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闻人红雁 《电池工业》2011,16(6):325-328
通过对LiFePO4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实验,发现电池在不同充放电制度下的循环寿命差异很大.研究发现,单体电池充电终止电压应该在3.65 V左右,超过4.0 V会造成电池循环寿命的严重衰减.单体电池放电截止电压应该尽可能高,应大于2.5 V;充电倍率越高,电池循环寿命越低.在电池组的实际使用中,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  相似文献   

2.
测试功率型18650单体电池在不同充电电压下的循环寿命和不同放电电流的过放电循环寿命。定量造成电池包中的电池SOC差异,模拟了在串联使用中单节电池自放电导致电池组电压不一致,从而在循环过程中单体电池发生过放电,导致电池组循环寿命的衰减。用三电极体系测量了真实电池在充放电时的正负极电位关系,分析了提高电池耐过放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慢脉冲快速充电均衡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坚 《电池》2006,36(1):62-63
由于阀控式铅酸(VRLA)电池中单体电池内阻、电压和容量的不一致,导致使用过程中差别扩大,使电池组循环寿命缩短。分析了电池组性能差别扩大的原因,研究了慢脉冲快速充电方法的充电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VRLA电池的均衡充电,抑制单体不一致性的扩大,延长电池组的寿命到700次循环以上。  相似文献   

4.
徐克成  桂长清 《电池》2011,41(6):315-318
小容量锂离子单体电池的比能量达140 Wh/kg,外推法预测的循环寿命达1 000次,大容量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组与之相比差很多.原因在于:锂离子电池对充电终止电压敏感,终止电压相差2.4%就会引起电池组循环寿命很大的变化;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差异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解决上述差异的关键不是组装技术,而是要加强锂离子电池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充放电终止电压对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将充电上限电压从3.65 V提高到4.00V,电池放电容量增加较少,对循环时容量衰减速率的影响也很小;将放电终止电压从2.50 V降低到2.00 V,电池放电容量增加,但循环时容量的衰减加快.将放电终止电压降低到2.00V,将增大电池内阻的增幅.LiFePO4正极锂离子电池组在串联使用时,单体电池充电电压允许提升至4.00 V,但必须控制放电时的终止电压,防止过放电.  相似文献   

6.
动力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动力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单体电池的性能差异会在充放电过程中不断增大,最终导致电池组性能急剧下降和循环寿命缩短的问题,分析动力电池组均衡充电控制系统的电路模型,研究电池组快速充电的方法,提出一种能够消除单体电池性能差异对动力电池组循环寿命影响的均衡充电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根据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不同状态,通过均衡电路微调单体电池的充电电流,从而实现电池组的快速均衡充电.在72V/120AH铅酸蓄电池组上进行对比充电测试,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周寿斌  孙庆 《电池工业》2010,15(6):331-335
用传统充电方案与新的充电方案交叉的方法对36V/10Ah LiFePO4锂离子电池组进行循环性能测试,结果发现:新的充电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池组的循环性能,对于单体性能差异较大的电池组,其改善效果尤为明显。通过实验分析发现,电池组循环性能的衰减主要是由于电池组整体的差异性而使得充电容量的衰减,而非单体性能的下降。另外,通过对电池组中3个单体进行单独放电而故意加剧电池组间单体电池荷电状态失衡,从而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单体间自放电率差异较大的情形。在此种状态下,新的充电方案可以通过10次的循环过程将电池组容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新的充电方案可以有效地均衡电池组间单体容量差异,从而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单体间自放电差异的存在和累积而导致电池组寿命的急剧缩短。  相似文献   

8.
电动工具用高速充电型MH-Ni蓄电池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制了电动工具用SC3000型MH-Ni蓄电池,1C充放电,循环寿命在500次以上,并可实现18min充电。组合的电池组,可实现30min内充电,15A电流放电,循环100次容量未见衰减,208次容量为初始容量的89%。通过优选极片配方、改进制造工艺、优选隔膜及调整电解液组分来降低电池内压和内阻,有效地提高了电池在大电流充电下的充电效率和稳定性,确保了电池在快充下循环寿命不衰减。采用智能控制充电器,既能实现30min内充电,又能确保电池安全可靠。这样的电池满足了电动工具的要求,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王坚 《电池》2007,37(3):233-234
利用慢脉冲快速充电方法,设计不同的充电参数,对阀控式铅酸(VRLA)电池进行循环测试,找出适合VRLA电池的最佳充电制度,以克服或消除早期容量衰减(PCL)效应,抑制硫酸盐化、失水干涸及热失控.36 V、10 Ah VRLA电池的100%DOD循环寿命达47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0.
《蓄电池》2021,(3)
对两种国产石墨烯材料设计了不同添加量方案,并以传统炭材料添加量0.3%为对比。探究不同石墨烯添加量对单体电池20小时率容量、低温起动能力、充电接受能力、循环寿命等性能的影响,并对寿命终止电池进行失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B的添加量为0.3%时电池的容量、低温性能和17.5%DOD寿命综合较好。石墨烯电池的失效模式为极板泥化和活性物质脱落。通过改性石墨烯材料或降低充电电压可能会有效地提高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60℃水损耗和循环寿命性能。  相似文献   

11.
影响电动自行车用MH-Ni电池组寿命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相哲 《电池工业》2004,9(5):235-237
讨论了影响电动自行车用MH-Ni电池组使用寿命的因素,包括电池设计、制作工艺、电池组合结构设计、电池的一致性、充电制度、放电终止电压控制以及车辆机械性能等;提出了提高MH-Ni电池组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郭自强 《电池工业》2007,12(5):291-293
介绍了电动自行车用阀控铅蓄电池的深循环寿命性能的新进展;2005至2006年,部分厂家的铅蓄电池深循环寿命达到600~950次,放出总容量为6150~8710Ah,相应累计行驶里程为24600~34800km。最后介绍了实现长寿命电池采取的十大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混合动力汽车的运行模式下,对铅炭电池采用合理的充放电制度不仅能够高效率地回收汽车的刹车能量,而且还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本文测试了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HRPSoC)下充电限制电压在2.5~2.83 V/单格范围内电池循环寿命和正负极电极电位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循环寿命测试制度下,充电限制电压设定在2.67 V/单格时电池的循环寿命最长,极化也较小。  相似文献   

14.
深循环用铅酸电池充电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影响深循环铅酸电池寿命的充电模式进行了探索 ,对同批电池用不同的充电制度进行了循环寿命的试验 ,并对不同的充电制度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表明 :  1.充电制度是决定电池是否有较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  2 .小电流恒压充电容易引起电池充电不足 ;  3 .起始用较大电流对电池充电有利于电池寿命的延长 ;  4.起始以大电流恒压充电 ,并严格控制恒压时间 ,后期以脉充电流结束能使电池的寿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充电方法对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耀庭  周达钧 《电源技术》2002,26(5):402-404
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的寿命一直是生产厂家和用户密切关注的问题 ,而影响此类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是失水和极板的硫酸盐化。我们用恒流和恒压等不同的方法为电池充电 ,并将实验中所得到的电池充放电特性、析气量和失水率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电池析气量和失水率高是由于充电电压过高引起的 ,而极板的硫酸盐化则是因为充电电压过低、充电容量不足。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 ,充电方法对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电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目前电池技术的限制,单节电池达不到煤矿电机车的需求,因此需将多节电池串联成电池组,因单体电池的差异性,需要设计一个高效的电池管理系统,而关键技术是SOC估算。针对矿用这个特殊的环境,根据矿用电机车动力电池组的需求,提出了将安时积分法和开路电压法相结合的估算策略。由于锂电池的性能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因素,因此在估算策略中加入了温度修正,更加准确地进行SOC估算。  相似文献   

17.
成建生 《电源技术》2011,35(1):71-74
首次提出在铅酸蓄电池内部加装可控点燃装置的方法,来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原理是采用三段大电流脉冲过充电提高铅酸蓄电池组充电电压,加大充电电流,可控点燃装置点燃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提高氢、氧的复合率。通过对同类型铅酸蓄电池内部的压力测量,不同工作模式时容量衰减比对,对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寿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铅酸蓄电池内部的气体压力减小,循环寿命比同类铅酸蓄电池提高1.5~2倍,深循环寿命可达600次。  相似文献   

18.
包有富  陈胜 《电池》2011,41(1):37-38
对几组不同型号的电池进行循环寿命试验,以研究高型和低型电动助力车电池组的循环寿命的差异.高型电池组的循环寿命只有低型电池组的50%甚至更短.循环寿命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电解液分层所致,高型电池组的电解液比低型电池组的更易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