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油水分离旋流器设计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褚良银  陈文梅  杨柳  李晓钟  李健 《油田化学》2002,19(3):250-252,256
以人工神经网络为手段,建立了油水分离旋流器设计模型。采用三层BP网络模型,成功地实现了根据处理物料物性参数和分离要求进行油水分离旋流器结构与操作参数全面设计的过程。通过设定足够大的神经网络训练次数,神经网络预测误差可逼近所需精度,完全满足油水分离旋流器参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贵喜  刘连军 《石油机械》1995,23(11):19-23
叙述了用水力旋流器处理油水中间层乳化液的现场试验情况,比较了固液分离旋流器与油水分离旋流器的异同,分析油水中间层乳化液的成因及温度、分流比、添加破乳剂等分离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油水分离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过程之一,对简单环保的油水分离聚结材料的需求日增。为了开发新型超疏水材料,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中间体,使用枝接方法将纳米SiO2附着到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2均匀地黏附在PTFE表面,大大增加了表面粗糙度,形成了超疏水层。除油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耐酸碱、耐盐性好,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新材料制备所用材料来源广泛,与其他技术相容性好,在油水分离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油气水旋流分离为生产层附近井下流体分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从而在更为有利的条件下简化了公离过程。本文提出带有井下油水分离器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完井形式。并讨论了井下公离器的投资与性能,还评价了井下分离器对井下流动状况和油藏动态的影响。假定油藏中存在着水锥,我们研究了此项新技术对油藏动态潜在的影响。在油水界面的上、下进行双段完井,在含水层内进行水的回注,我们对这两者引起的油藏动态与常规锥进进行了比较。我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因双重完井的作用,油水界面保持平衡是可能的。由于产出水回注远离生产层段,产出水仍然保持着驱替功能。因外源水补充了产出水的回注。增强了水的驱替能力,可以获得很高的采收率。进行井下油水分离,可以减少管线中有毒化学剂的使用,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重力分离式井下油水分离器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设计的重力分离式井下油水分离器的关键部件是插入式泵和单向阀。上冲程时,插入式泵、连杆和活塞在抽油杆带动下一起向上运动,上吸入口关闭,井下低含水原油被举升到地面;下冲时,插入杆泵、连杆及活塞向下运动,下吸入口关闭,下吸入腔压力升高,腔内水被注入地层。由于重力分离式井下油水分离器与常规有杆泵采油系统相比具有节约能源、节约投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延长油井寿命等特点;与旋流式井下油水分离器相比又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特点,这种井下油水分离器的研究和攻关成果对中、高含水开发期的油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西侧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实践,从顶生下储的特殊成藏原理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水层形成机理,提出了2种形成模式。认为扶杨油层的油水同层是在以上覆烃源岩的超压为驱动力的成藏条件下形成,油水混合运移注入储层,由于储层的孔喉小,油水重力分异不好,造成孔隙存油,喉道存水。这种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油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特殊,使得电阻率等曲线反映流体的信息变弱,造成油水层识别变难。为此提出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串联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井下油水分离系统中,水力旋流器的多级串联可以提高井下油水混合液的处理精度,达到地面水处理的注水指标要求。在串联结构的设计中,整体空间布置、旋流器部分的上接头和下接头是设计的关键,合理地设计液流流道,可以有效地实现入口液、底流液、溢流液的相互隔离。  相似文献   

8.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考察底水油藏中油水分离器下入生产井后的生产状况,观察油井含水率的改变。同时考虑到注入层对生产层的干扰问题,模拟计算了打隔板下油水分离器的生产状况,考察其防止注入层与产出层窜层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厚层底水同层均质油藏的开采可以采用同井注采油水分离技术,此时注水对生产层的干扰是微弱的,并未导致恶性水淹;高含水期下入油水分离器开采时,打隔板控制窜层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受实验条件限制,单纯通过实验研究旋流器的性能周期长,且费用较高。为此,采用雷诺应力模型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油水旋流分离器内的油水两相流流场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出液在进口处的相互流动干扰对油水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一种新型结构——带有空间阿基米德螺旋线进口流道和导流螺旋的油水旋流分离器。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试验表明,空间阿基米德螺旋线进口流道和导流螺旋实现了平滑过渡,从而得到较稳定的流场和较高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潜山地层的流体评价目前仍是测井解释中的一大课题,由于碳酸盐岩潜山地层一般采用裸眼完井,因此也采用裸眼全井试油,但在解释方法上,对碳酸盐岩潜山地层,我们没有明确给出油水层,而只在按孔隙度的大小划分I,Ⅱ,Ⅲ类储层,为此本文提出了以定性分析和阿尔奇公式为基础来划分碳酸盐潜山油藏油水界面的方法,并试用该方法评价了胜海古2潜山油藏的油水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