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登瀛 《人民长江》1994,25(6):49-51
渠道费用按段分摊涉及各段用户的利益,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给出无分支渠道分瘫费用的三种计算法:(1)分段计算法,它是将上段的“实际费用”按一定比例(由毛水量合理计算比例)分摊到本段及其下游各段,所有各段将分摊给本身的费用累加,得本段的分摊费用;(2)矩阵计算法,将分段计算法用筒洁的矩阵形式表达,并从“分摊系数矩阵”体现出计算过程的经济意义;(3)逐段推移法,从首段至倒数第二段,依次固定一段,将该下游  相似文献   

2.
突破无分支渠道分摊费用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提出适用于任何发散型叶脉状结构的复杂渠系分摊费用计算的新方法─“逐级推移法”。首先叙述为方法服务的渠系结构,包括渠系的构成要素、结构形式和特征,同时也给出了子渠系等若干概念。然后,详细叙述了“逐级推移法”的五个计算步骤,其基本思想是:从渠系的主干开始逐级将各级节点子渠系等效为一段.从而依次将渠系、相应的子渠系分别化为无分支(单支)渠道,按单支渠道分摊费用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相应单支渠道各段的分摊费用,这样一级一级地推移计算,直至末级,最终计算出整个渠系各段的分摊费用。文中还不加证明地给出了“逐级推移法”的重要理论依据─“费用平衡定理”。最后以案例说明了“逐级推移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登瀛 《人民长江》1995,26(3):12-15
突破无分支渠道分摊费用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提出适用于任何发散型叶脉状结构的复杂渠系分摊费用计算的新方法-“逐级推移法”。首先叙述为方法服务的渠系结构,包括渠系的构成要素、结构形式和特征,同时也给出了子渠系等若干概念。然后,详细叙述了“逐级推移法”的五个计算步骤,其基本思想是:从渠系的主干开始逐级将各级节点子渠系等效为一段,从而依次将渠系、相应的子渠系分别化为无分支(单支)渠道,按单支渠道分摊费用的计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费用分摊方法主要有5种:①按工程所服务的水利部门主次地位分摊。②按各水利部门利用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某些指标的比例分摊。③按各水利部门综合效益分摊。④按水利部门最优等效替代工程费用比例分摊。⑤按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法分摊。除上述5种方法外,还可同时用几种不同方法计算,将结果互相参证。文中还以枢纽投资分摊为例,介绍了分摊法在尼尔基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是一个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航运、灌溉及供水的综合利用工程。合理地确定各综合利用部门的分摊投资是项目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投资分摊的方法很多,江垭工程的投资分摊主要在防洪与发电之间进行,通过按库容指标分摊、按效益现值比例分摊、按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法分摊及按工程任务主次分摊共四种分摊方法的计算分析,最后确定投资分摊比例为防洪36%,发电64%。  相似文献   

6.
林鸿 《水力发电》1995,(6):60-63,57
对于以发电为主的梯级水电站龙头水库对下游梯级电站的效益分摊问题,过去有几种不同的的计算方法。本文提出了的“替代效益增益增值比例分摊法”是以水电作为替代方案,计算必须容量和年发电量的综合效益,然后按照各级电站的增值进行分摊,是一种概念比较清楚的投资分摊方法。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投资分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综合利用水利枢纽进行投资划分的基础上,对常用的5 种投资分摊方法,即枢纽指标系数分摊法、效益比例分摊法、替代措施费用比例分摊法、可分离费用 剩余效益分摊法和主次分摊法,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建议对效益比例分摊法和替代措施费用比例分摊法加以改进,统一并入可分离费用 剩余效益法,统称为综合的可分离费用 剩余效益法;推荐使用综合的可分离费用 剩余效益法和枢纽指标系数法,并指出投资分摊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对综合利用水利枢纽进行投资划分的基础上,对常用的5种投资分摊方法,即枢纽指标系数分摊法、效益比例分摊法、替代措施费用比例分摊法、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分摊法和主次分摊法,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建议对效益比例分摊法和替代措施费用比例分摊法加以改进,统一并入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法,统称为综合的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法;推荐使用综合的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法和枢纽指标系数法,并指出投资分摊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分段竞价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具体的分段竞价电力市场的出清算法。考虑将日负荷预测曲线分成基荷、腰荷和峰荷段。它既可以区分1 d中的电能质量,又可以从电能计量上实现,同时与常规的调度概念相近,便于接受。根据电厂的报价曲线,各段按报价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初步安排,安排中考虑了机组的爬坡速度约束。为保证电能同质同价的公平原则,各分段按照各自统一的出清价结算。根据总购电费用最小进行优化调整,即对腰荷段和峰荷段的分界点寻优以使腰荷段和峰荷段购电费用之和最小,最后进一步优化组合基荷机组达到总体的优化方案。对于水电机组,其强迫出力和可调节电量事先在负荷曲线上安排。通过算例系统的计算表明,这种具体的出清算法计算简单,能更好地满足电力运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网损分摊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基于贡献因子理论的网损交互项平均分摊是按贡献大小进行的分摊,是正确、公平的;而按比例分摊和平方比例分摊网损交互项不是按贡献大小进行的分摊,是人为确定的,缺乏理论依据,是对按贡献大小分摊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石塘大坝坝区变形水准网、坝顶沉陷与视准线以及大坝垂线等项目的布置与监测方法,对各项目的监测精度进行了分析,且对精度偏低的视准线项目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皂市大坝倒垂线安装工艺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进科  胡万兵 《人民长江》2008,39(21):58-59
倒垂线作为大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基准设施,广泛应用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在皂市枢纽大坝倒垂线的安装过程中,针对安装施工难点,并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制订、完善了一系列工艺质量控制程序实施工程中,增加测量复核等技术验证措施,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超长倒垂线的安装任务.监测成果表明皂市大坝倒垂线的安装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杨爱明 《人民长江》1993,24(10):21-24
在万安水利枢纽变形监测设计及实施中,发现变形监测部分设施尚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如倒垂线锚固点位置的确定,机钻孔有效孔径确定,孔斜测量及锚块的定位安装;深埋测温钢管标机钻孔孔斜要求;双金属标标芯管线膨胀系数的测定精度等。为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得到了新的倒垂代机钻孔有效孔径确定的公式,孔斜测量及锚块定位安装的新方法,深埋测温钢管标机钻孔孔斜要求,双金属标标芯管线膨胀系  相似文献   

14.
变形监测采用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为满足测得大坝变形规律、监控大坝安全的要求,还应提出对历次监测成果精度估计的要求。对高、低坝应有不同的精度要求。监测工作基点不宜布设在变动的坝体上,因工作基点位移值主要是用倒垂测得的,其监测精度影响整个系统精度。  相似文献   

15.
 简要分析了升船机上闸首基础岩体随上部建筑物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与水平变形情况,并以部分倒垂为例,建立统计模型,对水平位移初步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基础岩体变形合理,目前建筑物安全状态正常。  相似文献   

16.
较早修建的大坝,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倒垂观测设施存在的问题更多。文章结合安徽省几座大坝倒垂观测上存在的问题和更新改造的实践,论述了对老坝增设和改造原有倒垂的必要性;并介绍倒垂的检查、改造设计、施工中保证钻孔垂直度等方面的经验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口水电站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结合水口大坝的垂线变形实测资料和坝体温度计实测资料,采用单位等效温度方法,提出了水平位移的确定性模型,并对大坝的变形性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永久船闸直立坡岩体变形监测与变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众多不同类的监测仪器设备和长时间的观测资料,较全面地揭示了三峡永久船闸直立坡岩体的变形规律,在分析了大地测量点、滑动变形计、钻孔测斜仪和多点位移计的观测资料后,认为直立坡岩体整体稳定性良好.实测直立坡顶最大水平位移为32.72 mm;直立坡深层岩体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分布符合一般变形规律;统计模型分析表明,中隔墩侧直立坡岩体时效变形远小于边坡侧直立坡岩体;微新岩体上测点的时效变形小于强风化岩体上的测点.此外,北坡三闸首的观测成果说明,在槽挖结束后的第5个月开始浇筑混凝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倒垂线在大坝变形监测中是一个观测基准点,其安装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坝变形的观测精度。该文介绍了新疆布尔津河冲乎尔水电站大坝倒垂线的实施过程,包括倒垂线的钻孔、护管安装、倒垂孔有效孔径的测量,倒垂线锚块的安装、附体组的安装及实施控制工程。倒垂线实施结果表明,保证倒垂线的质量关键在倒垂孔的钻孔进度和有效直径的控制,文中的方法优点在于工期紧的情况下保证钻孔的有效孔径完成施工任务。大坝蓄水运行期间的观测结果显示大坝的变形符合一般的变形规律,坝体的垂直位移变形值在设计要求之内,说明倒垂线系统安装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high rock slopes of the permanent shiplock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and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hiplock. In the course of the slope excavation, effectiv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well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able analyzing and predicting of the deformation trend of the high slopes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work for the slope excavation and dynamic design of the shiplock. The optimized design,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accurate monitoring results are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arrying out the project. The monitoring design of the permanent shiplock was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ying stress on the key points, considering parts as well as the whole, planning uniformly and conducting in stages".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of the permanent shiplocks is composed of survey network fo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s, monitoring points, inverted plumb lines, tension wires, extensimeters, e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