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为领路ASON     
文清 《通信世界》2003,(36):42-42
为适应3G/NGN/宽带数据等新的网络业务的发展需求,光传送网的网络结构呈现出向集成智能特性的OCS(核心交换层)+OED(光边缘接入层)发展的趋势,网络结构趋于扁平化,业务趋于智能化。ASON是构建新一代光网络的核心技术,日前华为作为在ASON方面研究和实践较早的厂商举办了“感受智能”OSN智能平台演示会。 会后,华为公司副总裁尹绪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华为的市场调查和与运营  相似文献   

2.
华为智能光网络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为公司致力于最新技术的追踪和新产品的研发,其OSN系列产品已经基本成熟.本文论述了传统基于SDH技术传输网络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华为公司对传输网络演进的认识及其智能光网络的演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4.
分析了以ROADM和OXC为主的智能光组网设备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目前全球智能光网络的建设现状及其特点。最后提出了对智能光网络未来几年的市场预测,以及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智能光网络的发展与演进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智能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出现是传送网概念的重大历史性突破。首先阐述这种智能光网络体制的基本概念 ,然后介绍其控制面的功能要求、传送资源及其组织、控制面结构、网络性能要求等总体问题的考虑 ,最后论述 IP层与光传送层的融合以及两种基本网络演进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移动通信》2007,31(10):46-4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日前宣布,其智能光网络在由光互联论坛OIF(Optical Internetworking Forum)组织的全球范围智能光网络互联互通测试中与中国电信、法国电信、意大利电信等圆满完成合作,成为唯一完成所有规定测试项目的设备供应商。本次OIF测试成果在ECOC(European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通信展会上进行了展示。  相似文献   

7.
智能光网络的出现是传送网概念的重大历史性突破。本文首先介绍了这种新传送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并介绍了其标准化框架和进展。然后,全面介绍了其控制面的功能要求、信令及相关接口、选路和信令网、控制面结构、网络性能要求等总体问题的规范和考虑。最后,论述了IP层与光传送层的融合以及两种基本网络演进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智能交换光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分别讲述了几大热点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应用定位,展示了光传输网络技术和产品的发展给电信运营商和产品提供商带来的商机。  相似文献   

9.
李旭  张红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2,29(12):119-122
1引言目前 ,随着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不断增加 ,对网络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传统的传输网络来说是一种挑战。传统的数据网一般采用 IP over Fiber、IPover WDM、IP over SDH、IPover ATM、IP/MPLS五种 ,下面简述这五种模式的特点。现有传输网 /骨干网结构如图 1所示。IP over AT M中设备价格比较昂贵 ,ATM存在本身信元和 IP包长度上的不匹配、带宽小、利用率低等问题 ,目前还不能作为大容量宽带城域网络的主要建网技术。IP over Fiber和 IPover WDM底层是光纤和光波 ,在可靠性方面没有实现光层保护 ,但 IP路由具有恢复功…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多粒度光交换技术(MGS)的特点,通过计算比较端口数,定量分析使用MGS能简化光交叉连接器(OXC)的结构。提出了基于MGS的多粒度分层路南、多粒度信令机制以及链路管理技术。讨论了引入MGS对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生存性和流量工程等系统应用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阶段人们对光网络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扼要介绍了不同认识层面的差异性及关联性以及向智能交换功能演进的下一代光网络其基本结构、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徐勇放 《电信科学》2005,21(8):88-90
1 前言 2001年11月29日,ITU-T正式通过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架构标准G.8080,设备供应商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智能化传输网元的商用化进程。朗讯科技秉承多年来在全光网络和网络控制层技术的研发领先优势,率先向市场提供了符合标准的ASON设备——LambdaUnite MSS,在控制层面的软件——光网络导航系统(ONNS)的支持下,实现了传输网络的智能化和动态的网络工程,完美地诠释了朗讯科技智能光网络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以来,网络泡沫的破灭使电信业进入了空前的低谷.电信运营企业开始降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投资商开始撤走曾经投入的过剩资金,设备制造商也陷入了困境.尽管人们对于电信业的未来充满了疑虑,但是电信业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还将大规模发展以及电信运营向下一代网络战略转型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14.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是一种能够自动完成网络连接的新型网络;GMPLS(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是IETF提出的可用于光层的一种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由MPLS扩展而来的。本文主要是从软硬件方面设计了一个基于GMPLS的满足自动交换光网络控制面要求的智能OXC节点,并探讨了仿真方案,通过仿真可以验证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车轮奔 《世界电信》2002,15(11):44-46
北电网络最新一代智能光交换设备OPTeraConnectHDX是易于扩容的、多业务接口的T比特级智能光交换平台,该产品的设计是面向今天快速增长的、日益复杂的运营网络而设计,能够帮助运营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著增强竞争实力。HDX是北电网络系列光产品的重要部分,特别适合各大电信运营企业在建设和优化下一代国家级(省级)核心光网络和省会城市光网络的建设需要。例如,各大运营企业在建设国家级(省级)骨干传输光网络时,在大业务节点采用HDX可以大量减少传输设备的数量,减少由于业务转接和调度而需要的大量机架和机盘,并引入新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GMPLS的智能光网络流量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交换光网络已经成为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方向,而其控制平台的颁布式连接管理功能则是实现光网络智能性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功能结构,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分布式连接管理的功能要求,详细分析了分布式的呼叫和连接处理的实现过程,并给出了具体的参考流程和状态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IP业务的迅速增长,数据业务的增长速度异乎寻常地高,造成了几乎所有光域的网络(海底、陆上长途、城域和接入网)都需要采用光联网而不是简单的点到点光传送。在新的以数据为核心的网络发展过程中,蕴藏着光传送网丰富的发展契机,我们将看到目前采用了IP、ATM和SDH/SONET技术精髓的管理网将在新的OTN域联网,OXC技术和OXC具有的智能功能是面向业务的光网络成功的关键。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的MicroStar~(TM)技术是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领域的专利研究成果,它可用于获得开关速度低于毫秒级、体积较小而容量相对较大的交换结构。以该技术为基础的WaveStar~(TM)LambdaRouter产品是业界容量最大的全光路由器,并已经通过实验室测试,与GlobalCrossing进行现场测试。在光网络理论和产品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些新的技术思路和产品对我国的制造商和运营商都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植涛 《电信科学》2003,19(6):70-71
自动交换光网络 (ASON)技术是如今电信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它的诞生首次将光网络由传统的静态租赁式的网络结构转变为动态交换式的网络结构 ,这个转变给运营商带来的不仅是投资的节省、维护的简化 ,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服务业务和网络安全性的大幅提升。1ASON技术的探讨ASON技术是从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开始 ,后发展到带流量工程的MPLS_TE ,到如今最流行的GMPLS(GeneralizedMPLS) ,其技术一直在发展。由于ASON最初诞生于MPLS ,而MPLS在最初即有基于IP的应用和基于ATM的应用 ,因此在相关信令上就衍生了…  相似文献   

19.
基于GMPLS的自动交换光网络智能OXC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是一种能够自动完成网络连接的新型网络;GMPLS(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是IETF提出的可用于光层的一种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由MPIS扩展而来的。本主要是从软硬件方面设计了一个基于GMPIS的满足自动交换光网络控制面要求的智能OXC节点,并探讨了仿真方案,通过仿真可以验证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电信快报》2005,(3):55-55
日前,朗讯科技公司宣布,由朗讯构建的江苏电信省级光传输网络顺利开通,标志着国内首个采用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的智能光网络正式投入运行。新网络采用朗讯LambdaUnite MSS多业务光交换机,将面向江苏省境内的语音和数据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ASON作为先进的光网络技术,可以提供较传统光网络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