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流化床和薄层热风干燥在干燥温度50、60、70 ℃条件下对高水分稻谷水分变化的影响,分析稻谷加 工品质(爆腰率)和稻米质构品质(硬度、黏着性、咀嚼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相同的稻谷, 在同一干燥温度条件下流化床干燥速率大于薄层热风干燥,但是加工品质略差,对发芽率没有影响。干燥温度为 50 ℃时,流化床和薄层热风干燥稻米的品质较好。稻谷干燥温度和整精米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流化床干燥后 稻米的硬度、黏着性、胶性与爆腰率呈显著性相关,薄层热风干燥后稻米黏着性、胶性与爆腰率呈显著性相关,其 他质构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干燥后稻谷的爆腰率,作为稻谷干燥品质的评价指标。用平床干燥机,在不同干燥条件下进行5批稻谷深层干燥,测定干燥后稻谷的爆腰率,结果表明,稻谷的爆腰率主要受热风温度及稻谷终了含水率的影响,其中稻谷爆腰率随着稻谷终了含水率的降低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3.
稻谷平床深层干燥的干燥品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干燥后稻谷的爆腰率 ,作为稻谷干燥品质的评价指标。用平床干燥机 ,在不同干燥条件下进行了 5批稻谷深层干燥 ,测定干燥后稻谷的爆腰率 ,结果表明 ,稻谷的爆腰率主要受热风温度及稻谷终了含水率的影响 ,其中稻谷爆腰率随着稻谷终了含水率的降低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4.
比较稻谷热风与真空干燥特性及对其加工品质的影响,为有效改善稻谷加工品质提供依据。通过对初始水分为26.5%的稻谷进行热风和真空干燥试验,研究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对稻谷的干燥特性和其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稻谷的平均降水速率越大,且真空干燥平均最大降水速率大于热风干燥平均最大降水速率;热风干燥在干燥开始后的5~10min降水速率出现最大值,真空干燥在干燥开始后的5~15min降水速率出现最大值。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稻谷的爆腰率上升,出糙率和整精米率下降;相同的干燥温度下,真空干燥稻谷的加工品质优于热风干燥稻谷的,其中爆腰率最为明显。对于高水分稻谷采用真空干燥可以提高稻谷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处理后籼稻在陈化过程中爆腰率、发芽率和发芽势、出糙率、整精米率、种子生活力和脂肪酸值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感官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随储藏时间的增加,热风干燥与自然干燥相比,爆腰率较高,出糙率、整精米率较低;在种子活性方面表现出更低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种子生活力;另外,脂肪酸值超出国家安全储粮标准,感官评价分值相应较低。与自然干燥相比,热风干燥籼稻储藏过程品质劣变较严重,自然晒干籼稻更适合储藏。  相似文献   

6.
玉米微波干燥特性及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玉米热风干燥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自制的微波干燥试验测试系统,采用不同的质量比功率和加热时间及配套的工艺流程,研究了玉米微波干燥特性及干燥条件对干后品质、能耗的影响,分析了微波干燥玉米过程中单位质量功耗、温度、平均失水速率与玉米籽粒发芽率、爆腰率和淀粉得率的关系,确定了影响微波干燥玉米的工艺参数和玉米微波干燥的最优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微波干燥主要处于恒速干燥阶段,应用微波技术既能快速而经济地对玉米籽粒进行干燥,又能保持其种用价值,且能改良其品质。  相似文献   

7.
将水分为16.0%~18.6%的新收割优质稻谷采用包装打围、中间散存的方式储藏,分别使用热风就仓干燥,自然风就仓干燥和低温储藏干燥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同时也使用低温烘干机和自然晾晒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结果表明:各种干燥处理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达到预期干燥水分,干燥均匀,未增加裂纹粒(爆腰粒),发芽率、黄粒米率、整精米率、脂肪酯值和粘度等重要品质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品质新鲜。通过试验找到了稻谷保鲜干燥方法,可与保鲜储藏稻谷的方法配套,为保鲜大米加工常年提供新鲜稻谷原料。  相似文献   

8.
刘辉  张敏 《食品科学》2010,31(15):31-33
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全国27 个小米品种的RVA 谱线和各特征值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米品种间的RVA 谱特征值差异显著,小米衰减值的测定对于小米的品种鉴别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直链淀粉含量与衰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回生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可以利用直链淀粉含量并辅助RVA 谱特征值进行小米品质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固定床深层干燥稻谷爆腰增率及发芽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固定床深层干燥后稻谷的爆腰增率和发芽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干燥速率越大,干燥温度越高,干燥过程中稻谷爆腰增率越大,稻谷含水率达15.0%后,继续加热稻谷爆腰会明显增加,缓苏干燥工艺可有效控制干燥过程中稻谷的爆腰,而且缓苏越充分,爆腰越少。研究还表明,干燥温度低于50℃的低温干燥对稻谷的发芽率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微波干燥玉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玉米籽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微波处理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微波干燥玉米籽粒的干燥特性、温度特性以及单位质量功耗、温度、平均失水速率与玉米籽粒发芽率、爆腰率和淀粉得率的关系,提出了干燥玉米的最优工艺流程,并确定了影响微波干燥玉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的燃气催化式红外干燥实验装置研究稻米的红外干燥特性。本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稻米的红外干燥工艺参数(初始含水率、辐射距离、干燥温度、处理量)对稻谷平均干燥速率及其爆腰率的影响规律。用SAS 9.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SPSS21.0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平均干燥速率与爆腰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催化式红外干燥工艺参数对稻谷平均干燥速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干燥温度、辐射距离、处理量、物料初始含水率。催化式红外干燥工艺参数对稻谷爆腰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辐射距离、干燥温度、初始含水率、处理量。稻谷平均干燥速率与爆腰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平均干燥速率越快,水分从内部向外部的迁移速度越快,导致爆腰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挂面干燥工艺过程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燥是挂面生产中较难控制的工序,干燥工艺不合理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和能源浪费。目前,挂面生产装备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已具备现代食品工业的雏形。但是在干燥环节依然存在控制粗放、热能消耗偏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针对目前挂面干燥生产面临的技术需求,本文综述了挂面干燥原理、干燥工艺、影响因素、过程控制及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探究挂面干燥可能的发展模式和面临的技术难题,提炼存在的学术和工程问题,理清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以期为挂面生产管理、节能控制、工艺升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研究真空冷冻(FD)与热风(AD)联合干燥腌制调味高菜,以期找到能生产优质节能的脱水腌制调味高菜的联合干燥方式.将联合干燥得到的产品分别与AD和FD干燥得到的产品进行总能耗和物理特性(包括复水比、色泽、体积密度以及产品的硬度和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D20h+ AD1h的产品与FD的产品在品质上无显著差异,比FD干燥方式节省能耗约33%;AD1h+ FD22h比FD干燥方式节省能耗约22%,与FD的产品在色泽上有显著差异.两种联合干燥方式的产品最终湿基水分含量均达到了小于8%的要求,复水比均大于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皂荚籽干燥特性,为其机械化剥离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70、90、110与130℃)与不同预处理方法(清水、碳酸氢钠溶液、焦磷酸二氢二钠溶液和酒石酸氢钾溶液浸泡)对皂荚籽干燥动力学的影响,使用Lewis模型、Page模型与Weibull分布函数对其干燥特性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并进行评价,并通过应面回归模型建立起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皂荚籽干燥过程存在明显的升速降速段,且干燥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快,预处理方法对其干燥速率有一定影响。通过比较各模型的分别是决定系数()、卡方检验值()、残差平方和()与均方根误差(),结果显示Weibull分布函数能更好地模拟皂荚籽干燥过程,形状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尺寸参数()与预处理方法有关。计算了皂荚籽干燥过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及其估算值()与活化能(),水分扩散系数及其估算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经过酒石酸氢钠溶液预处理的皂荚籽的活化能低于其它预处理方法,可大大提高皂荚籽干燥效率。结论:经碳酸氢钠溶液预处理的皂荚籽干燥较容易发生,Weibull函数能较好地描述皂荚籽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酒石酸氢钠溶液可以降低皂荚籽的活化能。该研究可为皂荚籽干燥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三种不同干燥方式(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对甘薯叶物化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新鲜甘薯叶为原料,探究三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基本成分(水分、蛋白质、总膳食纤维、粗脂肪、可溶性糖、总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物化特性(色度、微观结构、胆固醇吸附能力、持水力、持油力和葡萄糖吸附能力)和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ABTS法自由基抑制率、总还原力和.OH清除能力)以及酚类物质的组成等影响。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基本成分的影响中,利用热风干燥的甘薯叶水分含量最高,为7.96 g/100 g;冷冻干燥含水量最低,为7.29 g/100 g;冷冻干燥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总酚、总黄酮以及绿原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1.39 g/100 g、3.43 g/100 g、50.73 mg CAE/g DW、18.49 mg RE/g DW、7.05 mg/g DW;热风干燥的总纤维含量最高,为28.8 g/100 g。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理化指标的影响中,利用冷冻干燥的甘薯叶色泽品质明显优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的胆固醇吸附能力和持油力最强,分别为0.23 mg/mL,1.54 g/g;冷冻干燥的持水力和葡萄糖吸附能力最优,分别为7.33 g/g和12.00 mmol/g。抗氧化性上,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都表现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的总还原力、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ABTS+清除率分别高达83.34、41.28、9.17、27.21 mg Vc/g。结论 冷冻干燥最适合用来对甘薯叶进行干燥处理。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南瓜粉加工中提高干燥速率的意义;研究了均质与干燥工艺参数对南瓜粉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均质压力为30MPa,均质进料温度50℃,干燥温度80℃,干燥真空度为0.08MPa,干燥速率高。  相似文献   

17.
Microwave vacuum drying (MVD) was investigated for apple slices enriched with quercetin derivatives by vacuum impregnation (VI). Additional freeze drying (FD) and air drying (AD) were conducted. Compared to native apples, the impregnated tissue resulted in higher moisture content, elevation of weight and significant browning, due to the incorporated VI solution. The total quercetin content and quercetin glycoside composition were not affected by MVD and FD. The vacuum conditions protect the polyphenols from oxygen dependent degradation and browning reactions. AD resulted in an average quercetin glycoside loss of 44% and undesirable changes, particularly discoloration. The degradation is caused by both non-enzymatic and enzymatic reactions. The pulsed microwave energy intake improved the drying result in structure and led to a faster drying process of 130 min. The bulk density of MVD apple chips (0.69 g/ml) ranged between 0.33 g/ml for FD and 0.75 g/ml for AD. The final moisture content was the lowest after FD (6.8 g/100 g), followed by 9.0 g/100 g after MVD and 12.7 g/100 g after AD. The shelf life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torage temperature and time. After 12 month at 20 °C, the total quercetin content decreased by 21%.  相似文献   

18.
以新鲜油莎豆为原料,研究风温和风速对油莎豆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计算干燥过程中有效扩散系数与活化能,并选取8种干燥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热风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快,干燥时间越短;风速对干燥速率影响较小。本试验干燥过程主要发生在降速阶段,油莎豆有效水分扩散系数2.2856×10-10~7.8112×10-10,平均活化能为35.31kJ/mol,Two-term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油莎豆热风干燥过程,实验值与预测值吻合度较高,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20.
本研究将收获的高水分稻谷分别放置于自制的就仓干燥模拟仓内,研究通风量分别为80、92、104m3/h条件下处于仓内底部、中部、表层的稻谷水分迁移规律。应用8种常用干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确定最适干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稻谷各层水分比随着通风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其中最底层稻谷水分比最小,底层稻谷在前期(2 d内)水分迅速下降,后期下降速度逐渐平缓,而上层稻谷水分比依次增大,降水速率较下层相对较慢;稻谷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0.092~0.43×10-3 m2/d,其中80 m3/h通风条件下,粮堆各层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均小于其他两种通风条件;而相同通风条件下,稻谷粮层距粮面60~90 cm范围内,扩散系数相对其他层较大。通过对比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确定Wang et al.模型为通风条件下稻谷各粮层水分扩散系数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