合设备而广泛应用,为适应不同喷射需要以形成不同的两相混合特性,本文研究了几种异形喷嘴情况下液气射流泵的水力性能,并与当量面积圆形喷嘴喷射情况对比。固定喉管长度及内径不变,更换3种当量面积比的喷嘴进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吸入室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圆形喷嘴形式喷射与异形喷嘴喷射比较,需要的工作压力较低。异形喷嘴在较大面积比时,形成的液气射流泵最大气液比大于圆形喷嘴,从射流发散碎裂分析,异形喷嘴能减小喉管长度,本文结论为液气射流泵内气液混合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射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垂直管内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计算--颗粒动力学理论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模型、颗粒动力学理论的颗粒脉动动能模型(KTGF)和气体湍流动能模型(SGS),对气固两相垂直上升流动进行数值计算,模拟计算结果得到了与试验研究所揭示的环—核流动结构。模拟计算与Miller和Gidaspow (1992)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颗粒相浓度、速度和颗粒相动力粘性系数分布与试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