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紫薯牛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紫薯粉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制作紫薯牛奶,利用感官评定作为评价方法,对牛奶、紫薯粉、白砂糖和稳定剂的用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比为:80%牛奶、6%紫薯粉、5%白砂糖和0.22%复配稳定剂(单硬脂酸甘油酯45%,卡拉胶9%,黄原胶9%,结冷胶37%)、8.78%水分。  相似文献   

2.
以红豆、薏米为主要原料,研究红豆汁、薏米汁和白砂糖添加量对红豆薏米复合饮料的感官评价得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红豆薏米复合饮料最优的配方;以悬浮稳定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复合饮料的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红豆薏米复合饮料最优的配方为:薏米汁用量40%,红豆汁用量28.0%,白砂糖用量5.6%;添加黄原胶0.1%、瓜尔豆胶0.1%、羧甲基纤维素钠0.05%作为稳定剂,复合饮料具有最优的稳定效果和感官评分,所得产品色泽纯正、香醇清淡、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发酵酸乳为主要原料,复配谷物和果汁制作乳酸菌饮料。从产品的感官质量和稳定性入手,应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乳酸菌饮料适合的配方和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黄原胶、CMC复配稳定剂对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风味做以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用35%发酵酸乳、10%山楂汁、1.5%红豆粉、0.4%稳定剂(黄原胶∶CMC=1∶7)配制的乳酸菌饮料具有较好的口感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番茄红豆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以番茄、红豆和鲜乳为主要原料制成番茄红豆乳饮料的加工工艺.通过感官评定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配方,其中番茄35%,红豆30%,鲜乳35%,白糖8%,柠檬酸0.080%.复配稳定剂为CMC-Na 0.08%,琼脂0.04%,黄原胶0.04%.  相似文献   

5.
红谷牛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豆、红米粉、全脂奶粉、花生酱等为主要原料制作一种复合蛋白饮料红谷牛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感官配方为:3.0%全脂奶粉、3.0%红豆、1.0%红米粉、1.0%花生浆和7.5%白砂糖。通过对产品进行保温试验研究,得出最佳的乳化稳定剂的配方为:0.15%乳化剂(50%单甘酯和50%蔗糖脂肪酸酯)和0.05%结冷胶、0.12%黄原胶、0.03%的珏卡拉胶,此条件下能获得较好的感官品质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蓝莓和红豆为主要原料研制复合果蔬饮料,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通过感官评价和沉降率优化饮料风味配方和稳定性。采用感官评分对色泽、滋味、气味、组织状态进行评价,得到最佳配方为:蓝莓汁20%、红豆汁15%、蔗糖6%、柠檬酸0.1%。通过离心沉降速率和感官评价指标研究稳定剂对饮料的稳定效果,得到稳定性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05%、黄原胶0.05%、海藻酸钠0.1%。对蓝莓红豆复合饮料的杀菌条件进行初步探索,在70℃杀菌30 min条件下,微生物检测指标和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低糖核桃戚风蛋糕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白砂糖、木糖醇、大豆油、核桃粉、牛奶添加量对面糊比重及产品感官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筛选了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几种原料对产品感官影响的次序为白砂糖、牛奶、核桃粉、大豆油、木糖醇,其中白砂糖、牛奶、核桃粉、大豆油对产品感官影响极显著,而木糖醇对产品感官影响不显著,产品最佳配比为白砂糖添加量为50%、木糖醇18%、大豆油32%、核桃粉39%、牛奶54%。  相似文献   

8.
肖士莉  李明 《饮料工业》2014,(2):15-18,30
以红豆、红枣、枸杞和牛乳为主要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研制红豆大枣枸杞复合酸乳。以酸乳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混合汁(红枣汁∶红豆浆∶枸杞汁=2∶5∶3)8%、接种量3%、蔗糖7%、复合稳定剂(CMC-Na∶黄原胶=5∶5),0.30%,即制得营养丰富,富有混合汁风味的酸奶。  相似文献   

9.
以红豆、红枣、枸杞和牛乳为主要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生产红豆大枣枸杞复合酸乳。以酸乳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混合汁(红枣汁∶红豆浆∶枸杞汁=2∶5∶3)为8%,接种量为3%,蔗糖为7%,复合稳定剂(CMC-Na∶黄原胶=5∶5)为0.30%,即制得营养丰富,富有混合汁风味的酸奶。  相似文献   

10.
通过挤压改性处理燕麦粉,并将其与山药粉、红豆薏米粉、白砂糖进行复配,制备冲调型复合营养燕麦粉。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复配粉中燕麦粉、山药粉、红豆薏米粉、白砂糖的添加量对冲调型复合营养燕麦粉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4种组分的添加量范围分别为燕麦粉45.00%~54.00%、山药粉9.00%~14.00%、红豆薏米粉20.00%~27.00%、白砂糖17.00%~24.00%。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 Expert v8.0. 6软件进行最优混料设计试验,得到复合营养燕麦粉的最优配方(以复配粉总质量为基准)为燕麦粉47.38%、山药粉10.91%、红豆薏米粉22.66%、白砂糖19.05%。  相似文献   

11.
以黄豆、红枣粉、红豆粉和枸杞粉为植物蛋白饮料的主要原辅料,研究此植物蛋白饮料的配方及其理化性质。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黄豆与辅料(红枣粉、红豆粉和枸杞粉)总量比、料水比、蔗糖添加量、奶粉添加量、红枣:红豆:枸杞的质量之比等对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稳定系数和离心沉淀率,考察了复合乳化剂和复合增稠剂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测定产品的营养成分、色泽、粒径、流变学特性,研究了植物蛋白饮料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植物蛋白饮料最佳配方为:黄豆与辅料(红枣、红豆和枸杞)总量比为7:3,料水比为1:10(g/mL),蔗糖添加量7%,奶粉添加量1%,红枣:红豆:枸杞之比为2:5:3。复合乳化剂的最佳配比为蔗糖酯:单甘酯=3:4,最适添加量为0.16%;复合增稠剂的最佳配比为海藻酸丙二醇酯:海藻酸钠:瓜儿豆胶=2:1:3,最适添加量为0.065%。采用该配方得到的蛋白饮料呈淡黄色、口感顺滑、具有奶香味。最终获得的产品含有2.14%的蛋白质、0.95%的脂肪、13.57%的可溶性固形物、0.92%的还原糖;样品粒径平均值为303.33 nm,平均分散系数为0.24,属于典型非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12.
张钟  区政辉 《饮料工业》2014,(5):19-22,26
实验以绿豆、魔芋粉、卡拉胶、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双歧绿豆乳果冻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双歧绿豆乳果冻的最佳配方为:奶粉质量分数为2%,凝胶剂质量分数为0.8%(魔芋粉与卡拉胶两者的配比为7∶3),总糖质量分数为14%,柠檬酸质量分数为0.12%。利用该配方生产的双歧绿豆乳果冻,具有双歧乳独有的功效和香味,口感爽滑,酸甜适度,富有弹性,冻体完整,是一种新型发酵型天然营养果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对酸奶软冰淇淋粉中的各主要原料以及基础配方进行了筛选.基础配方以奶粉、酸奶粉、植脂末、乳酸粉的质量分数为因素进行了L9(34)试验,结果表明这四因素最佳组合为A3B3C3D2.其质量分数是奶粉42%,砂糖48%,植脂末4%,乳酸粉3%.稳定剂的正交试验表明,瓜尔胶的作用明显强于CMC,优选组合为A2B3,即CMC添加量0.6%,瓜尔胶的添加量0.8%.复合乳化剂的最佳用量是1.2%.通过对5个品牌的酸奶香精进行筛选,最后确定B品牌,用量为0.1%.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酸奶粉21%,全脂奶粉21%,乳酸粉3%,蔗糖48%,植脂末4%,复合乳化剂1.2%,CMC 0.6%,瓜尔胶0.8%,酸奶香精0.1%.  相似文献   

14.
以扁杏仁与牛乳为原料研制保健乳饮料,采用刺槐豆胶、海藻酸钠、卡拉胶、黄原胶、BE-3等稳定剂,然后对成品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BE-3复合稳定剂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4种稳定剂。选取杏仁粉、蔗糖、BE-3稳定剂3个因素,利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工艺优化。以色泽、气味、滋味、组织状态等指标进行感官评定。扁杏仁乳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杏仁粉添加量为4%,蔗糖添加量为7%,BE-3型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45%。扁杏仁乳饮料营养丰富,纯香柔滑,是一种复合保健乳饮料。  相似文献   

15.
杨洋  高航 《饮料工业》2014,(9):27-30
以全脂乳粉、椰浆为原料,探讨了椰子乳饮料的制备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椰子乳饮料产品配方及乳化稳定剂的复配方案。结果表明:椰子乳饮料最适配料为全脂乳粉5.0%、椰浆2.0%、白砂糖5.0%、椰子香精0.1%;椰子乳饮料最佳稳定剂为酪朊酸钠0.1%、结冷胶0.03%、蔗糖脂肪酸酯0.02%、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8%。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将鲜牛乳和姜汁制成姜汁凝乳,然后与葛根粉、核桃粉进行科学调配与优化,制得姜汁凝乳保健饮料。结果表明,以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为检测指标,优化出姜汁凝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姜汁添加量为30%、凝乳温度75℃、滴定酸度28°T、钙离子添加量0.25%。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姜汁凝乳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姜汁凝乳、葛根粉汁、核桃粉汁添加量分别为40%、25%、15%(质量分数);产品最佳增稠剂由槐豆胶、卡拉胶、黄原胶混合而成,其添加总量为0.2%,三者添加比例为3∶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