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粉状大豆磷脂的制取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酮精制法除去浓缩大豆磷脂中的非磷脂物。试验以质量较差的未漂白浓缩大豆磷脂(含乙醚不溶物5.10%,丙酮不溶物44.4%)和质量较好的漂白浓缩大豆磷脂(含乙醚不溶物0.07%,丙酮不溶物56.6%)进行了工艺比较,各次脱油的油溶剂重量比分别是1:3~4和1:4~5;产品收率分别是44.0%和51.2%,产品的纯度含磷量分别是2.9%和3.07%,换算成磷脂含量(转换系数30)则分别是87.0%和92.1%,乙醚不溶物含量分别是7.98%和0.15%。说明原料的质量尤其是杂质乙醚不溶物的含量对产品的纯度影响很大。将第一次脱油与后几次脱油操作分别在二个串连的装置中进行,当第一次脱油后的静置分层终温降至25~30℃时,此液含丙酮不溶物低于0.8%,下层磷脂徐徐流入25℃左右,快速搅拌下的丙酮溶剂中,立即变成分散的粉粒,清除了倾滗法操作时磷脂结团、结块和粘壁的现象,为实现在密闭装置系统中半连续的工业化生产及安全操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纯度大豆卵磷脂制备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对从大豆油脚制备高纯度卵磷脂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吸附剂、微滤膜去色、除杂,用金属盐沉淀剂除去脑磷脂的新工艺,从而使产品中卵磷脂含量达到85%以上,同时,着重研究了丙酮脱油时pH值对磷脂回收率的影响,使磷脂损失率降到最低水平。并确定了丙酮脱油制取粉末磷脂时的最低丙酮浓度,为降低工业化生产粉末磷脂的成本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上市的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茶油、菜籽油)酸值高、杂质多、色泽深。若不进行水化脱磷,既不利保管又影响食用价值。下面介绍一种食用植物油的水化脱磷方法,供参考。 一、毛油预热 将过滤毛油盛入水化锅中进行预热,在升温过程中,边加热边搅拌。 二、水化脱磷当油温升至50~60℃时,开始加入热水,加水量为油重的20%(有条件的地方可先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磷脂,加水量为毛油磷脂含量的3.5~4倍;若油脂较差,则加水量为毛油磷脂的6倍)。在一般情况下,热水水温略高于油温,应边加  相似文献   

4.
以磷脂酶A1(Lectiase Ultra)水解的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脱油溶血磷脂的工艺条件,得出脱油溶血磷脂萃取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根据模型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同时,用红外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得磷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脱油溶血磷脂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萃取温度为52℃,萃取压力为35 MPa,萃取时间为5.4 h,在此条件下脱油溶血磷脂的实际萃取率为(90.2±1.65)%。该脱油溶血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和1-酰基-溶血磷脂酰胆碱质量分数分别为6.79%和4.45%。  相似文献   

5.
关明  杜卫军  李茵萍  王岩  陈坚 《食品科学》2007,28(6):135-137
本研究建立了以新疆本地胡麻油脚为原料的卵磷脂提取工艺及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胡麻卵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分析方法。提取工艺为水化油脚真空浓缩脱水,丙酮脱油得粗磷脂;粗磷脂用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纯化得磷脂;乙醇提取后最终得到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卵磷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胡麻卵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为62.4%,平均回收率为99.6%,RSD=3.42%。方法经济实用、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溶剂法精制磷脂酰胆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柳建设  葛玉卿 《中国油脂》2004,29(11):38-41
为了提高磷脂产品中磷脂酰胆碱(PC)的含量,研究了以浓缩大豆磷脂为原料,采用丙酮和乙醇作溶剂,制备高含量磷脂酰胆碱.用丙酮脱油时,在料溶比为15:200、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温度40℃的最佳脱油工艺条件下,得到丙酮不溶物含量为97.6%的中间产物--粉末磷脂.用乙醇提取富集其中的磷脂酰胆碱,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粉末磷脂与溶剂的比例、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时间和次数对PC含量和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95%,固液比1:20,提取时间30 min,温度35℃,抽提次数2次的条件下,PC含量和提取率均较优.在最佳试验条件下,PC含量可提高到45.1%,提取率为62.0%.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用有机溶剂提取法生产几种高质量的大豆磷脂,它具有杂质含量低,贮藏期中不发生变质,性能优于其它同类产品的特点。首先用1.5倍的有机溶剂分两次提取油角中的大豆磷脂,得到磷脂的有机溶液,然后①蒸发有机溶剂得到浓缩大豆磷脂,②加入磷脂总量1.6~2.0%的H_2O_2在50℃,PH4.0的条件下脱色120分钟,蒸发除去溶剂得到脱色磷脂,③当脱色进行到30分钟时,加入3.0%的乙酐,进行酰化反应,反应90分钟,蒸发溶剂得到脱色酰化磷脂,④脱色磷脂用乙醚—丙酮法脱油得到含磷脂92.3%的固体磷脂。  相似文献   

8.
油脂280℃加热试验与磷脂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磷脂作为油脂的质量指标之一,将要列入即将召开的粮油标准化会议讨论的内容。为了说明磷脂与280℃加热试验的关系,本人曾作过一些粗略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磷脂是甘油、脂肪酸、磷酸和氨基醇所组成的复杂化合物,这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是细胞中脂肪酸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植物界磷脂主要存在于种籽中,如大豆中含1.6—2.0%,棉籽中含1.7—1.8%。能溶于油,在制油过程中,随着制油工艺的不同,磷脂常以不同程度转移到油中,毛油磷脂含量特别多,如大豆毛油可达1.1—3.2%,毛棉籽油可达1.4—1.8%,其它油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9.
本项目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丙酮为溶剂,采用溶剂比为1:2-18(浓缩磷脂:丙酮)的量,连续投料,高效混合,循环萃取的方法脱油:脱油后的磷脂混合液在密闭的条件下离心分离;分离出的混合油经蒸发、冷凝回收毛油及丙酮,若丙酮含水高则经精馏塔精馏后再循环使用,含溶固体物在真空度750mmHg、温度60℃、时间约2h的工艺技术条件下干燥,制得丙酮不溶物含量大于95%以上的高纯度大豆粉末磷脂产品。不但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指标,而且显示出良好的亲水性能,成为优良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食用植物油280℃加热试验后油色变深、絮状物析出的起因。1.在大豆油(高级烹调油)和菜籽油(精制油)中添加不同量的精制大豆磷脂,进行280℃加热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磷脂添加量增加,油色由浅到深,絮状物从无到有逐渐增加;2.测定菜籽油、大豆油280℃加热试验前后磷脂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加热试验有多量析出物或油色变黑的油样加热后油脂中磷脂含量显著降低,为加热前的2%~22%,而无析出物或有微量析出物的油样,加热后磷脂含量变化不显著,为加热前的26.8%~73.6%;3.测定菜籽油,大豆油280℃加热试验前后无机磷(磷酸盐)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280℃加热试验无析出物或有微量析出物的油样,加热后无机磷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为加热前的107%~188.6%,而有多量絮状物析出物的油样,加热后无机磷含量有所减少,为加热前的15.5%~69.6%;4.通过对42份菜籽油,53份大豆油,39份棉籽油,27份花生油样品进行磷脂含量的测定,并与280℃加热试验对照,实验结果表明,磷脂含量在0.1%以下时,280℃加热试验无絮状物析出或只有微量絮状物析出;而磷脂含量在0.1%以上时,280℃加热试验有多量絮状物析出油色变深;5.应用GB5537植物油检验磷脂检验法,测定一百多份菜籽油、大豆油的商品油脂样品总磷含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模拟高水分蒸坯过程,研究蒸坯水分、蒸坯温度、蒸坯时间等因素对浸出棉籽毛油磷脂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高水分蒸坯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蒸坯水分20%,蒸坯温度95℃,蒸坯时间65 min,可以将棉籽毛油中磷脂含量降至0.87%,游离棉酚含量降至0.075%,有效改善了浸出棉籽毛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大豆油脂生产中磷脂成分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刘玉兰 《中国油脂》2001,26(4):22-25
通过对大豆预处理过程各中间产物所得浸出毛油及水化脱胶油磷脂含量的测定,了解预处理过程中磷脂含量及成分的变化情况;探讨磷脂各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降低浸出毛油中非水化磷脂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左青 《中国油脂》1994,19(2):44-46
菜籽、大豆和花生等油品的水比油脚(水化磷脂)中中性油含量视不同工艺而异,间歇法生产工艺得到的水化油脚中中性油含量一般在35%左右,含水50%左右,磷脂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我们根据水化油脚的特点久进行了“洗衣粉处理油脚工艺”“压榨和浸出法法处理油脚工艺”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出油率0。2%-0.25%,提高出粕率0.4%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选用椰壳活性炭和水为脱除剂,对磷虾油中有机砷进行脱除。以有机砷的脱砷率为指标,考察脱砷温度、椰壳活性炭添加量、水添加量、脱砷时间4个因素对磷虾油中有机砷脱除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磷虾油有机砷脱除工艺,并考察脱除前后磷虾油主要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添加量10.0%,水添加量39.0%、脱砷时间5.5 h时,磷虾油中有机砷可以由初始的4.10 mg/kg降低至1.28 mg/kg,脱砷率为68.68%,脱除前后,磷虾油中磷脂、虾青素含量、酸价、过氧化值等主要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钼蓝比色、薄层色谱、核磁共振3种检测方法对南极磷虾油中磷脂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钼蓝比色法仅能测定样品中总磷脂含量,无法进行磷脂组成分析;薄层色谱法可以分析磷脂组成,但仅能实现磷脂含量半定量;核磁共振法可以实现磷脂的准确定量及磷脂的组成分析。核磁共振与薄层色谱法分析南极磷虾油磷脂组成结果一致,磷虾油中磷脂主要由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PC)、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 choline,L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 lethanolamine,PE)组成。综合样品前处理繁简程度、定量分析准确性等因素,确定核磁共振法作为南极磷虾油中磷脂含量及组成的检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用低于最佳量的已烷作浸出大豆■的试验,对油和磷脂的得率,作为已烷体积函数的磷脂的组分进行了比较。虽然用限定量已烷作浸出溶剂,油的得率和总磷量有所下降,但粕中磷脂的组成分布基本上相同。因为使用了限定量的溶剂,所以浸出油中磷脂含量较低,这意味用传统工艺更容易获得预期效果。 用已烷浸出大豆(?),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旨在采用溶剂/(?)的高比例,通过完全浸出,以获得毛油的最高得率。以往的资料报导指出,磷脂多富集在浸出粕中,而在油脂精炼过程中,磷脂对炼耗产生一定的影响。溶剂与物料比高;浸出毛油中磷脂含量也就高,炼耗相应亦高,若溶剂与物料比低,浸出毛油中磷脂含量也低,炼耗也低。至今尚无资料指明浸出油中磷脂的分布情况。 根据销路和经济价值,油脂加工过程中,象胶质和皂脚这类副产品一般回加到粕中。因此用降低油的得率来减少浸出油中磷脂的含量,使大部分磷脂和其他副产品保留在粕中是可能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报导了用限定量已烷作浸出溶剂,对大豆中极性和非极性类脂物分布情况的影响。我们也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对浸出油中磷脂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可以预料,用限定量溶剂浸出制油将会成为一种较简单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7.
高纯度大豆粉末磷脂制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项目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 ,丙酮为溶剂 ,采用溶剂比为 1∶12~ 18(浓缩磷脂 :丙酮 )的量 ,连续投料 ,高效混合 ,循环萃取的方法脱油 :脱油后的磷脂混合液在密闭的条件下离心分离 ;分离出的混合油经蒸发、冷凝回收毛油及丙酮 ,若丙酮含水高则经精馏塔精馏后再循环使用 ,含溶固体物在真空度 75 0mmHg、温度 6 0℃、时间约 2h的工艺技术条件下干燥 ,制得丙酮不溶物含量大于 95 %以上的高纯度大豆粉末磷脂产品。不但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指标 ,而且显示出良好的亲水性能 ,成为优良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在对大豆磷脂进行纯化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磷脂的羟氯化。在NaclO加入量是磷脂总量的22.5%,PH值4.5,温度50℃,反应时间60分钟的条件下生产的羟氯化磷脂性能最佳。用此产品1‰的量进行乳化稳定性试验,半价时间分别是脱油磷脂及佳木斯油厂生产的浓缩磷脂的12.39倍和28.7倍。用3‰的量加入到全脂奶粉中去测定其润湿性及分散性,结果20秒内可润湿,分散度达92。  相似文献   

19.
水化油脚中中性油含量视不同工艺而异。间歇法生产的水化油脚中性油含量为40%左右。我们利用水代法分提油脂原理对水化豆油脚进行了破乳剂循环工艺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后的油脚含油量下降到10%以下,磷脂可经浓缩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植物毛油中存在一定量以磷脂为主的胶质。为保证后续物理精炼顺利进行,植物毛油需先经过脱胶处理。综合考虑原料产地、加工工艺、生产批次等因素,收集了25种不同大豆毛油,利用31P NMR技术对其进行磷脂组成分析,并研究了毛油中的磷脂酸含量与其他杂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制备的毛油在磷脂组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磷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储藏温度升高,毛油磷脂中磷脂酸占比有一定程度上升;大豆毛油中磷脂酸的含量与金属离子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游离脂肪酸含量(以酸值表示)不存在显著性关联(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