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讨向日葵菌核菌生长和毒素产生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研究了在不同培养液、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值、碳源、氮源条件下菌核菌生长和毒素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向日葵菌核菌菌丝生长和产生毒素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不同。有利于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液有PD、马铃薯麦芽糖培养液和Richard,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pH为4.0—8.0,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NH4Cl。含有琥珀酸钠的培养液B最有利于菌核菌产生草酸毒素,草酸毒素积累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7.0,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有天门冬酰胺和谷氨酸。菌核菌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培养10d后菌丝干重和草酸含量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平板培养基上比较了冬虫夏草、韩芝及树舌的菌丝生长速度和对淀粉的利用情况,结果显示三者的生长速度分别达到1.28、0.64和0.55cm/d,且韩芝与树舌对淀粉的利用均优于冬虫夏草;混合培养结果得出菌种的最佳菌龄比为虫草:韩芝=3d:5d,最佳的接种比例为2:3;正交试验混合发酵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 ):葡萄糖1.0 、淀粉2.0、黄豆粉2.0、酵母粉0.5.在此条件下,菌丝生物量达到最大值1.97g/100ml.  相似文献   

3.
桑黄胞外多糖生产培养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进行桑黄菌SA-1深层培养产胞外多糖培养基的初步研究,对桑黄菌SA-1进行了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组合的试验,测定和比较了菌丝和多糖产量。最佳碳、氮源分别为玉米淀粉、蛋白胨 酵母粉,其含量分别为4.5%、0.5%。  相似文献   

4.
对甘南冬虫夏草进行液体培养,在不同时期对菌丝体的有效成分——甘露醇、虫草素和氨基氮、培养基的 pH 值、菌丝体的干重进行测定分析,得出:甘露醇随时间的变化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虫草素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加;菌丝体干重随时间的变化先增加后逐渐降低;氨基氮随时间的变化不断降低;而 pH 值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加。虫草有效成分与虫草菌丝体干重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因已有市售甘露醇试剂,故以虫草素的最大收获量为指标,判断虫草有效成分的最佳收获时期,虫草有效成分的最佳收获时期是第九天,虫草菌丝干重为8.879g/L,甘露醇含量为4.85%,虫草素含量为8.87mg/g,虫草素的最大收获量为78.8mg/L。通过了解各个时期虫草有效成分的含量、菌丝体干重、氨基氮和 pH 值的变化情况,对进一步控制发酵条件,提高液体发酵虫草菌丝体的质量和产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比较八种丝状菌在黄泔水中培养的脂肪酸组成,发现轮梗霉含有花生四烯酸、γ-亚麻酸和二十碳五烯酸。选择轮梗霉作为出发菌株,探讨了不同培养时间、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和黄泔水稀释倍数对轮梗霉菌丝生长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获得最大菌丝产量的条件为:黄泔水稀释5倍、添加20g/L葡萄糖、0g/L氮源、培养8d。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大含量与最大生物量条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为获得低成本的食用菌丝以及综合利用黄泔水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降低醋酸的生产成本,考察并优化了酵母自溶的影响因素与条件,探索采用廉价的废酵母水解液作为有机氮源替代酵母浸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自溶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加水量200%,初始pH7,0,自溶温度50℃,食盐添加量3%,时间48h。进一步以酵母自溶液对醋酸菌进行摇瓶培养,结果表明,当以酵母自溶液替代酵母浸粉时,醋酸菌浓度的提高超过54%,醋酸含量的提高超过10%。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桑黄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桑黄液体培养的培养基。结果显示:最佳的碳源是玉米粉,最佳的氮源是黄豆粉,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黄豆粉1.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最适合桑黄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是:培养温度26℃,pH值6.5,摇瓶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100ml,摇瓶转速130r/min,接种量15%,发酵时间7天。  相似文献   

8.
《食品工业科技》2004,(07):65-67
比较八种丝状菌在黄泔水中培养的脂肪酸组成,发现轮梗霉含有花生四烯酸、γ-亚麻酸和二十碳五烯酸。选择轮梗霉作为出发菌株,探讨了不同培养时间、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和黄泔水稀释倍数对轮梗霉菌丝生长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获得最大菌丝产量的条件为:黄泔水稀释5倍、添加20g/L葡萄糖、0g/L氮源、培养8d。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大含量与最大生物量条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为获得低成本的食用菌丝以及综合利用黄泔水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冬虫夏草菌Csll的深层发酵条件如pH、接种量、装液量、转速及其培养基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研究,得出其最适培养条件为24℃、170r/min、150mL/500mL、pH6.5,接种量10%,茵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葡萄糖4%,豆饼粉2%,KH2PO40.2%,MgSO4·7H2O 0.075%.发酵结果得到虫草茵丝粉中有效成分含量:腺苷>0.16%;甘露醇>8.0%.  相似文献   

10.
从青岛海藻化工厂海带浸泡液中分离得到KlebsiellaoxytocaXCH 1菌,研究了KlebsiellaoxytocaXCH 1菌产胞外多糖的摇瓶发酵情况,探讨了培养基中碳源、氮源、起始碳源质量浓度、碳氮比、温度、初始pH值、种龄、接种量、装液量等因素对KlebsiellaoxytocaXCH 1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条件为:以甘露醇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起始甘露醇质量浓度为3g/dL,碳氮质量比为150∶1,温度28℃,初始pH值7~8,种龄54h,接种体积分数8%,250mL摇瓶装液量为40mL,并保持良好的供氧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液态发酵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皆宜的真菌.为在较短时间内大量获得杏鲍菇菌体,该试验探讨了液态发酵方法制备杏鲍菇.试验以杏鲍菇菌丝体干重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杏鲍菇液态发酵培养基和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液态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g/L、蛋白胨5g/L、KH2PO40.8g/L、MgSO41.2g/L、VB110mg/L时杏鲍菇菌丝体生物量较高.在摇瓶培养条件中研究了种龄、装液量、初始pH值、接种量、温度、转速、培养时间等对液态发酵杏鲍菇菌体生物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培养条件:种子培养6d,装液量20% (v/v),接种量为10% (v/v),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自然,培养温度为25℃,摇瓶转速为140r/min,发酵8d,杏鲍菇菌丝产量可达8.23g/L.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氮营养对金龟子绿僵菌菌落直径、菌丝生物量、分生孢子产生量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金龟子绿僵菌的菌丝线性生长以PSA、麦芽糖和酵母最好,以Czapek、甘露醇和脲最差;菌丝生物量以PSA、白砂糖和蛋白胨最大,以Czapek、乳糖和脲最小;分生孢子产生量以PSA、麦芽糖和KNO3最多,以Czapek、甘油和硫酸铵最少。代谢液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培养的代谢液中,Czapek的抑菌效果最好,SDAY的抑菌效果最差。在不同碳营养培养的代谢液中,白砂糖的抑菌效果最好,乳糖的抑菌效果最差。在不同氮营养培养的代谢液中,蛋白胨的抑菌效果最好,脲的抑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羊肚菌菌丝体产量的基础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对羊肚菌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以菌丝体产量作为响应值,对基础培养基最佳参数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菌丝发酵基础培养基的最佳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1.32g/L,硝酸钾2.15g/L,萘乙酸0.149g/L,由回归方程可计算出在此参数条件下菌丝体干重的理论值为4.986g/L.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液体培养条件对葡萄状枝瑚菌菌丝生长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离子组合、生长因子、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光照这8个因素对菌丝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在23℃、摇床转速为220 r/min时,培养基初始pH6.5,装瓶量50 mL/250 mL锥形瓶,接种量10%(V/V),全黑暗培养7 d,1 L液体培养最佳培养基为25 g可溶性淀粉,3.5 g酵母粉,4.4 g(1.2 g KH2PO4+1.6 g FeSO4·7H2O+1.6 g MgSO4·7H2O)无机离子,0.01 g VB1,在此条件下葡萄状枝瑚菌菌丝生长量为(26.8±0.29)g/L。此研究结果为葡萄状枝瑚菌的液体发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的最佳营养条件和最适环境条件及人工培养子实体使用固体培养料的最适配方。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p H、装液量对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的影响;以子实体生物学效率为指标判断不同配方固体培养料对人工培养子实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糖为最优碳源,蛋白胨为最优氮源,供试无机盐硫酸锰、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钾对菌丝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适培养温度为30℃,发酵液最优的p H为7,最适的装液量为50 m L/250 m L;用68%木屑加30%麸皮的固体配方为薛凡尼氏炭角菌子实体培养的最优配方,生物学效率达到8.14%(w/w,dry)。结论:此法适用于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体的液体培养,并首次人工培养出薛凡尼氏炭角菌子实体。   相似文献   

16.
猪骨素发酵及其产物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曲霉发酵猪骨素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蛋白酶活力和水解度的变化,可溶性氮、肽基氮、游离氨态氮的变化规律以及产物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红曲发酵猪骨素的适宜工艺为:猪骨素浓度3%,温度30℃,摇床速度120 r/min,自然pH(6.7~7.0);酶活力和水解度在第5天达到最大,分别为35.92 U/mL和38.66%;游离氨态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逐渐增加,5 d之后趋于稳定,肽基氮含量在第5天时达到最大值为74.21%;可溶性氮含量在生长初期稍有下降,到第5天时其含量达到最大值为88.45%。Tricine-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蛋白分子质量逐渐降低,发酵6 d,发酵液多肽分子质量最小为8.1 ku。  相似文献   

17.
共生食用菌松茸菌丝体液体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松茸菌丝体液体发酵方法和最佳条件。方法经RAPD-PCR分析确认松茸菌丝体菌种,研究松茸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菌丝体的生物量、残糖浓度和pH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比较不同种龄对菌丝体积累的影响,确立最佳接种种龄;比较不同初始糖浓度发酵过程的结果,运用中间补糖的方法,确定最优的补糖时间。结果最佳接种种龄为6d;初始糖浓度较低有利于缩短松茸种子液生长的延迟期,较高则可使菌丝体在较长时间保持生长并获得较高的生物量产出。d12为最优补糖时间,在摇瓶体系中培养24d最终得到12.77g/L的菌丝体生物量。结论最佳培养条件下,采用中间补糖法适合液体发酵过程中松茸菌丝体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细脚拟青霉甘露醇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色法在波长412nm处测定细脚拟青霉菌丝体及固体培养物中甘露醇含量。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甘露醇提取率的影响,得到甘露醇最佳提取条件,以蒸馏水为提取溶剂,菌丝体在60℃时提取60min,固体培养物在100℃时提取60min;对测定方法进行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实验,菌丝体中甘露醇回收率为99.94%,相对标准偏差为0.74%,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80%,60min内光密度值稳定,固体培养物中甘露醇回收率99.79%,相对标准偏差为1.17%,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1.00%,60min内光密度值稳定。  相似文献   

19.
管娴月  戴传超  高伏康  赵沫 《食品科学》2009,30(21):267-272
采用轮梗霉融合株D-A1作为富硒的载体,进行轮梗霉富硒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温度、转速、pH值、接种量和装液量对轮梗霉富硒的影响。并选取对轮梗霉富硒影响较大的碳源、氮源、温度和转速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90μg/ml时,轮梗霉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麦芽糖100g/L、酵母膏10g/L、温度18℃、摇床转速120r/min,菌体硒含量最终可达3266.79μg/g,细胞富集的有机态硒占总富硒量的85.08%。以不加硒处理为对照,富硒轮梗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亚油酸的含量是对照的1.20倍,花生四烯酸含量是对照的1.24倍,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是对照的1.71倍。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常熟虞山松蕈菌株筛选及深层发酵条件优化展开研究。以松蕈深层液体发酵的生物量、菌丝球直径、菌丝体密度及菌丝体日生长速率为指标,筛选得到松蕈2号菌株。进一步优化了该菌株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及发酵周期对松蕈深层发酵的影响。最后,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摇床转速170 r/min,发酵周期8.5 d。在此条件下培养后,松蕈菌丝体干重达14.5 m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