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秀民  孙键 《动力工程》1993,13(6):33-37
本文分析了油页岩的燃料与燃烧特征,并对入炉燃料,着火燃烧后的炉料及循环灰的颗粒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高灰分,低热值,宽筛分劣质燃料的有关循环倍率,分离器效率与炉粒颗粒特性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更趋完善。同时讨论了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洁净燃料技术和锅炉设计中的几个关键数据。图4表3参2  相似文献   

2.
洗煤泥煤矸石流化床混烧技术工业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了洗煤泥、煤矸石流化床混烧过程的基础上,介绍了浙江大学研究开发的洗煤泥、煤矸石流化床混烧技术的主要特点和试验研究结果。该技术的特点可概括为:洗煤泥结团燃烧,异重流化床,洗煤泥大粒度给料,分级配风燃烧减低氮氧化物排放,高效脱硫。并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洗煤泥、煤矸石流化床混烧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煤泥、煤矸石混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煤泥、煤矸石的特点,结合循环流化床技术的特性,指出混烧煤泥、煤矸石的可行性,及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惯性分离器对循环流化床顶部区域受热面磨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循环流化床炉膛出口加装惯性分离器是一种有效的床料内分离手段,加装内分离惯性分离器使稀相区颗粒浓度增高,同时也改变了循环流化床的磨损特性,本文研究加装U形梁惯性分离器前后的循环流化床顶部区域受热面磨损特性的变化,为循环流化床的防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煤的经典着火理论,从建立煤在流化床中燃烧的热平衡方式入手,建立煤颗粒在流化床中着火和燃烬的热力模型,并用褐煤在小型电加热流化床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对宽筛分煤和窄筛分煤,着火温度既是煤颗粒自身性质的函数也是运行条件的函数。当其他条件确定以后,着火时间和燃烬时间随流化床温度的变化而平滑变化。随着燃烧进行,灰层阻力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流化床锅炉而言,当煤颗粒含碳量降到一定程度后,即认为燃烧结束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停留时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了解循环流化床床内复杂的流体动力特性,在200mm×200m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以从床料中筛分出来的某一粒径的颗粒为示踪颗粒,用脉冲加入示踪剂法直接测量了固体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对试验所得的固体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分析明显表明床内存在着由于流体动力特性和几何结构引起的颗粒返混.基于循环流化床内特殊的核心-边壁区流体动力结构,建立了能描述循环流化床和下排气旋风分离器内固体颗粒流体动力特性及固体停留时分布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利用低品位的煤泥,可以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通过采用煤矸石和石英砂等大密度物质作床料,采用柱塞泵和泥煤管道输送系统,并利用带水冷料腿的蜗壳旋风分离器,以及其他一些措施,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煤泥热效率可达88%,排放达标。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惯性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气固分离器的研究手段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采用脉动频谱随机轨道模型数值模拟U型和鳍片束惯性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的流动性特性,为深入研究分离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较好地模拟了惯性分离器内气流动与颗粒的运动轨迹,计算的分级效率曲线与试验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善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燕  郑洽余 《动力工程》1999,19(1):12-22
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几何结构对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和传热有特性很强烈的影响,称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端头效应。该文通过试验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端头效应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出口几何结构,可以使其具有初级内分离器的功能,进而增强颗粒的内循环,延长颗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增强炉内传热,全面改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在 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煤泥、煤矸石混合燃烧的试验成果 ,探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煤泥、煤矸石的机理 ,确定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泥的最佳方式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指出了煤泥、煤矸石混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燃生物废料流化床锅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开发与利用现状,燃生物废料锅炉炉型的选择以及生物废料在流化床中燃烧存在的烧结问题有解决措施,还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一系列燃生物废料流化床锅炉及其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发电现状及国内存在问题,指出采用流化床或低倍率循环流化床燃烧生物质发电比较合适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流化床部分煤气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流化床部分气化炉上系统研究了流化风量、给煤量、水蒸气量、床层温度、静止床层高度、煤种、催化剂等因素对煤气成分和热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化风量、给煤量、水蒸气量、静止床层高度对煤气成分的影响较为复杂,4者都存在最佳范围;床层温度是影响煤气成分的主要因素,煤气热值与温度成正比;增加床层高度,有利于H2、CO生成和CH4分解;烟煤的煤气中含有的可燃成分(H2、CO、CH4)含量比无烟煤高,优质烟煤比劣质烟煤更适合于气化;Ca、Na、K等碱土金属化合物对煤气化具有催化作用,且Na2CO3和K2CO3的催化能力比CaO强。  相似文献   

14.
毛健雄 《锅炉技术》2006,37(3):24-28
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运行经验,分析总结了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可用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可用率的建议.目前运行的燃烧各种燃料的不同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可用率数据充分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已达到了可以和煤粉炉相同的可用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所建立的裤衩腿循环流化床动态数学模型,对"翻床"过程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用对压力变化相对稳定的罗茨风机并保证其工作在稳定工况区以及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床料压降占炉膛总压降的比例,均有利于控制"翻床"现象的发生;两侧较大的温度偏差也有可能导致两床发生失稳,运行时应尽量保持炉膛两侧床温一致.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锅炉改变床存量的燃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台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改变床存量的燃烧试验,在3220~7330 Pa床层压降变化范围内,测试了改变床存量对锅炉负荷能力、炉内轴向颗粒浓度分布以及实际燃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远低于常规床层压降的条件下,循环流化床锅炉仍能保持满负荷运行,而且燃烧得到改善;在适当控制燃料粒度的条件下,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床层压降运行不仅可行,还可以使锅炉整体运行性能得到优化,是锅炉设计和运行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磨损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水冷壁、旋风分离器等不同部位产生磨损的原因。通过对燃料特性、运行参数等影响磨损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锅炉结构设计、防磨材料的选用和表面处理等要求,也提出了预防和减小磨损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吴广林 《锅炉技术》2006,37(Z1):29-31
针对流化床试验研究中测量颗粒浓度、颗粒速度的多种新兴的非浸入式测试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以便于流化床气固两相流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循环流化床稀相区流动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粒子动态分析仪,对方形管循环流化床的稳定段颗粒相的流动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颗粒浓度呈中心稀,壁面附近浓,且边角效应明显;颗粒速度的垂直分量中心向上,壁面附近向下,水平分量则指出/向壁面和角落。颗粒浓度和速度分布特性证实了方形环核结构2的存在。颗粒相的湍流脉动量随着向壁面的靠近而降低,且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点。湍流相关脉动量在床中心大,边壁低,且在床的中心区域呈现出各向异性而在边壁区则表现了各  相似文献   

20.
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中NOx的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哈尔滨垃圾发电厂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上进行NOx的排放特性试验研究,得到了垃圾特性、燃烧温度、烟气中氧浓度、尿素喷射量等因素对排烟中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及燃烧温度的增加,NOx排放浓度增加;随着烟气中氧浓度(<7%~8%)的增加,NOx排放浓度也相应增加,进一步增加空气量,NOx排放浓度开始缓慢下降.在850~900℃下喷尿素水溶液进行脱氮试验研究,发现NOx排放浓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比不喷尿素时增高,说明尿素中的有机氮被氧化为NOx,造成总NOx排放浓度增加.在正常燃烧工况下,排气中NOx浓度一般小于150mg/m3.此研究结果对流化床垃圾焚烧炉运行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