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注塑发泡法制备了木粉/PP发泡复合材料。考察了发泡剂用量、木粉含量对发泡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后的复合材料密度明显降低,发泡剂含量为1.5%时发泡复合材料的密度降低了17%,冲击强度提高了20%。木粉含量增加小幅提高了发泡复合材料的密度,降低了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改性木粉/PVC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钟鑫  薛平  丁筠 《中国塑料》2004,18(3):62-66
讨论了利用接枝的方法改性木粉,提高其与PVC树脂的界面粘合性,利用XPS验证接枝结果;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冲击性能;比较了硅烷偶联剂处理、碱浸泡与硅烷偶联剂双重处理、接枝改性三种木粉处理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PP-g-MAH) 为相容剂,聚丙烯 (PP) 为基体,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木粉/PP复合材料。研究了 PP-g-MAH 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吸水性能的影响; 采用扫描电镜 (SEM) 观察了复合体系的冲击断面形貌。结果表明: 当 PP-g-MAH 的质量分数为 4%时,可以提高添加 35 份木粉复合材料体系的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比未添加相容剂的分别提高了 49.4%和 16%,而缺口冲击强度仅下降了 9%。SEM 观察证实: PP-g-MAH 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木粉与 PP 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从吸水率来看,木粉/PP 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保持在 0.22% 以下,远低于纯木材。  相似文献   

4.
孟大伟  彭佳  李东栋 《塑料》2006,35(5):24-27
为了提高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通过高速混合、挤出造粒以及热压成型的方式制备了4种抗静电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并比较了它们的体积电阻率和拉伸强度,结果表明:在4种抗静电复合材料中加入炭黑的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最小,拉伸强度最大。探讨了炭黑用量对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炭黑用量增加时,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明显降低,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出现最大值,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稻糠粉/木粉并用对PVC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稻糠粉和木粉填充聚氯乙烯(PVC)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并比对了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耐水性、使用温度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糠粉/木粉并用比增加,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使用温度,改善其耐水性和加工流动性;当稻糠粉/木粉用量比为50/5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维卡软化点温度分别达到最大值44.3MPa、15.2kJ/m2和117℃。  相似文献   

6.
PE-HD/木粉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变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转矩流变仪研究PE-HD/木粉复合材料在不同木粉含量、不同马来酸秆(MAPE)添加量、不同转速下的加工流变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扭矩受木粉含量的影响最显著,MAPE添加量和转速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木塑复合材料的挤出工艺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木塑复合材料原料的不同配方进行试验,制出各种不同配比的复合材料;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木塑复合材料进行了挤出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温度参数对复合材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木粉含量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的分析.最后还研究了同比例的聚丙烯与木粉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复合材料的产品质量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降低,而弯曲强度则升高.总体来说,木粉的加入增加了材料的刚性,但降低了材料的韧性.加工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产品质量有着较明显的影响,为了保证塑化均匀,外观质量及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宜取适中的加工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氯乙烯(PVC)与木粉制得PVC/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的含量、偶联剂的类型和含量、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抗冲改性剂氯化聚乙烯(CPE)的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润滑剂含量对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C与木粉用量比为7.0:3.0、偶联剂为木粉用量1.5%、DOP用量为PVC用量20.0%、CPE用量为PVC用量10.0%、润滑剂用量为PVC用量1.2%时,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改性木粉/PV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和背景与性能。简述了木质材料的性质和木粉改性的方法,如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介绍了木塑复合材料的生产流程、成型方法(模压成型、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及其成型设备,讨论了对工艺参数的一些要求。指出目前国内PVC木塑复合材料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明了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花生壳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双螺杆挤出工艺对花生壳粉填充改性聚丙烯(P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花生壳粉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硬度、维卡软化温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提高。但其加工流动性能和冲击强度有所下降。在花生壳粉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滑石粉对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滑石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处理效果要优于钛酸酯偶联剂.  相似文献   

12.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为基体,以木粉作为填充料,用微型挤出成型设备制备PE-HD基木塑复合材料(WPC),研究高填充木粉质量分数变化对WPC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粉含量的增加,WPC的尺寸热稳定性得到改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相应提高,玻璃化转变台阶高度减小;当木粉质量分数为60%~70%、温度低于Tg时,WPC的尺寸热稳定性较好,并趋于恒定,有利于其保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24h吸水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用体视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断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木质纤维含量30%,粒径100目,复合材料理化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王颖 《上海塑料》2007,(4):6-10
木塑复合材料是当今广泛应用的新型复合材料,本文对木塑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发展历史、成分及性能、加工工艺、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综述,以利深化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聚丙烯熔融挤出接枝马来酸酐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研究了接枝单体马来酸酐(MAH)、引发剂DCP及共单体St等对聚丙烯(PP)熔融接枝MAH的接枝率的影响。将制备的接枝物应用于木塑复合材料中,发现木粉与聚丙烯之间的界面结合有了明显的改善,添加的PP-g-MAH增强了木粉和聚丙烯基体之间的黏合性,使两相结合得更紧密,进而提高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选用三种废胶粉填充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ABS),制备了废胶粉/ABS复合材料;研究了废胶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废胶粉与ABS的相容性不好,界面结合力较弱。废胶粉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提高了断裂伸长率。废旧丁腈橡胶粉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冲击强度,有一定的增韧效果,但其他两种废胶粉则达不到增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相容剂对PP/木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刘文鹏  李炳海 《塑料》2005,34(5):21-24
研究了3种相容剂和3种偶联剂分别在单独使用和配合使用情况下对PP/木粉(质量比50/50)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相容剂PP-g-MAH、PE-g-MAH、SBS-g-MAH单独使用发现:SBS-g-MAH使材料综合性能最好,PE-g-MAH对冲击强度提高明显。硅烷偶联剂HP-172在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方面较好,HP-174对弯曲性能改善较好,钛酸酯偶联剂NDZ-201仅对弯曲模量有所改善,而对其它性能改善不大。相容剂与偶联剂共同使用具有协同效应,其中HP-174与SBS-g-MAH并用效果最好,使各项力学性能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PP)/木粉/纳米凹凸棒土(AT)木塑复合材料(WPC.研究了AT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T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逐渐增加、冲击强度逐渐减小,硬度先增加后减小,AT用量为5份时复合材料硬度最大;复合材料维卡软化点不断提高;熔体流动速率(M...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分析法考察了机筒最高温度,注塑压力,保压时间,喷嘴温度对注塑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机筒最高温度对冲击强度和对拉伸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是影响冲击强度和对拉伸强度的主要因素,当最高机筒温度为185℃、注射压力为5.5-6.5 MPa、保压时间为10 s、喷嘴温度为200℃时为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20.
A fracture mechanics delamination cracking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brittle-matrix composite laminates. The near-tip mechanics is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material orthotropy and composite material inhomogeneities. A fracture mechanics framework based on the near-tip energy release rate and the associated phase angle Ψ has been adopted. In the case of steady-state delamination cracking in a prenotched cross-ply symmetric laminated beam,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steady-state energy release rate, ss, have been obtained for the combined applied loading of an axial force and a bending moment. Parameter studies assessing the effects on ss of load coupling, crack location, and lamination morphology which includes the total number of layers, layer thicknes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are presented. Thus, composite homogenization criteria with respect to the total number of layers placed along the beam height can be obtained for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 selection. The associated phase angle Ψ at the delamination crack tip is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existing solutions. The analysis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a theory for structural laminates. The delamination model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model geometries to extract the mixed-mode transverse composite fracture toughness. Thus, conditions for stable delamination crack growth can be established and design criteria based on toughness for composite laminates and composite fasteners can be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