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Pro/E软件建立全地形车车架3D模型,再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中,对车架结构按照实际载荷与约束情况进行应力、变形及模态分析,验证了该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全地形车车架的优化设计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规则为基础,建立车架3D模型.利用力平衡公式计算赛车不同工况下悬架各个硬点集中载荷,对制动、加速和转弯工况下悬架各硬点集中载荷仿真分析,得出赛车运动时车架最大挠度为6.454 2 mm,最大应力为480.66 MPa.仿真结果显示该车架满足设计要求,车架自由振动分析结果表明车架不会和CBR600发动机发生共振.该结果为赛车行驶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车架设计提供一种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3.
全地形车车架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架是全地形车的主要承载部件,用Pro/E对全地形车的车架进行实体建模,导入有限元软件HperMesh对其进行了应力、变形分析和模态分析,验证了车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方程式赛车车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来实现赛车车架结构的改进和轻量化设计。利用CATIA软件平台建立某方程式赛车车架三维实体模型,运用CAE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建立车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车架静态条件下弯曲工况、扭转工况的分析,找到车架弯曲强度和扭转刚度富裕部位,通过减少管件的使用数量、减薄相对应管材的壁厚、减小直径,达到车架结构优化和轻量化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5.
FSC赛车车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工业大学第一代赛车车架为研究对象,运用CATIA软件建立赛车车架CAD模型,并将其导入有限元软件HyperMesh中,通过几何模型的清理、网格划分和约束与加载生成车架有限元模型,进而对其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保证赛车车架结构强度和刚度等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满载弯曲、紧急制动、急转弯和满载扭转等4种工况下,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由计算机图形辅助三维交互应用(CATIA)软件建立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赛车车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获得了4种工况下的FSC赛车车架的有限元仿真结果,包括变形云图及应力分布.FSC赛车车架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FSC规则的对比表明,FSC赛车车架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可为工程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节能赛车竞技大赛为设计背景,根据轻量化与人机工程的要求,设计赛车车架,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车架在赛车匀速、侧移、加速以及转向等多种工况下的强度大小,并提出结构改进措施。通过优化车架的可靠性,实现赛车的轻量化,为今后设计和制作车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三轮摩托车车架的振动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ATIA软件对某三轮摩托车车架进行了三维几何建模,使用Hypermesh软件对车架进行了网格划分,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架进行了自由模态分析和刚度分析,并通过试验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验证,分析了该车架的前6阶固有频率及振型特征,为车架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车架结构特点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车架进行局部结构优化和模态优化分析,结合模态分析和评价优化分析结果,提出了车架结构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FSAE赛车车架的力学性能并实现轻量化,对赛车车架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首先, 对车队设计的初始车架进行强度和刚度分析.然后,根据车架的总体尺寸建立壳体CAD模型,将 CAD模型保存成ParaSolid格式,并将几何模型导入HyperWorks中,用户配置模块设置为Opti- Struct,对几何模型进行几何清理、划分单元、分配材料属性,建立用于拓扑优化的有限元模型,进 行拓扑优化计算.根据拓扑结构,结合大赛规则和车架上各部件的装配要求设计出新车架.对新车 架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包括几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和刚度分析,新车架的分析结果验证了结构 设计的合理性,通过与初始车架分析结果相比较,表明了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对赛车车架的设计具有 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以第一代节能赛车车架为研究对象,运用CATIA软件建立其车架三维模型,并运用ANSYS软件对车架结构进行3种不同材料、不同截面尺寸的刚度、强度分析,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车架进行改进设计;同时,对改进后的车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获得车架低阶固有频率(前6阶)及振型.分析结果表明,车架避开了与发动机怠速、常用车速下的频率重合,实现了车架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11.
汽车的行驶阻力对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影响行驶阻力大小的参数有车重、车身外形、车速及加速度等.根据BSC越野比赛的要求,本文选择从减轻赛车重量出发来进行赛车车架轻量化设计.首先建立车架三维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建立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和约束,对车架在高速转弯、紧急制动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及车架位移进行有限元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在保证车架可靠性的情况下改进车架,减轻车架自身重量,以达到轻量化设计的目的.最后再对改进后的车架进行两种工况下的有限元分析,重新验证其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架的安全性比优化前有明显的提高,并且车架的质量降低了15.7%,提高了赛车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赛车的操纵性和外界载荷承受能力,从结构稳定性入手设计一套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车架并进行轻量化改进.根据车架基本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进行各工况下的仿真,获得应力云图及模态振型,计算车架强度及刚度.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车架减重3 kg,扭转刚度提高16.4%,可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优化FSAE赛车车架性能,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车架三维模型,在Hypermesh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进而在Nastran中进行静态受力分析和模态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方法提出在BEAM单元有限元模型中首先进行车架结构优化与评价,再修改车架的三维几何模型的优化方法,节省了车架优化过程中修改三维模型再分析的时间,缩短了车架研发周期,提高了效率,对优化赛车车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ANSYS环境建立了以3D板壳单元为基本单元的农用四轮车车架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改变车架整体厚度,计算出车架在实车静载和实车制动两种工况下的静态应力分析,并对车架进行模态分析,通过系统分析比较,提出了改进方案,为车架改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Pro/E软件对某型大客车的车架进行建模,针对该车架的结构特点,采用表面模型方法,以面代替体,保证其特性的同时进行局部简化。将完成的模型导入到ANSYS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载荷的简化和加力方法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车架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建模和分析手段是行之有效的,为车架的初步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全地形车车架在复杂路况下的断裂、裂纹等现象进行研究,在Unigraphics软件中建立车架的数据模型,用通用数据格式parasolid将模型导入到ANSYS环境中,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理论分析静工况下全地形车架的强度特性,探讨了承载式车架不同部位的受力特性,并就车架薄弱位置提出结构改进方法,对全地形车进行改进前后的强度试验,验证该改进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ANSYS软件对某型号混凝土搅拌车副车架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通过CATIA软件建立副车架三维实体模型,并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副车架最大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后进行拓扑结构优化设计,提出副车架新结构并进行模态分析验证其动态性能,为该型号混凝土搅拌车副车架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防止赛车的排气系统在发动机的激励下发生共振,本文采用CATIA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排气系统模型,将排气系统的三维模型导入HyperWorks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并采用HyperWorks软件的Optistruct模块对赛车的排气系统进行模态分析,获得排气系统在模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结果表明,排气系统的固有频率能够避开发动机的激励频率范围,可以避免赛车排气系统共振现象的发生,而且有利于降低汽车的噪音和振动,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该研究为赛车排气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微型电动车车架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车架作为汽车联结各种零部件的基体,承载着来自路面和其他部件的各种复杂载荷的作用,其刚度与强度对汽车整体设计起到重要作用。对车架进行改型设计是产品优化改进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基于三维设计软件UG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微型电动车车架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对车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开发出一种适合各种路面行驶的新型电动车车架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三轮摩托车车架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三轮摩托车车架进行动静态仿真计算,得出车架的前10阶固有模态频率及振型,以及4种不同工况下车架的强度、变形量及疲劳度.这些结果能够为三轮摩托车车架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