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反转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发育复杂的褶皱冲断构造,尤其是盐下层构造变形强烈,具有反转构造的变形特征。克拉苏构造带反转构造在剖面上具有先存正断层重新活动并在断层下盘形成捷径断层的特征,在南部远离反转断层处具有盖层滑脱性质,据此可将克拉苏构造带划分为反转断隆背斜带、楔状叠瓦构造带和逆冲前缘构造带3个次级构造带;平面上构造反转程度西弱东强,西段主要表现为在反转断层下盘形成分支断层,而东段具有在反转断层上盘形成反向断层和褶皱变形的趋势。构造变形分析表明,南天山水平挤压叠加垂直剪切的作用导致克拉苏构造带发育基底卷入的高角度逆断层,并使部分早期正断层重新活动而形成反转构造。对次级构造带构造圈闭有效性的分析表明,反转断隆背斜带形成规模大、产状平缓的构造圈闭,但是上覆盐岩层厚度较薄,天然气容易散失;楔状叠瓦构造带形成规模相对较小、幅度大的构造圈闭,上覆盐岩层厚度大,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是一条走向为NWW向(近EW向)的复杂构造变形带.根据构造变形样式的差异,该盆山过渡带从南向北可以划分为出若干变形"带",自西向东可以划分出若干变形"段",由深而浅可以划分出2~3个变形"层".北天山(包括博格达山)是由基底卷入逆冲断层和褶皱构成的基岩断隆带,其中主干断层为向山体倾斜的高角度逆冲断层.该盆山结合带宏观上是一条冲断挠曲带,高角度逆冲的山前大断裂的下盘发育一系列中-低角度的基底卷入逆冲断层,部分逆冲断层上盘发育相关褶皱,但是基岩顶面和卷入变形的沉积盖层总体上构成向盆地倾斜的单斜构造.准噶尔盆地内部是一个宽阔的分层变形叠置带,侏罗系及上覆底层主要为滑脱褶皱变形,侏罗系在背斜核部加厚,滑脱背斜下伏地层及盆地基底发育高角度基底卷入断层.NNE-NE向、近SN向变换断层或构造变换带将上述构造变形带分隔成不同的"段",同一"带"、同一"段"和同一"层"内的构造变形样式是类似的,不同"带"、不同"段"和不同"层"的构造变形样式则有明显的差异.盆山过渡带的构造特征受早二叠世正断层和走滑正断层活动、晚侏罗世基底卷入逆冲断层和走滑逆冲断层活动以及上新世逆冲断层活动和褶皱变形等多次构造变形的影响,但主要是上新世以来北天山逆冲隆升和对准噶尔盆地挤压的结果.先存的基底断裂、沉积盖层中的软弱岩层以及天山隆升和对准噶尔盆地挤压作用的不均一性是影响盆山过渡带构造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中秋—东秋段新近系、古近系中广泛发育着厚层膏盐岩,但由于膏盐层分布的差异性造成了中秋、东秋盐下层和盐上层分别具有不同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理。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以前陆盆地系统体系为理论基础,开展中秋—东秋段构造样式的精细分析。通过地震精细解释、已钻井和膏盐层分布的综合分析,认为中秋段处于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岩和吉迪克组膏盐岩交会叠置区,盐下发育滑脱逆冲叠瓦构造,盐上发育反冲构造;东秋段发育吉迪克组膏盐岩,盐下发育大型宽缓背斜,盐上层发育滑脱逆冲构造,形成单斜或断背斜构造。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利用单因素变量方法,通过4组对比模拟实验,探讨中秋、东秋盐构造变形机理。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盐岩展布形态、同构造沉积、基底先存断裂等因素,是中秋—东秋段盐构造变形的控制因素。盐层的展布、叠置关系显著影响盐下构造变形,盐层发育区形成多排逆冲断裂,盐层不发育区构造整体抬升,逆冲断裂断穿上部岩层;同构造沉积减弱了盐下构造变形强度,对构造形态有一定影响;先存断裂主要影响盐下构造样式及挤压端垂向隆升幅度。  相似文献   

4.
钻井和地震剖面解释资料表明,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发育了早期基底正断层、晚期盐下逆冲断层与盐上走滑断层及长期活动断层。早期基底正断层是由海西-印支伸展构造运动形成的,发育在古隆起构造带边缘;晚期盐下逆冲断层与盐上走滑断层是喜马拉雅挤压构造运动形成的,发育在盐膏岩厚度大、挤压应力强的地区;长期活动断层是早期基底正断层在喜马拉雅期挤压构造运动中继续活动形成的,发育在盐膏岩厚度薄、挤压应力弱的地区。早期基底断裂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晚期盐上断裂未破坏盐膏岩盖层保存条件,晚期盐下断裂提供了圈闭条件,长期活动断裂破坏了盐膏岩盖层保存条件,对油气聚集不利。  相似文献   

5.
根据最新的地震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剖面技术,对巴楚隆起中部卡拉沙依断层的差异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卡拉沙依断层是巴楚隆起内部的多期活动断层,经历了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Ⅰ幕、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等关键变形期.平面上卡拉沙依断层表现为2条规模不同的断层自南西向北东呈剪刀式会聚,剖面内卡拉沙依断层表现为由沿寒武系滑脱的坡坪式盲冲断层和基底卷入式高角度逆冲断层共同组成.含膏盐岩层系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层变形特征,基底先存构造的差异性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段变形特征,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换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期差异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研究区连片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为基础,应用最新钻探成果,借鉴物理模拟实验的成果与认识,提出了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构造具有差异构造变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自北向南,以克深断裂为界,断裂上盘以基底卷入构造变形为主,断裂下盘以滑脱构造变形为主,其中基底卷入变形带向东北收敛;②东西向构造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大北段受基底先存古隆起影响多发育基底卷入式构造,克深1-2段则以滑脱构造为主;③基底结构、膏盐岩层分布、多期叠加构造变形是控制盐下差异构造变形的主要因素。中生代基底结构变化控制盐下基底卷入与盖层滑脱2类构造模式的分布,膏盐层的差异分布及叠加构造变形影响了各构造段缩短量、变形样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阿姆河盆地查尔朱阶地及其邻区在上侏罗统发育一套盐膏岩,使断裂性质与组合类型复杂多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研究了盐相关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有盐上层和盐下层两套断裂系统,形成了盐上逆冲-盐下逆冲、盐上走滑-盐下逆冲和盐上走滑-基底卷入3种断裂组合样式。盐相关断裂受构造应力场、基底先存断裂和盐膏岩厚度控制,在盐膏岩厚度大、挤压应力强的东部地区发育有盐上走滑-盐下逆冲和盐上逆冲-盐下逆冲断裂组合样式,断裂提供了圈闭条件,未破坏盐膏岩盖层的封盖性能,对油气聚集有利;在盐膏岩厚度薄、挤压应力较弱的地区,发育了盐上走滑-基底卷入断裂组合样式,断裂发育受早期基底断裂控制,对盐下油气聚集不利。  相似文献   

8.
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典型的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探讨了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样式发育特征,分析了反转构造发育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震旦纪-早、中奥陶世的裂陷作用产生的基底正断层对后期构造变形样式产生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先存基底正断裂的影响,塔中隆起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反转构造组合样式。当先存正断层倾角较大时,断层方位不利于进一步反转,此时反转扩展到毗邻断层,先期正断层可能为后期的逆冲断层提供应力集中点,如塔中Ⅱ号断裂带和塔中10号断裂带;也可能被后期的压性构造褶曲,如塔中Ⅰ号断裂带。反转构造发育早期有利于烃类聚集,后期还可以发育不同幅度的反转型背斜,为油气聚集提供有利的圈闭。  相似文献   

9.
柴西南地区断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西南地区具周缘前陆盆地性质,新生代以来长期处在近南北挤压应力体制下,主要受到来自南面主动挤压力作用而形成,其演化历史可以分为挠曲拗陷、逆冲、强烈逆冲、表层滑脱褶皱等四个主要演化阶段。文中根据断裂活动强度、基底卷入程度及断裂变形等特征,将柴西南地区断裂分为基底卷入高角度逆冲断层、基底卷入低角度逆冲断层、调节型逆冲断层和高角度反向逆冲断层等四种主要成因类型。基底卷入高角度逆冲断层及基底卷入低角度逆冲断层与造山隆起和盆地沉降具良好的耦合和同步发育关系,断面倾角与昆仑造山挤压强弱相关,对盆地内次级构造单元的形成和沉积具有一定控制作用。调节型逆冲断层,主要起调节挤压块体横向位移和变形差异以及构造枢纽作用,对地层展布无控制作用。高角度反向逆冲断层的级别低,形成较晚,与沉积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位于西昆仑山前,发育多个逆冲构造带,并发现了多个油气田。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根据钻井和二维地震资料,对塔西南山前的英吉莎背斜构造进行了精细的构造解释,发现了位于中新统安居安组泥岩和膏泥岩中的浅层滑脱层,浅层发育简单的被改造的断层弯曲褶皱,据此提出英吉莎背斜由浅层、中—深层和深层3个构造层垂向叠合而成。中—深层发育楔形构造,为多个逆冲断层的叠瓦状构造,深层为简单的楔形构造。根据生长地层及构造变形样式,浅层构造形成最早,其后为中—深层构造,深层构造形成最晚。总之,由西昆仑山向塔里木盆地呈现多期幕式逆冲,塔西南逆冲构造具多期幕式活动,不同时期发育的构造在垂向上叠加,形成现今的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为大型复合叠加挤压型盆地。利用编制构造发育剖面的方法近似定量估算了盆地在不同地质时期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挤压收缩量以及盆地中生代以来总的挤压收缩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盆地挤压与构造幕的关系,探讨了挤压作用对盆地构造形成、地层沉积与油气成藏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砂箱实验模拟是研究盆地形成机制的重要手段。根据焉耆盆地平面与剖面构造特征设计了砂箱实验模型。基于对实验结果分析,认为中生代焉耆盆地是SW-NE方向的双侧斜向挤压作用下基底收缩形成的盆地。盆地内部不同方向的断层形成于同一挤压变形过程。焉耆盆地边界方向、水平挤压方向和基底收缩作用控制盆地内部构造带的方向。焉耆盆地的形成并非一定是边界走滑活动或拉分作用叠加的结果。该实验模型为解释焉耆盆地的构造成因机制提供了证据。图5参14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羌塘盆地羌北坳陷托纳木地区构造样式及构造组合形态的解析,认为该地区存在收缩及走滑2种构造样式,可解析出逆冲-推覆、帚状、环状和辐射状等4种构造组合形态;托纳木穹窿是在统一的南北向应力场中,为前期收缩、后期右行走滑作用下形成的,是边界条件改变后局部应力场的反应。正确分析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对认识区内油气运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车西洼陷北带湖底扇成因机制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底扇是车西洼陷北部陡坡带的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成藏条件优越。根据其成因机制上的差异,又可进一步分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等两种沉积类型,二者在地震反射特征、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上均有一定的差别。由于受到剖面结构和异常高压流体封存箱的影响,扇体的储集物性和含油性均较好,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5.
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箕状断陷形成时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箕状断陷是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最主要的构造样式。利用野外剖面观察、室内地质剖面分析、地震剖面分析以及裂变径迹年代学等方法对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鲁西隆起的箕状断陷发育在本区沉积的最新地层官庄组沉积之后(即始新世以来),与距今42~38Ma发生的蒙山抬升事件有关。济阳坳陷的箕状断陷形成时代为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时期,大约为距今42~24.6Ma。由此可见,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一致,均为距今42~24.6Ma。  相似文献   

16.
陆相断陷湖盆中层序边界是由于沉积物表面高出沉积基准面或盆地基准面、沉积物发生剥蚀或无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其产生机理主要有边界断层停止活动、断块翘倾活动、湖盆整体抬升和湖平面下降。层序边界在地震特征上、测井曲线上、钻井剖面中的岩性、岩相特征、古生物组合、微量元素的变化上均有明显的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中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17.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小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骅坳陷南部小集油田是典型的复式油藏,该油田勘探开发程度高、含油层系多、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诸如剖面多方式显示、剖面的局部拉伸放大、断层检验分析、椅状显示、时间切片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小集油田的构造进行了精雕细刻,发现了一些新的含油断块,有效实现了老油田的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8.
利用Geoeast数字化解释对条湖凹陷二维地震测线解释,通过生成合成记录、解决闭合差等问题,显示了其精度高、速度快、成图快捷、修改方便等一系列优点,降低了勘探成本,提高了勘探效率。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可划分为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两类,火山岩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和裂缝两种类型。裂缝不仅为储集空间,还可连通各种孔隙并促进后期溶解作用。在识别裂缝类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孔隙度计算模型,根据12口井的测井解释结果,按裂缝孔隙度将火山岩储集层分为3级:Ⅰ级,孔隙度大于0.5%;Ⅱ级,孔隙度为0.2%~0.5%,Ⅲ级,孔隙度小于0.2%。火山岩相可划分为边缘亚相、过渡亚相和中心亚相,其中,中心亚相位于火山通道附近,发育构造裂缝和收缩缝,储集物性较好,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过渡亚相的裂缝比较发育,储集物性中等,为有利储集相带;而边缘亚相储集物性差,为不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20.
济阳坳陷低熟油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该区低熟油的物理化学特征,总结了低熟油的标志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细的油岩对比,确定了济阳坳陷低熟油主要来自咸水—半咸水的沙四段和沙一段烃源岩。通过模拟实验和自然演化剖面对比研究发现,济阳坳陷的沙四段和沙一段烃源岩之所以在埋藏较浅的情况下形成了大规模的低熟油资源,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原因:①沙四段、沙一段烃源岩中存在富含藻类的有机质富集层,它是形成低熟油的物质基础;②富含有机酸、钾离子、铝离子的地层流体特征加速了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化,促进了低熟油的生成;③可溶有机质是形成低熟油的主要贡献者;④咸化环境有利于可溶有机质的保存。通过对其成油体系的剖析发现,低熟油成藏具有早生、早排、成藏期晚、运移距离短等特点,油藏展布受有效烃源岩体的控制,故低熟油的勘探应紧紧围绕低熟烃源岩体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