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就臭氧催化氧化体系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催化剂载体、催化剂配伍体系以及臭氧的投加方式进行了优化筛选。根据实验,多元催化掺杂体系较一元催化体系氧化效果好,CODCr的去除率可由一元催化时的20%提高到多元催化时的33%;在臭氧的投加方式上,分段投加要优于单级投加,臭氧投加分配比例为6∶3∶1时,CODCr的去除率可由单一投加时的9%提高到分级投加时的19%。  相似文献   

2.
3.
臭氧氧化法进一步去除制罐废水中CO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臭氧氧化法对制罐废水进行了CODCr,后续处理的实验研究。考察了臭氧气体流量、反应时间以及溶液初始pH等因素对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臭氧气体流量20g/h、曝气反应时间120min、瘩液呈碱性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最大。  相似文献   

4.
臭氧/UASB/接触氧化处理医药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医药废水是一种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的难降解废水。采用臭氧/UA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调试及运行结果均表明,系统对BOD5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0%和97.0%以上,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运行费用为3.21元/m3。  相似文献   

5.
MnOx/GAC多相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有机物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对MnOx/GAC多相催化臭氧氧化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其对有机物的降解是否遵循羟基自由基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叔丁醇的存在并未降低MnOx/GAC多相催化臭氧氧化对贿基苯的降解效率,由此可推断羟基自由基并非是MnOx/GAC多相催化臭氧氧化反应中的主导活性氧化物种。此外,MnOx/GAC多相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硝基苯的效果也未受重碳酸盐的影响。因此,MnOx/GAC多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可能比遵循羟基自由基反应机理的其他高级氧化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对经混凝过滤后的洗浴废水进行回用的深度处理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观测结果,对反应机理进行探讨。试验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对静止状态下废水进行臭氧氧化曝气,测定臭氧化气体流量、废水水温、pH值对处理结果的影响;其二,对废水进行连续性臭氧氧化实验时,探讨废水水力停留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回归出处理的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大型污水处理厂的现场中试,考察了进水SS以及臭氧投加量、接触时间对臭氧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SS值对臭氧氧化效果影响较大,一般建议臭氧氧化进水SS<30 mg/L;臭氧投加量对臭氧氧化效果有直接影响,考虑投资、运行费用以及处理效果,一般大型污水厂中臭氧投加量宜选择10~15 g/m3;接触时间对臭氧氧化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在大型的污水处理厂中,接触时间一般都在45~60 min。  相似文献   

8.
徐丽  洪波 《中国给水排水》2014,(22):146-148
采用混凝沉淀/臭氧/接触氧化组合处理工艺对天津某制药厂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规模为500 m3/d,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12/356—2008)三级标准。调试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选用合理、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可靠,还为后期的提升改造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高效硝化耦合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石化废水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硝化(HENT)耦合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深度处理某石化公司丙烯腈废水。中试结果表明,HENT处理效果良好,在进水氨氮为88~286 mg/L的条件下,出水氨氮平均为0.53mg/L,去除率为99.72%。COD主要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和BAF来去除,在进水COD平均浓度为259 mg/L的条件下,出水平均浓度可降至57 mg/L,对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75.6%;随着BAF运行的稳定,当进水COD200 mg/L时,出水COD可降至40 mg/L以下。另外,高效硝化耦合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对总氰化物、SS、硫化物和总磷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臭氧/生物法处理制药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臭氧预处理将制药中间体大分子氧化为小分子后,采用絮凝沉淀/兼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介绍了废水处理系统的组成、各个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及运行操作方式。调试运行结果显示,出水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某墙地砖厂综合废水含有高浓度SS和SO_4~(2-),采用混合、絮凝、沉淀、压力过滤等物化工艺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出水SS平均浓度仅为51 mg/L,去除率高达97.7%;出水S_4~(2-)平均浓度为1.0 mg/L,去除率为99.5%,系统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染料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考察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还原性染料生产废水的可行性,采用配水进行了连续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染料生产废水的COD<1 500mg/L时,在水解反应器、酸化反应器和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 5、3. 0和6. 0h的条件下,出水水质可达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水解、酸化提高了染料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加速了后续好氧处理的进程。氨氮的变化规律表明,染料废水中的大分子杂环化合物在水解阶段发生了加氨作用,在酸化阶段则发生了脱氨开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铁法处理维生素B1生产废水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生物铁法是一种新型的强化活性污泥工艺,处理高浓度、难生物降解维生素B1生产废水具有很大的优势.当进水COD维持在8 000 mg/L时,对COD的去除率可达94%以上,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9.7%;当进水NH3-N维持在420 mg/L时,对NH3-N的去除率为59.7%,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18.4%;部分颗粒化的生物铁污泥沉降效果好,能保证系统有较高浓度的回流污泥,从而提高了曝气池的污泥浓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体式生化集成工艺处理昆明烟厂生产废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0.7元/m3),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的标准,可回用作景观、绿化用水.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盐析/树脂吸附处理对羟基苯海因生产废水。在温度为40℃、芒硝投量为54%、搅拌0.5h至溶解、静置1h后进行油水分层的盐析条件下,对母液挥发酚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40%和87.50%。盐析后母液与洗涤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NDA99树脂进行吸附处理,吸附流量为1BV/h,可进一步去除COD和挥发酚,处理效率〉99%,处理床体积为20BV左右。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处理对羟基苯海因生产废水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安徽某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生产公司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盐度高,混合废水COD仍高达5 000 mg/L.针对企业占地紧张及出水需回用的要求,采用预处理/好氧/MBR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并部分回用作为绿化等杂用水,设计处理规模为850 m3/d.目前出水各项指标可达到设计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混凝沉淀/膜处理组合工艺处理蓄电池生产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混凝沉淀/膜处理组合工艺处理蓄电池生产废水,处理量为5.0m3/h,进水pH值为2~4,总铅为10mg/L,总镉为5mg/L。运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工艺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再结合膜处理工艺可确保处理出水总铅浓度为0.1~0.3mg/L,总镉浓度为0.01~0.02mg/L,出水进入清水池贮存并回用于生产(回用率70%),排放水质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半年多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工艺处理蓄电池生产废水,效果稳定、耐负荷冲击性强,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二甲醚生产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氧/好氧/混嵩乏/富氧生物活性炭/UV消毒组合工艺处理二甲醚生产废水.在进水COD为1 095~1 600 mg/L、pH值为5.0~7.0、氨氮为2.1~6.7 mg/L、总磷为1.7~5.4mg/L、SS为100~300 mg/L、色度为40~110倍、LAS为0.31~1.92 mg/L的条件下,混凝沉淀单元的出水水质满足绿化用水要求,富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出水水质满足洗车及景观用水等要求,实现了二甲醚生产废水的零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从餐饮业下水道污泥中分离筛选出菌株B3,对模拟冰淇淋生产废水的厌氧水解过程进行生物强化,并考察其在厌氧阶段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及对后续好氧处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B3菌强化厌氧处理8h后对COD的去除率比未投菌的高31%,并有效促进了后续的好氧处理,尤其是对NH3-N的去除率提高了约40%,说明该菌具有很强的硝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