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给我国经济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十亿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的神经敏锐地感应着时代脉膊的跳动,其精神面貌、价值观念、义利观念、民主观念、竞争开拓观念等等,既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又瑕瑜互见,比较复杂。因此,如何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为发展生产力服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是摆在我们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者面前的一个现实和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价值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必然要求形成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念。从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纯经济行为,它引起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一系列变化,也对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具有一般商品经济的双重效应。就积极方面来说,它能激发人们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主要是:社会主义阶段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不能把商品生产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计划也具有自发性;要重视利用价值规律,搞好经济核算。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局限性主要有:理论上的摇摆;偏重于从政治角度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认识上的不彻底以及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经济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计划是计划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有计划的。因此,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国客人时说过:“过去我们搞计划经济,这当然是个好办法,但多年的经验表明,光用这个办法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加速生产力的发展。”(见《人民日报》1985年10月24日第一版)商品经济要求商品生产者和  相似文献   

5.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公有制、主张经济私有化的鼓噪声中,有一种颇带理论色彩的“高音”,叫做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商品经济不相容(以下简称“不相容论”)。这种思潮的逻辑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就不能发展商品经济;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实行私有化。有人甚至宣称:要想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简直是经济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6.
于雷 《商品与质量》2012,(Z3):105-106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认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发展进程,对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规律,深化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找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为实践所证明的真理。人们的意识、思想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思想的变化也是随着人们所处的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必然发生巨大变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必须正视这种变化,并更新自身观念,争取工作的最佳效果。人们观念的变化比较显著的有以下一些: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制是一种适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客观要求的劳动用工制度,在我国从局部试行到新招职工中全面推行,以及对固定工实行合同化管理,先后经历十多年。但至今仍然未能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这与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有关,也有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原  相似文献   

9.
<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关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商品经济所应遵循的规律,以及它适宜建立和发展的土壤等理论也都相应地提出并发展起来。但是,在道德领域,却令人始料不及地出现了蜕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形形色色,而且大多和“钱”字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它主要体现为人们道德观念的混乱和道德水平的下降。中国历史,尤其是建国以后的四十多年历史严正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要不断发展,永不变色,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下大气力狠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继承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重大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理念方面,从协调发展到科学发展;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方面,从独立自主到求真务实;在经济形态与经济运行机制方面,从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商品经济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建设路线方针方面,从"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从适度分权、"鞍钢宪法"到宏观调控、以人为本式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明确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突破了商品活动的范围;正确区分了商品生产的不同性质;发展了对价值规律作用的认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代的脉膊相一致,用时代精神去教育人民,鼓舞群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决的伟大决策。特别是随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的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在我国呈现全面发展的兴旺景象。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伟大转变,它使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地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观念更新,从而形成一系列进步的思想观念,如平等观念、竞争观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又说: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些论断既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我国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贯彻执行赵紫阳同志的上述指示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商品经济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引入竞争机制,使高等教育适应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一总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针。因此,高等教育要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进程,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改革实践中,思想变革既给我们带来了观念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也给我们带来了观念的冲突和思想的挑战,并在总体上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和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性质认识不清,只承认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性,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因而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往往忽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其结果把整个国民经济管理得很死,窒息了企业的活力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妨碍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是长期以来我国生产发展速度很快、而经济效益不高、人民得到的实惠不多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所需解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私人经济的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在调整所有制方面所取得的明显成效之一。遍布城乡的私人经济业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工作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应以公有制为主体。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是发展得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对于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它们发展”。“私人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本文就私人经济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并未消失。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个人所有制,使劳动者具有双重身份,劳动力的商品性与劳动者的主人地位并不矛盾,确认劳动力商品性质也不违背按劳分配规律。突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个“区”,对最终确立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计划经济由设想到付诸实践有其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由于长期以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思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这种选择是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是现阶段中国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选择;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要求和逻辑结论,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理论上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继承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依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全民所有制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翻天覆地的大变改。依靠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由于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长期“左”的指导方针和错误,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科学文化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有些地方连温饱问题也没有解决。我们还是贫穷的社会主义。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生产力。我国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决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形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正确认识这种必然性,才能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改变我们的贫穷落后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