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鲍发松 《广东建材》2011,27(4):77-80
中国建筑节能技术正处在发展的初期,建筑能耗很高,能源利用率还很低,我国南方地区在夏季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的综合作用下,从屋顶传入室内的热量要比从墙体传入室内的热量多得多,因此,建筑屋面的隔热节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雷群 《江西建材》2010,(1):24-25
国建筑节能技术正处在发展的初期,建筑能耗很高,能源利用率还很低,我国南方地区在夏季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的综合作用下,从屋顶传入室内的热量要比从墙体传入室内的热量多的多,因此,建筑屋面的隔热节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建筑屋面节能技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杨子江 《工业建筑》2005,35(2):40-43
中国建筑节能技术正处在发展的初期 ,建筑能耗很高 ,能源利用率还很低 ,我国南方地区在夏季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的综合作用下 ,从屋顶传入室内的热量要比从墙体传入室内的热量多得多 ,因此 ,建筑屋面的隔热节能尤为重要。论述了倒置式屋面、屋面绿化、蓄水屋面、平改坡等几种屋面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夏季北京地区建筑屋面涂覆太阳热反射涂料后的隔热节能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冷屋面温度及得热量明显降低,可减少夏季建筑空调负荷,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连飞 《门窗》2012,(9):52-54
对整栋建筑来说,夏季进入房屋的热量分别有以下几种途径及比例:屋顶9%、墙体7%、地面3%、通过换气为28%,其余53%的热量则是通过门窗进入室内.如何有效地阻止热量进入室内,从门窗入手是其中的关键.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门窗的遮阳性能.遮阳设施能合理控制太阳光线进入室内,减少建筑空调能耗和人工照明用电,改善室内光环境.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能阻挡阳光直射辐射和漫辐射,控制热量进入室内,降低室温、改善室内热环境,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屋面综合换热参数Y_R及最大允许传热系数K_(R. max),从理论上得出了上海气候区住宅建筑屋面保温推荐指标。依此而设计的试点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实测结果,给出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文中还给出了南京及武汉气候区的屋面保温分析。  相似文献   

7.
节能窗是门窗行业减少建筑能耗的发展方向。如何真正认识节能窗,怎样达到节能效果,要达到好节能窗的效果应具备什么条件?就这些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北方的冬天,窗外零下30多度,室内一般装有暖气或空调热风。如何保持好室内热量不向室外泄漏和流失;南方夏天室内空调冷空气如何尽量不向室外流失,使室内的热能或冷空气能量不流失,尽量使室内能量不浪费以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为了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必须从热力学观点去考虑。热力学将热量的流失、热量的交换形式分为对流、传导和辐射。这三种方式符合一切热量的交换,当然也适用于建筑门窗…  相似文献   

8.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适宜居住的角度讲,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居住建筑都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保证冬夏两季的室内热舒适环境。冬夏两季室内维持的温度与室外的温度有很大的差别,这个温差导致能量以热的形式流出或流入室内,采暖,空调设备消耗的能量主要就是用来补充这个能量损失的。在相同的室内外温差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流出或流入室内的热量的多少。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好,流出或流入室内的热量就少,采暖,空调设备消耗的能量也就少;反之,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流现或流入室内的热量就多,采暖,空调设备消耗的能量也就多。我国现行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去设计,新建的居住建筑就能比具有传统围护结构的同类建筑节约25%-35%的采暖,空调能耗,而且节能的潜力还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9.
《重庆建筑》2013,(5):34
<正>一种节能环保、冬暖夏凉的建筑玻璃已问世。使用这种玻璃,夏天减少进入室内的热量,冬天防止室内热量散发,不但能维持建筑物室温稳定,还大大降低了空调的能源消耗。根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中国每年新建的建筑95%不是节能型建筑。如不采取措施,到2020年,建筑能耗是11亿  相似文献   

10.
为考虑采暖建筑热环境对屋面雪荷载取值的影响,参考国外规范ASCE/SEI 7-10和ISO 4355:2013雪荷载章节中用以量化该影响的热力系数Ct的取值,设计一种装配式可变屋顶热阻及室内采暖温度的建筑实测模型,并完成对屋面自然降雪(低含水率)及人工造雪(高含水率)表观密度与雪荷载值在融雪期(日最高气温大于0℃)与非融雪期(日最高气温不大于0℃)的实测研究。结果表明,融雪期屋面积雪经历从下部融化湿润、湿润区上迁与融雪水外排的过程,其表观密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雪荷载值变化呈现出明显的“三段式”形式,即湿润段、质量损失段及再结晶段。相比而言,采暖建筑屋面积雪在非融雪期变化远小于融雪期的,但二者屋面雪荷载值均反映出随屋顶热量损失的增加而减小的规律。最后依据GB 50189—2015和JGJ 134—2010,计算出各组工况下用以量化计算建筑采暖影响的热力系数Ct值,并对室内需维持在0℃左右的建筑建议该系数取值1.2。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一种节能环保、冬暖夏凉的建筑玻璃已问世。使用这种玻璃.夏天减少进入室内的热量.冬天防止室内热量散发,不但能维持建筑物室温稳定,还大大降低了空谰的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在炎热的夏季,住在顶楼的住户往往会抱怨"顶天立地"的处境,白天阳光炙烤下的屋面温度远远高于环境空气温度,热量经传导和辐射到室内,致使室内温度比楼下高几度;在夜晚,由于保持在屋面结构层的热量具有滞后传导效应,净热量继续向室内传播.  相似文献   

13.
1、被动式房屋概念 被动房屋的名称是由德文PASSIV HAUS翻译而来。被动房屋即超低能耗建筑,它结合各种节能技术为一体,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不再需要主动向外需求能源,利用人们室内生活中所产生的热量(如人体、电器、灯具、烹饪、洗涤等)及太阳向室内的传热量就可基本满足冬季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14.
太阳辐射对疆北地区住宅能耗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鲁木齐市某典型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Sketch Up建立建筑模型,并用Energy Plus模拟计算通过围护结构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对比分析室内逐时指标热负荷,表明充分利用太阳辐射,可降低供热负荷;并得出在供热低谷期的中午时段南向房间太阳辐射得热量已大于室内指标热负荷。通过改善墙体保温性能,优化窗墙比,充分利用太阳辐射,可以有效降低疆北地区住宅能耗。  相似文献   

15.
蓄水屋面     
在生产性建筑的热平衡中,生产余热占有突出地位。但是,夏季通过围护结构进入建筑的太阳热量是总热量的主要部分。减少或消除这个热量能够大大地降低制冷费用。 现代生产性建筑的屋顶面积很大,占整个建筑围护结构面积的70%。和墙比较,屋顶的重量较轻,使得屋面在夏季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并传至室内。生产性建筑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传入建筑内部的热量成为影响我国夏季建筑室内热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如何将这部分热量阻止在建筑之外,或者在其传入建筑内部之前将其转移到别的地方,那么无论对建筑内部的热舒适度还是降低夏季能耗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水冷幕墙就是利用在热量还未传入建筑内部时就将其转移到地下的一种有效的隔热措施,从而减少建筑在夏季制冷方面的能耗,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隔热技术是当今建筑普遍采用的一项改善室内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其目的是实现有效被动制冷。通过建筑环境和建筑界面的组织延缓、减弱室外热量向室内传递过程。减少或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控制室内温度,达到人体热舒适。亚热带地区建筑隔热主要目的是在夏季和过渡季室内的降温。  相似文献   

18.
节能窗是建筑门窗及幕墙行业的发展方向,如何真正认识节能窗,怎样达到节能效果,要达到好节能窗的效果应具备什么条件?我想就这些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北方冬天室内暖气或空调热风如何不向室外流失;南方夏天室内空调冷气如何不向室外流失,尽是使室内的热能或装冷气能量不浪费,以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我们必须从热力学观点去考虑,热力学观点中热量的流失(热量的交换)分为对流、传导和辐射。这三条符合一切热量的交换,当然也适用于建筑门窗及幕墙。对流:是在门窗空隙间热、冷气流的循环流动,  相似文献   

19.
贾文花 《石材》2023,(1):105-107
<正>建筑是“耗能大户”,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冷风渗透等现象均伴随着建筑耗能问题,在能耗组成中,窗户、外墙分别占23%~25%、23%~34%,除此之外屋顶、户门等均有一定程度的能耗。保温隔热性能的提升对于减少建筑的能耗有重要意义,可减少夏季传入至室内的热量和减少冬季室内向外传递的热量,维持建筑内部温度的合理性,减轻对暖通空调的依赖性。为提高建筑的节能降耗水平,需从设计阶段着手,探讨设计要点,采用科学可行的节能降耗技术。  相似文献   

20.
冬季经由住宅窗户散失的热量,一股占整个房屋散热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夏天,热量主要也是通过窗户进入室内。可见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效能,是改善室内热环境,节约采暖、空调能耗的关键。为此,中国建筑一局科研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