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属材料科学的前沿—金属间化合物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扼要介绍金属材料科学的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讨论了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科学的发展,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特点与应用,以及金属间化合物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3.
较详细地介绍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研究的现状。对比讨论了在一定条件下,TiAL基合金中存在的可能的超塑性变形机制。展示了超塑性成形技术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Nb-TiAl 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Nb-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在高温强度及抗氧化性方面已取得的进展。高熔点组元Nb提高了合金的熔点和有序温度,从而使合金的使用温度达到900℃以上。该体系合金显示出来的潜力具有代替Ni基合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6.
7.
锆、钒离子注入铝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属蒸气真空弧离子源,将大束流Zr和V离子注入到Al中,在离子注入过程中直接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Al3Zr,Al10V和Al3V.当Zr离子束流密度为64μA/cm2,剂量为5×1017ions/cm2时,在Al表面形成了稳定相DO23-Al3Zr和亚稳相L12-Al3Zr.当V离子束流密度为51μA/cm2,剂量为3×1017ions/cm2时,在Al表面形成了Al10V和Al3V.Zr和V离子注入到Al中使Al表面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着眼于高温结构材料的应用,介绍了金属间化合物的分类及其制备技术和特殊加工工艺,评述了目前重点开发的几种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阐明了其进一步发展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新型高温结构材料。本文综述了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其制造方法。初步研究表明:纤维增强的Ni_3Al,Ti_3Al,FeAl等铝化物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性能优子基体材料和目前广泛使用的镍基高温合金,展现出了诱人的前景。将来的研究方向将主要集中于增强剂与基体的化学相容性,热膨胀系数的匹配,力学模型和断裂模式的建立,制备工艺的开发与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11.
Al/Cu键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是导致微电子器件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结了微电子器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Al/Cu键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规律,分析了Al/Cu键合系统的失效机制。热超声键合过程中,Al焊盘上氧化铝层的破裂使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成为可能,键合及器件使用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和柯肯德尔空洞的形成和长大最终导致键合失效。采用在Al焊盘上镀覆Ti过渡层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键合系统中Cu原子的扩散速度,抑制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从而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介绍Ti-Al金属间化合物基体及其颗粒增强剂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利用XD合成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及真空热压法制造TiB2、SiC、Al2O3、TiNb等颗粒增强T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还对颗粒增强T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其它制造方法,如反应热压烧结法、冲击波固结法、高能高速法的工艺、特点也进行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在分析金属间化合物涂层材料特点的基础上,综述各种激光熔覆合成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种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表明激光熔覆合成的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均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腐蚀、抗氧化等性能。 相似文献
17.
Sn2.5Ag0.7CuxRE钎料时效焊点界面IMC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n2.5Ag0.7CuxRE/Cu钎焊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扫描电镜和X衍射检测手段,研究了二硫化钼介质下时效焊点界面IMC组织结构特征及生长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时效焊点界面Cu6Sn5IMC呈现由波浪状→扇贝状→层状的形态变化。焊点界面Cu6Sn5和Cu3Sn IMC的生长厚度与时效时间平方根呈线性关系,Cu6Sn5IMC具有较小的生长激活能、较大的生长系数。添加0.1%(质量分数)RE时,界面Cu6Sn5和Cu3Sn IMC的生长激活能最大,分别为81.74 kJ/mol和92.25 kJ/mol,对应焊点剪切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为了解决和克服现有耐高温金属间化合物成形难、传统等温热成形效率和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开发持续电流作用下金属间化合物薄板热弯成形新技术。方法 首先,对NiAl板材进行系统的升温实验,确定热弯成形的电流密度。然后对NiAl板材进行三点弯曲实验,确定凸模下压速度。最后,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可实现电与载荷持续复合作用的热弯成形装置和陶瓷绝缘模具上对板材进行热弯成形实验。结果 在电流密度为8.5 A/mm2、加热温度为1 300 ℃、凸模下压速度为0.5 mm/min的实验条件下,成形后的热弯件尺寸精度良好、厚度均匀,无开裂和回弹产生。结论 该方法主要针对热弯曲成形工艺,解决了金属间化合物难变形及传统脉冲电流辅助热成形难以在变形过程中持续通电的问题,改善了金属间化合物成形时产生的开裂和回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