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静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19,26(10):113-118
遗址公园作为遗址保护、展示教育与考古研究的有效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与发展。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其完备的法律保护制度、成熟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文物保护技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罗马图拉真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梳理,从遗址的空间结构和历史时序性上解读遗址时空特性,探讨其在坚持遗址原真性的基础上,如何从遗址保护理念、规划设计策略和实施技术路径3个层面对遗址进行保护与阐释,旨在解析意大利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理念与方法,探讨其对于遗址公园建设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古城遗址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建筑遗产,世界各国对古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方式均有所不同。遗址公园模式是目前国内外都比较认同的方式,对古城遗址进行良好保护的同时可以合理利用其资源,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的公共空间。本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的方法,研究公园模式下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分析泰国的古城遗址保护方式;其次通过现场调研对泰国素可泰国家遗址公园进行考察,思考其保护的方法及优缺点,并与国内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模式进行对比,探讨遗址公园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古城遗址保护经验。  相似文献   

3.
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是我国遗址公园实践的典范,通过对其景观环境形象、景观环境意义的解读,阐明其价值所在。正是这些遗址公园实践的逐步推进,促成了《良诸共识》的达成,使我国遗址公园保护理论体系日趋成熟,形成了大遗址保护的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大量遗址面临破坏或潜在破坏的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在对城市遗址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遗址公园的保护理念及作用,归纳了遗址公园存在的三种类型,并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了遗址公园规划的三大原则--严格保护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可逆可还原性原则,进而阐述了遗址公园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成实现了遗址保护与展示相结合,跳出了"就保护而保护、就展示而展示"的旧圈子,为国内"大遗址"的保护探索出新的经验。作为国家遗址公园,大明宫自开园三年半以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值得研究。文章以普通游客的游览感受、西安市民的使用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使用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在已有的保护与展示基础上,试图发掘遗址与公园之间更深层的联系,让公众了解遗址、传承文化,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使用和发展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4)
遗址公园是文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新业态。本文以明中都遗址公园概念规划为例,探讨如何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做到形神兼备,并倡导运用整体保护模式和活化规划遗址的方式设计遗址公园各要素,建设遗址公园休闲旅游文化产业,让遗址融入城市,承载其文化休闲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自考古遗址公园新概念提出以来,如何平衡考古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利用,使其良性循环,是学术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阐释文化空间与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提出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空间的3个属性:场所物质属性、精神文化属性、社会生活属性,并进一步从文化空间生产的核心理论体系、属性与理论实践3个维度将考古遗址公园文化空间保护利用的内容分为3个层面:遗址本体场所、空间表征形态和文化旅游体验。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为例,划分核心区、展示区、辐射区分析其目前的保护利用措施,并提出其文化空间生产的优化策略:虚拟文旅开发完善遗产活态展示、数字技术支撑公众参与保护营建、高校产学研助力广富林文化传播、协同发展促进文化产业集群构建,以期为遗址公园保护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于如何统筹协调城市中的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城市的发展需求,路县故城遗址进行了一次规划探索。以保护优先为基本前提,对考古遗址公园赋予更加丰富的功能,创新设计手法攻破技术难题,动态推动遗址公园实施,使其成为既能很好地阐释与展示遗址内涵,又能寓教于乐、被广大群众喜爱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9.
遗址公园作为一种遗址保护利用形式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城市中心区遗址公园规划面临着更复杂的场地条件和更多元的遗址保护与展示要求。本文以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从系统和要素两个层面探索城市中心区遗址公园规划中关于遗址保护与展示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大明宫遗址区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理念引导下,进行了遗址公园的建设。通过对唐大明宫遗址公园遗址保护与展示方面的研究,从宏观——遗址公园模式,中观——边界的显现与形象,微观——遗址保护展示方式等层面阐述"大明宫模式"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揭示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在城市文脉的延续、城市特色的彰显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平  陈志龙  黄欧龙  王慧 《规划师》2011,27(10):97-101
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中,地下空间在扩大空间容量、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基础设施和确保文物安全等方面具有地面空间无法比拟的优势.历史街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应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规模适宜性及地上地下一体化等原则,结合文物建筑保护区、文物及文物所在街区、文物遗址保护区和现有地下文物保护区在保护方面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  相似文献   

12.
祝笋 《华中建筑》2012,(9):169-174
詹天佑故居系詹天佑在武汉任职时亲自设计建造,系全国重.董保护单位。该文以武汉市“詹天佑”故居修缮工程为例,通过对其修缮的有利条件,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对该建筑的维修技术和材料进行探讨,得到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修缮做法和实例,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建筑损害主要原因。同时也为近现代建筑保护修缮寻找一种新办法,消除其影响建筑结构的主要病害,延长使用寿命。以期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程结合科研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陈鑫  郭钰颖 《矿产勘查》2019,(3):694-698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江苏连云港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评价,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量化评价,明确了科学价值在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4个评价项目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确定了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类型的地质遗迹级别: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构造大类、地质剖面大类、地貌景观大类、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属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水体景观大类属省级地质遗迹资源,为保存和保护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历史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质性文化的载体,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展示国家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底蕴。从节约城市空间,保护历史文物风貌,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及文物的收藏和安全角度,阐述了通过利用地下空间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及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雁塔属于"国保单位",慈恩寺也是隋唐以来的文物遗存.这样一个中外享名的遗址周围被辟为游乐场所,使得大雁塔、慈恩寺这一世界级的文化文物景点,被淹没在人造景观的海洋之中.西安大雁塔北广场占地广阔、体量宏大,设计呆板、工程粗糙、缺乏重心.文章除重申报纸上曾指出过的多处书写唐诗的错误外,重点对"书法地景"作了批评,把祖国的书法艺术放在地上任游人踩踏,既不严肃,又易造成误导,表现了设计者文化素养的缺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共生理论的具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是指在公园红线范围内含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历史文化景点、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其改造与更新的核心问题是平衡公园的保护传承与复兴发展,寻求二者的共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平衡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改造的关键。基于共生理论的解读与启示,以江西省南屏瀚峰文化公园为例,分别从文化、功能和空间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例,探讨了具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改造与更新的共生策略与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7.
梁伟 《中国园林》2022,38(6):127-132
海宁安澜园遗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考古所于2020年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运用二元证据法,在考古勘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存世文献和图本的对照研究,对这一清代名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了推断,进而对其造园意匠、理景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考古资料、文献、图本三者在历史园林研究中缺一不可,历史园林应重视历史信息的留存和遗址保护,审慎进行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8.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和博大丰富的历史遗存。在三晋大地上,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清末民初,寺庙、享台、楼阁、宝塔等俯仰皆是,总数18000余处,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国保级单位271处、省保级单位428处。其中,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现存同期同类建筑的72%,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悠久,前人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其中如秦始皇陵一样在规模和文化价值上异常突出为数不少,以遗址公园形式实行大遗址保护是多种保护形式中的一种。遗址公园有别于一般公园,具有遗址保护、历史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职能,因此在景观规划上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本项目通过对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遗址公园的景观空间规划应尊重遗址景观动态的发展过程、尊重遗址的空间格局、尊重遗址的历史环境、尊重遗址原貌、尊重遗址所形成的文化斑块的景观规划理念,使秦始皇陵这一人类的共同财富,更好地、更长久地伴随着我们,成为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永恒记忆。  相似文献   

20.
王新生 《华中建筑》2008,26(4):108-117
该文为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其内容在对文物本体现状勘察、建筑结构描述,文物价值评估的基础上,依据《文物保护法》,编制与之相适应的修缮方案,达到文物修缮不改变原状原貌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