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讨赖河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属资源性缺水流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节水型社会建设将是解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有效的根本出路。从讨赖河流域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讨赖河流域面临的水资源形势、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流域管理机构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应以流域综合规划为基础,以明晰初始水权合理配置水资源为核心,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为重点,将流域控制性工程纳入流域统一管理为重要内容,建立流域新的管理体制和水法规体系,推行公众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涌涌  李立 《中国水利》2005,(15):18-19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流域管理机构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流域综合规划为基础,以明晰和分配初始水权为核心,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为重点,将流域控制性工程纳入流域统一管理,建立流域水法规体系,充分发挥流域管理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分区管理研究对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及水环境效应的相似性、利用扩展最近邻算法将流域水资源划分为红黄蓝3个管理子区域,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以泉州市为例,构建了该市水资源红黄蓝动态分区管理系统,并针对不同分区特点研究提出相应的管理模式与对策.结果表明:本文分区方法合理,减少了分区指标的差异性对分区结果的影响;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系统的构建有利于实现流域水资源动态化的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4.
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为白水县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采取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大力推广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农业、节水型管理等措施,确保白水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松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松辽委积极探索水资源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做好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工作,努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开展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开展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研究和实践.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制定区域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和经济杠杆,发挥"松辽管理模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框架、途径和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亚华 《中国水利》2003,(19):15-18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西北黑河流域的张掖市是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在对张掖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概括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节水型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降低水治理的各种成本,建立促进节水和精心用水管水的激励机制.根据水权理论明晰水权,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水权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度框架.有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型水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节水型社会建设要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军 《山西水利》2007,23(3):47-49
清徐县是山西省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在对清徐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理清了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制度和内容,认为其经验对其他市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实践总结认为:节水型社会包含的特征是微观上水资源利用和配置的高效率,宏观上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降低水治理的各种成本,建立促进节水和精心用水的激励机制。根据水权理论明晰水权,实施宏观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的水权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度框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水权科学分配、用水计量监测和节水工程等三大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2002年《水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水法》实施10年来,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认真履行流域管理机构各项职责,全力推进流域现代水利建设和管理,实现了重大跨越.本文主要阐述了贯彻落实水资源规划制度、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管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流域水量分配、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功能区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依法行政等方面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9.
裴勇  沈平伟 《人民黄河》2006,28(6):77-79
论述了渭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现状;分析了渭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明晰水权、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和总量控制管理、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等水资源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危机的根本出路,这是新世纪中国治水思路的重大转折。西北内陆河流域黑河中游张掖市是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是新时期资源水利、可持续水利和现代水利的具体体现。通过开展以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明晰水权为目标的节水型试点建设工作,将逐步显示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应在水权、水市场理论的指导下,以初始水权的分配为切入点,以改革和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与水权控制指标相适应的水管理体制;建立与水权控制指标相适应的水权制度;建立健全水权有偿转让制度,规范水市场为核心内容。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加强取水、配水、用水、排水、回用等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绿色水利及其与节水型社会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文来 《中国水利》2005,(13):44-46
绿色水利是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全过程中保护生态和环境且节水高效地利用水资源的行为与文化.它在兼顾水资源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环境属性的基础上,包含了保护环境、水资源生命周期、节水高效和"绿色 水利 文化"四个基本思想,绿色水利是我国水利发展的方向.节水型社会是以最少的水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服务的社会,它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绿色 水利 文化"融合,同时包含节水高效和生命周期的思想.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绿色水利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水资源统一管理与综合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其管理既包括流域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宏观层面的统一管理,又包括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参与等微观层面的综合管理。必须从城乡统一、优化配置、环境保护、战略储备、市场运作和法律保障等方面建立起可持续利用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韩瑞光 《中国水利》2010,(19):28-29,35
水资源需求管理就是对水资源影响要素多维综合调控的管理过程,最终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可持续利用。通过系统分析海河流域在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海河流域必须走严格的水资源需求管理之路。从水资源管理改革的角度出发,围绕流域水资源规划方法、配置和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保护、流域机构管理、科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海河流域水资源需水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巴州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巴州水资源现状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只有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节水服务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河套灌区灌溉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区节水的关键在于机制,在于管理体制。近几年,内蒙古河套灌区在节水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用水者协会的推广,得到了灌区人民的欢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进行改革和调整,进一步明晰水权及其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方面的关系,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最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节水型社会是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而进行的一项制度建设,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的产物.必须根据水权水市场理论建立水权制度,培育和发展水市场;遵循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效性规律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法则,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加强和重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通过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和水道德意识.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准确地把握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和特征,积极、稳妥协调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减少制度的变迁成本,平稳地度过制度转型的"阵痛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构建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经成为解决当前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汉江中下游区水资源管理存在着管理水平落后,管理体制分散,节水不力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使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情势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对水资源重新配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已列入政府考核指标范畴,如何科学、客观地细化落实考核工作成为一项亟待推进的工作。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以火力发电水平衡测试为例,探究进一步细化政府节水考核指标做法。火力发电为高耗水行业之一,为了加强该行业的节水管理,在水平衡测试、节水管理方面制订了相关的规章、规范和标准。在水平衡测试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国家水平衡测试规范,同时也要遵循行业水平衡测试规范,在水平衡测试节水评价中才能够分析全面、具体,满足火力发电节水考核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重视激发节水型社会建设主体有效的内在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东  杨柠 《中国水利》2005,(13):84-86
节水型社会要求在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以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为中心的社会总体协调体系.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公众的广泛参与,以节水为主线,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技术的、法律的、宣传的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各方节水的主动性.建立完善的水权管理制度、科学的水价制度和良好的节水型社会水道德观,是形成节水型社会运行稳定的驱动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