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库尔勒作为西北干旱区典型的绿洲型城市其城市形态呈现出阶段性发展,表现为点状积聚、飞地扩散、填充拓展、郊区新城的空间特征,并形成了适应孔雀河水系发展的组团格局。本文运用城市形态学、空间紧凑度、分形维数等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格局及形态进行了梳理分析。结论表明其发展受其绿洲自然条件及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交通结构、经济及社会发展和政策引导及项目驱动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是库尔勒城市发展之本,区位优势及交通结构是决定性因素;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等是库尔勒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政策推动以及城市建设等因素则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这就要求城市发展必须整合现有优势和资源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小汽车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有助于塑造城市形态,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主导地位的交通方式决定着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化。西方发达国家小汽车交通的发展及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趋于稳定状态,小汽车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对匹配。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小汽车交通的大规模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结构造成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体现在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吉林省长白山脉为载体,以空间句法在山地中小城市形态研究的创新为目的,选取吉林省具有代表性的通化、敦化、蛟河以及桦甸四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空间作为辅线,从形态入手,利用空间句法相关软件对典型城市进行空间轴线提取,量化城市形态,挖掘四座典型城市的动态发展轨迹,通过对长白山脉周边典型中小城市的形态随时空演化过程、特征与基本规律的量化分析,完成对长白山脉周边中小城市形态演变趋势的挖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4.
李旭  陈代俊  罗丹 《城市规划》2022,46(4):44-53
城市空间形态的演进与生物遗传类似,既保留原有特性,也会发生变异。将城市形态基因界定为控制城市形态特征的空间组构规则及其生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多尺度空间与多维度影响因素相对照的分析框架,以成都为例,识别出三种空间形态基因;分析其空间组构规则及背后的影响因素与生成机理;剖析空间形态基因的表达与传承。认为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基因的生命力源于该地域先民因势利导,顺应与利用自然的建城智慧以及礼制营城制度下井然有序的空间模式。城市建设应在充分认识其价值的基础上保护这些基因,更应在了解其成因的基础上继承与发扬传统建城智慧,通过传承发展而“留住”城市特有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运用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以城市用地和空间拓展作为切入点.梳理建国以来现代(1949~2002年)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形态演变的轨迹.特征及动力机制.发掘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潜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模、地形条件、经济发达程度、空间布局对交通结构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顺德、遵叉、眉山和邯郸4个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结构及相关交通特征的对比,分析了城市交通结构优化与土地利用模式的相关特征,指出必须加强城市空间和形态的"相对集聚",以形成可以支撑公共交通发展的客流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妍 《建筑与文化》2023,(4):109-111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区域,统领城市功能与空间格局,体现北京城规划秩序思想的文化特点。近年来,北京中轴线申遗在即,中轴线遗产价值的挖掘为北京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资源所构成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在全球有突出的显示度,其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也是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历史的维度,对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史和遗产价值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在中轴线申遗背景下,应注重其轴线格局所形成的价值特征,分别为:以中为脉,并存秩序;融合山水,顺应地形;活态遗产,继承形态。构建城市形态-景观-文化资源一体的城市遗产价值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王桂芹 《安徽建筑》2010,17(3):14-15,73
城市形态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以城市空间的拓展作为切入点,分别对湘潭市城市用地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演变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湘潭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探求其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城市在历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反映了这一地域特有的文化特征.现代城市空间应该充分体现群体文化意识的整体性和多样性.通过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地把握城市的功能结构骨架以及该地域内统一的文化特征,为个人正确地介入城市生活和自由地拓展生活空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苏静 《重庆建筑》2007,(11):48-50
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某一时间内,由于其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在互动影响下发展所构成的空间形态特征,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通过介绍潍坊城市空间形态的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提出了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影响其演进的主要因素,以期对未来城市形态发展引导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於昊  何小洲  杨涛 《规划师》2011,27(10):12-16,22
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对于引导和支撑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关于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规划研究多从城市层面进行探讨,缺乏从城市群层面探讨的案例.苏南城市群有发展区域综合客运枢纽的需求.从城市群层面建设综合客运枢纽要充分分析城市群内部综合客运枢纽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城...  相似文献   

12.
借助GIS软件支持,综合遥感影像和其他空间数据,提取南通市1994年和2008年建设用地图形信息,对南通市自建城设州以来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用传统拓扑分析技术研究南通市拓扑空间特征,介绍了南通市市区建设用地现状,从数量、速度、结构和布局方面对南通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交通体系对城镇空间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适应于江苏未来城镇空间规划、交通转型和节能减排发展需求,需要建立新的交通发展模式。本文以江苏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在分析现状交通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城镇空间布局相协调的交通布局框架,指导交通系统的构建和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The historical cities in Southeast Asia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Asia's 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and the ancient capitals of Myanmar are as an example of these civilizational achievements. Their urban forms through history are essential spatial carriers reflecting the traditional local planning thinking. However,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has yet to form due to a lack of systematic research. This study aims to complement it by studying the urban forms of almost all Myanmar's ancient capitals based on verifiable spatial elements, works of literature, archaeology documents and field survey. The location, boundary and layout elements are analyzed to classify and characterize these urban forms, and their evolution rules are then summarized. Furthermore, the urban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indicating that the regulated structure and distinctive image gradually formed, accompanied by increasingly mature planning thinking and method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urban form and the planning thinking of Myanmar's ancient capital cities had undergone an evolution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at the “Golden Royal City” is of unique value in the genealogy of Asian capitals. The finding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civilization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发展历程证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与交通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交通系统简单的扩容增能已不能适应城市的拓展需要,更难以有效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立足上海市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发展互动关系,从都市圈、市域、中心城三个层面,结合人口布局、产业布局、城镇布局的现状和规划情况,在研究分析了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交通发展方式转型的重点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张国华 《城市规划》2011,35(11):42-48
交通、空间、产业三要素一体化一直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理想,新时期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已经成为新趋势。本文从三要素互动发展规律入手,论证三要素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然后对当前三要素管理体制及规划技术反思,指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谋求转型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转型模式及技术流程,并以长沙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践为例,探讨轨道线网、快速路网以及客货运枢纽体系的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17.
城市外围区是位于城市行政区界边缘的欠发达地区.作为典型的城市外围区,天津市蓟县存在人为行政划分割裂自然发展需求,人为阻碍导致地区封闭落后与缺乏权益组织协调内部利益和外部政策的发展困境.规划从区域协调视角构建破解其发展困境的相关机制,促进区域性产业的发展,形成面向区域的空间结构,建立区域性生态体系和交通体系,提出区域协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From the two perspective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nd explains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Shenzhen to build a national innovative city, on which both the urban and the industrial policies produce remarkable influences. By analyzing three cases of industry layout planning of Shenzhen, in particular the evolution of planning though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pla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n effective industry layout planning should focus on studying the spatial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es and creating the suitable physical environment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stead of directly arranging the layout of various industries. Moreo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test planning policy in Shenzhen proves that the industry space policies issu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be problem-oriented and be aimed to solve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浅析沈阳市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总结了沈阳市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布局的历史演变历程,进而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之间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协调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的若干建议,以期支撑城市空间的集聚拓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交通方式的发展,对城市的经济、空间格局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形态演变轨迹。对不同时期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目的就在于解读城市与交通发展的动态关系。本文聚焦于历史视野下城市空间形态演替特征与交通因素间的关联,运用历史地图法、圈层扇区分析法对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进行分期,并总结每阶段发展的形态特征、主导动力。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交通方式的转变,不仅改变了城市内外部区位,带动城市工商业的迅猛发展,重塑了城市的空间发展格局,还发现交通因素的变迁改变了城市定位、影响城市产业布局、牵引城市人口分布重心,并且通过城市自组织机制重新调配城市资源和人口,促进城市的极化发展,实现了城市空间的转换和自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