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黄土高塬沟壑区近年来人工栽植沙棘林的存活、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沙棘适宜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的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的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栽植;半阴半阳坡的塬边、沟道栽植沙棘纯林效果较好,坡地栽植沙棘与油松、侧柏等乔木混交林时,栽植密度要大,6年后对沙棘进行间伐,以保证乔木树种的生长;阴坡的塬边、坡下部位、沟道适宜栽植沙棘,坡上部位适宜栽植油松。塬边栽植沙棘可以作为封山禁牧的绿篱。  相似文献   

2.
受水土流失影响,王益区王益塬塬面逐年萎缩,沟岸不断扩张。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从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和塬面径流排导与利用两大类进行措施配置,依次由塬面、塬坡、沟坡、沟道建立四道防线,有效的拦蓄雨水和泥沙,实现沟头不前进,沟岸不扩张,沟床不下切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3.
洛川塬是我国黄土高原沟壑区除董子塬外,保存最大且较完整的塬面之一。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塬面不断萎缩,沟头延伸加快,沟道下切严重,造成沟进塬退,农田减少、道路毁坏、村庄搬迁,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村庄道路的安全,同时洛川塬作为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活化石"将会严重缩小。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县域水土保持现状以及多年工作实践,提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是抓水保,固沟保塬。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和生物措施科学搭配,山、水、林、路、池综合治理,建立塬、坡、沟三道防线,做到水不下塬,坡不滑塌、沟不扩展,就地拦蓄,实现"固沟、护坡、保塬"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洛川塬是我国黄土高原沟壑区除董子塬外,保存最大且较完整的塬面之一.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塬面不断萎缩,沟头延伸加快,沟道下切严重,造成沟进塬退,农田减少、道路毁坏、村庄搬迁,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村庄道路的安全,同时洛川塬作为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活化石"将会严重缩小.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县域水土保持现状,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提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是抓水保,固沟保塬.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和生物措施科学搭配,山、水、林、路、池综合治理,建立塬、坡、沟三道防线,做到水不下塬,坡不滑塌、沟不扩展,就地拦蓄,实现"固沟、护坡、保塬"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截流沟是北引扩建工程的一部分,主要任务是将坡面上部的径流导引至人工开挖沟道,为解决输水渠道免遭左侧坡地径流冲刷及避免由于渠道的修建积聚坡水淹没农田的工程。截流沟设计与施工既需控制水流速度,又要防止沟内发生冲刷或淤积,并选择和确立兼顾输水、适用和安全的护坡方式。  相似文献   

6.
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了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其划分为东部高塬沟壑区等四个水土流失类型区,研究了各区的防治模式;提出了塬面、塬坡和沟头、沟坡等不同侵蚀分区的防治体系及塬面集蓄径流调控体系和综合监管等工程、非工程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试验站南小河沟流域的试验研究成果为依据,文章概述了黄土高原沟整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治理对策。其特点是:67.4%径流来自塬面,86.3%的泥沙来自沟谷,侵蚀方式是以重力侵蚀为主;治理对策是:塬面应以控制塬水下塬的措施为主;塬坡主要采取固坡保塬措施,而沟谷则主要是采取抬高侵蚀基准、防止重力侵蚀的措施。这样在塬面、塬坡、沟谷形成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的三道防线,构成较为完善的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坡地侵蚀平面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坡面上产流、产沙过程,坡面形态亦在经历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本文利用随机理论和分形几何学方法,对坡地侵蚀实验资料进行分析,以坡面细沟密度指标及沟系分维数对坡地侵蚀的平面形态进行了定量描述。为研究坡地侵蚀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陇东黄土塬区土质疏松、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沟头不断前进、塬面逐年萎缩,对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给黄土塬区固沟保塬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考,对典型的黄土塬区——董志塬治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系统总结了固沟保塬实施方案中的治理模式,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评估了火巷沟固沟保塬工程建设的效果。目前董志塬西北塬区固沟保塬治理模式主要有简单填埋型、排水+填埋型、排水+填埋+护坡型、排水+填埋+生态护坡型4种类型,其中排水+填埋+生态护坡型治理模式效果最为明显。火巷沟2000年开始采取简单填埋方式进行治理后,虽然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以来沟头仍在不断侵蚀前进,因此简单填埋工程应配合径流调控等措施,综合防治沟道侵蚀、防止沟头前进。建议厘清沟头前进致灾原因,针对主控因子"对症下药";制定科学系统的防治体系,做到水不下塬、坡不滑塌、沟不扩展。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蒲县白村项目为例,探讨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该项目属于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力侵蚀严重,为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水平,剖析残塬沟壑区固沟保塬水土流失现状,辨识导致现状的原因,提出集“塬、坡、沟”于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并阐述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工作策略,以此来改善水土流失治理现状,营造良好的水土条件。  相似文献   

11.
焦作北依太行,南邻黄河,城区自西向东依次有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及山门河6条河道,与城区南部呈西东走向的新河、大沙河和蒋沟河,形成了"六纵三横"的河流体系。大沙河河道治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李维维  查亮  杨维斌 《治淮》2012,(4):12-13
一、引言 某线路工程从淮南开关站向北出线,经官路沟村、绳边村、小花家岗,在前巷孜东侧沿芦张线老路径至张集变,线路设计跨越西淝河,跨越位置位于西淝河主要防洪河道内.为了维护堤防工程安全,保护河势稳定,利于河道行洪,保证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技术要求对其进行防洪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3.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以西黄河山陕峡谷地带,除部份林区和塬区外,大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1200公尺左右。相对高度100公尺左右,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达4.5公里,据估算,每平方公里冲刷量一万公方左右。沟坡坡度多为40°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塬沟壑区产沙驱动力及减沙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4,(5):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上中游绝大部分支流来沙明显减少,但泾河流域黄土高塬沟壑区的核心地区无明显减沙趋势。以地处董志塬核心区的南小河沟和砚瓦川流域为例,分析了水土流失治理前后的降雨—产沙关系,以及塬面、坡面和沟谷的产水产沙量,结果表明:塬面径流集中下沟是流域产沙的主要驱动力,尤以庄院和道路径流集中下沟为甚;在塬面面积占流域面积60%以上的完整高塬区,梯田和林草措施的减沙潜力很难超过10%;尽可能减少集中下沟的塬面径流量是遏制该区侵蚀产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06,28(8):F0004-F0004
集综合治理、科学研究、示范推广于一体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齐家川示范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境内,地处黄土高塬沟壑区的董志塬腹地,系泾河水系,地貌主要由塬、坡、沟三大地貌单元组成,  相似文献   

16.
田建民 《陕西水利》2014,(6):155-156
宝鸡峡98km塬边渠道位于地形起伏地质条件复杂的黄土塬边斜坡,所经之处塬高坡陡,渠道多为半挖半填,过沟高填方多,隐患成群.塬下城镇毗连,人口密集.特别是近十年来,渠道引水方式发生改变,除灌溉蓄库引水外,增加了发电引水,年平均引水天数330天以上,渠道工程安全十分重要.本文针对该渠道工程在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98km塬边渠道综合治理的工程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塬沟壑区径流调控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沙时空分布、功能和效益上的差异性.采取"以水换沙"是构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沙调控体系的技术关键.基于径流调控利用的多元综合治理模式具有径流的主导性、多因子、多单元、多手段、多效益和多目标的特点.根据黄土高塬沟壑区塬、坡、沟、川四大地貌单元的特点,总结出的20种径流泥沙调控利用范式.  相似文献   

18.
宝鸡峡引渭灌区是我国大型灌区之一,位于关中西部川塬地区,西起宝鸡峡口,东至泾河,南抵渭水,北到渭北高塬腹地,与冯家山灌区相接。东西长181公里,南北平均宽14公里,最宽处约40公里。灌区水利工程分塬上、塬下两大灌溉系统  相似文献   

19.
水电是四川省最丰富的能源,占幅员面积最大的四川老、少、边、穷地区的水电资源为龙头,启动和推进老、少、边、穷县级经济的发展,这是近几年通过实践摸索出的成功之路,是四川经济发展战略中一个带全局性的关健问题。四川有大小河流1419条,绝大多数发源于川西北  相似文献   

20.
陇县沟壑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陇县沟壑分布状况及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提出在沟壑治理中必须坚持塬、坡、沟兼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分析了部分可行的沟壑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