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通过对井下管柱承压情况的分析。推导了井下管柱试压压力的计算方法。为井下作业过程中,井下管柱试压时,合理试压压力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井下作业管柱。该设计能将井下作业的刮蜡,冲砂,窜三道工充合为一道 工序来完成,即节 施工费用,又能保证施工 质量,同时还提高了油水井的工作时数,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绘制井下管柱结构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管柱设计施工过程中,为了完成一次高质量的工艺措施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希望能够方便省时地绘制出一张符合石油行业标准的管柱结构示意图,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在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大量的科技文档报告中也都包含有井下管柱结构图。目前,这些图的绘制还大都采用手工完成,一旦绘错,就需要重新绘制;有的为了美观,在计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油水井挤灰、酸化等作业施工中油管漏失的问题,研制了多功能井下管柱试压装置.该装置设计了双球试压结构,可实现对油管柱试压,并能顺利打开液流通道,进行挤水泥或酸化施工作业.实现了1趟管柱的试压与施工同步,保证了施工质量,节省了1趟管柱作业费用,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8.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弯曲效应是对井下管柱变形影响最为严重的因素之一。管柱弯曲效应的研究对钻井和完井工艺的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国内、外目前的一些研究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力学分析都忽略摩擦力的存在,实际上摩擦力的存在对弯曲效应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研究摩擦力对管柱弯曲变形的影响,引入轴向力和扭矩,通过平衡方程和能量法建立了一个综合的力学模型;此外,建立井下管柱弯曲与断裂极限判别式,通过判别式可以判定井下管柱是否有可能发生断裂.由此可以作为选择管柱材料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井下管柱损伤对油气井的使用寿命、作业安全影响显著,特别是在高硫化氢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油套管受腐蚀而损伤的情况,因此井下管柱损伤检测在油田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SONDEX公司制造的MIT-MTT组合测井仪对检测油管壁厚、井径的变化有准确的诊断能力,可对各种地质和工程因素等造成的套损、腐蚀、结垢等进行理想的检测,具有完整的数据采集、处理、评价等功能,能够定量、准确地描绘管壁有效厚度和管柱径向的变形情况,并提供详实、直观、三维的现场解释报告。本文列举中亚某油田两口气井的实例,对MIT-MTT组合测井仪在现场采集的测井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分析评价出该两口气井管柱腐蚀损伤情况,解释结果表明MIT-MTT组合测井结果符合该地区井下管柱的实际情况,MIT-MTT组合测井是油气田开发生产中检测井下管柱安全的一种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修井作业中的自动起下管柱系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油田修井作业中起下管柱的人工作业量大、工作效率低、危险性大、工作条件差。提出了一种自动起下管柱作业系统,主要包括通井机、井架、液压钳、筒式吊卡、卡瓦支座、立式排管架和控制系统等,支座卡瓦为弹性体微条嵌入式结构,筒式吊卡能自动卡入和松开管柱接箍,排管架可实现管柱的立式排放,控制系统协调各部分的工作。该系统构思新颖,结构简单,技术可行,并能够与现有修井设备配合使用,实现油田修井作业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弹簧理论在井下作业管柱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下作业中有许多管柱受力发生螺旋状弯曲,形状像弹簧,用弹簧理论对井下作业管柱进行力学分析,得出材料破坏的强度条件,从而推出适合现场应用的实际条件,用以指导现场井下作业。 相似文献
17.
18.
关于地面驱动螺杆泵杆管的纵向弯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科研人员通过多个公式的计算推导和对比分析后得出,在指定工作条件下,地面驱动螺杆泵即使在垂直井段中,泵上的杆管也存在失稳现象,并产生弯曲。由于油管内外的压差,地面驱动螺杆泵的装置中杆管失稳状况要比抽油泵明显。在用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时,必须采用减少杆管纵向弯曲的技术措施,其中包括应用杆管钻铤、斜井段安装杆管扶正器,以及应用不仅能够防止油管柱下部转动、而且可以防止其向上轴向移动的油管锚。 相似文献
19.
钻柱共振是引起深井钻具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钻柱工作在井下一个高温的环境下,温度的升高必然使钻柱的固有频率发生变化。分析了井下温度对钻柱轴向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推导出了井下任意温度时钻柱轴向振动固有频率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际算例,分析了井下温度对钻柱轴向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钻柱轴向振动固有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降低的幅度随着钻杆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当井下温度不超过200℃时,钻柱轴向固有频率的变化幅度不会超过常温下计算值的6.7%。任意温度时钻柱轴向振动固有频率与温度成近似线性关系,可以根据常温下的计算值和温度值通过一个简单的一次函数来计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