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用吸附法去除废水中铜离子,本实验研究了绿色吸附剂小球藻粉对Cu^2+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小球藻粉吸附Cu^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在p H为5,吸附温度为30℃,Cu^2+初始浓度为200mg/L的条件下,Cu^2+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9.99%。Freundlich方程比Langmuir方程更好地描述小球藻粉吸附Cu^2+平衡吸附行为。该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并且为自发、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利用小球藻粉去除废水中Cu^2+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鞘细菌细胞为生物吸附剂,采用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u^2+的浓度,研究不同因素对Cu^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拟废液初始Cu^2+质量浓度为200mg/L以下时去除效果最好.随着鞘细菌投加量的增加,吸附率不断升高,温度对离子吸附影响较小,在常温下就可以完成吸附.适当的有机负荷可以提高吸附率.pH=5.5的200mg/L Cu^2+溶液100mL,投加0.3g培养12h的鞘细菌细胞处理2h吸附率可以达到35%.  相似文献   

3.
以甲壳素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吸附固定化法固定微生物吸附水中Cu^2+,研究了吸附条件及离子共存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固定化微生物对Cu^2+吸附量随Cu^2+质量浓度增大而线性增大,最大吸附量为62.31mg/g;吸附过程十分迅速;pH对吸附效果影响巨大,pH=6时吸附效果最佳;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Zn^2+对Cu^2+存在竞争作用,导致Cu^2+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黑曲霉真菌和假单胞菌对模拟废水中Pb^2+、Hg^2+、Cu^2+和Zn^2+的吸附,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4种金属的最佳质量浓度吸附范围是60~80mg/L;在同一浓度情况下,4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大小为Zn^2+〉Pb^2+〉Cu^2+〉Hg^2+;黑曲霉真菌和假单胞菌最适合的加菌总量为10%(体积分数);取样时间为20min;废水中的菲、芘、苯并(a)芘时Pb^2+、Hg^2+、Cu^2+和Zn^2+的去除均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强弱顺序为菲〉芘〉蓉并(a)芘:对4种金属离子的最适合的吸附温度差25℃。  相似文献   

5.
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作为包埋剂对啤酒酵母菌进行固定化,研究了溶液pH值、金属离子初始浓度、菌体浓度、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固定化啤酒酵母吸附重金属污水中Ni^2+、Zn^2+、Cu^2+离子的影响,得出了生物吸附的最佳条件。实验表明,当溶液的pH值为4.50,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40mg/L,菌体浓度为15g/L,吸附时间为140min,吸附温度为36℃时,固定化啤酒酵母对Ni^2+、Zn^2+、Cu^2+的吸附效果最佳。在上述条件下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固定化啤酒酵母对稀释30倍的水样1中Ni^2+和Cu^2+的吸附率分别为80.17%和95.27%,对不经稀释的水样2中Zn^2+的吸附率为90.48%。  相似文献   

6.
黑曲霉对含铅废水的生物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黑曲霉真菌对污染废水中Pb^2+的吸附.研究铅离子质量浓度、pH值、温度、灭菌与不灭菌以及重金属离子存在时对铅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Pb^2+的最佳吸附质量分数是120mg/L,最适宜pH值为6.0,最佳温度为25℃.在20min取样时不灭菌对模拟废水中Pb^2+的去除没有影响;20h时取样则由于环境中微生物与黑曲霉的竞争与协同作用使不灭菌的情况对铅的吸附明显好于灭菌的情况;干扰离子Hg^2+、Cu^2+、Zn^2+的存在对铅的吸附无显著影响,并且在同一质量浓度情况下,这3种干扰离子的去除率大小为Zn^2+〉Cu^2+〉Hg^2+.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区土壤对铜、镉、铅、锌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黑龙江双鸭山市、长白山椴树下、陕西兴平、吉林化工学院玉龙山土壤对Cu^2+、Pb^2+、Cd^2+和Zn^2+的吸附特性及溶液重金属初始含量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因土壤性质和重金属特性的不同而不同.4种土壤对Cu^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中黑龙江土壤拟合的相关性最好;4种土壤对Cd^2+的吸附等温方程符合Langmuir方程,其中长白山土壤拟合的相关性最好;4种土壤对Pb^2+和Zn^2+的吸附等温方程拟合的Freundlich方程较Langmuir方程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满氏缩合反应,以甲醛、乙酸、伯胺树脂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的螯合树脂-亚胺基二丙酸型树脂,它对Cu^2+的饱和吸附量达到4.60 mmol/g。考察了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溶剂及反应时间等对产品吸附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对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恒温动力学吸附实验考察了新树脂对Cu^2+与Pb^2+的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SBR反应器脱氮除磷的效率,研究采用SBR反应器进行了长期连续实验,考察不同浓度Cu^2+对COD、NH4^+-N及PO4^3--P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后,添加Cu^2+浓度为0 mg/L、1.0 mg/L及10 mg/L时,COD去除率分别为87.43%、88.20%与33.47%,NH4^+-N去除率分别为70.8%、70.8%与35.95%;PO4^3--P去除率分别为90.54%、92.47%与11.11%。当Cu^2+浓度≤1 mg/L时,对COD和磷酸盐的去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Cu^2+浓度〉1mg/L时,则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硅酸乙酯水解法,根据溶胶-凝胶的原理,制备了纳米氧化硅;并用BET、TEM等方法表征其比表面积,粒径大小及形貌;用电位滴定的方法研究了SiO2的表面酸碱性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出不同条件(包括pH值、SiO2的用量等)下SiO2对Cu^2+的吸附百分率.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硅对H^+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pH为3~5范围内,SiO2对Cu^2+的吸附百分率随着pH值的不同有明显改变,在pH为4.5,浓度大于10g/L时,SiO2对Cu^2+的吸附率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氨氮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NaY分子筛吸附氨氮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了pH值、分子筛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中共存阳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获得了分子筛吸附氨氮的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8.55时,分子筛对氨氮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达83.07%;吸附时间对分子筛吸附氨氮的影响不明显;70℃左右时去除率较好;共存金属阳离子均有利于提高氨氮去除率,由大到小依次为:Zn^2+〉Ca^2+〉Mg^2+〉Cu^2+;随分子筛用量增加,去除率增加,吸附容量降低,确定最佳分子筛用量为1.0 g/100 mL;NaY分子筛对氨氮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高达210.32 mg/g.  相似文献   

12.
氨基化丙烯酸基磁性树脂对Cu^2+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利用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甲酯磁性树脂(RM),并经乙二胺改性后制得一种新型磁性吸附剂(RMA)。采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A)以及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它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RMA树脂粒径30~60btm,FesOt质量分数为6.7%,对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容量2.13mmol/g,高于未改性树脂(RM,1.15mmol/g)。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反应模型拟合。热力学分析表明RMA对Cu^2+的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焓变为-17.88kJ/mol,熵变为-2.06J/(mol·K),Bibbs自由能为-17.26~-17.19kJ/mol。吸附剂用1mol/LHCl洗脱再生,脱附率高于97%。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捕集剂DTC(BETA)处理含铜废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乙烯三胺、二硫化碳为原料合成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重金属捕集剂DTC(BETA),分析了DTC(BETA)对单一含铜废水的捕集效果。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4~10范围内,搅拌时间为10min,捕集剂用量为废水中Cu^2+含量的9倍(质量比),不加絮凝剂时,重金属捕集剂能处理较宽浓度范围的含铜废水,Cu^2+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处理后废水的Cu^2+浓度低于0.5mg/L,可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热变性法提纯猪血SOD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变性法提取猪血中SOD工艺中,比较了Cu^2+和Zn^2+对SOD的保护作用和沉淀杂蛋白的作用,试验表明:这两种离子的硫酸盐对SOD的保护效应要优于氯盐;当Cu^2+和Zn^2+浓度分别为2mmol/L和3mmol/L共同作用时对SOD的保护效果最好,SOD比活力比空白对照组的提高了78.4%,杂蛋白沉淀量也提高了21.2%;而在这个Cu^2+和Zn^2+浓度下.热变性温度65℃时,SOD的比活力最高,杂蛋白的沉淀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从腐殖酸的浓度、溶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3方面分析了红壤腐殖酸的光谱特性及其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离子强度对腐殖酸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非常小,而腐殖酸的浓度和溶液pH对其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较大,荧光量子产率为2.1%~2.5%,荧光指数为1.0~1.2.红壤腐殖酸对Cu^2+的络合能力比Cd^2+强,其平均络合比分别为1:1.22和3.2:1,络合常数分别为1.6×10^6和1.5×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