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种有机硫类絮凝剂DTC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刘伟 《油田化学》2007,24(1):48-52
讨论了由有机伯胺或仲胺和CS2合成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的反应及副反应,简介了合成工艺。根据红外光谱确认了由三乙烯四胺合成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以下简称DTC)的结构。以含原油350 mg/L、含悬浮固体55.1 mg/L,含Fe^2+10.0 mg/L的模拟污水为实验水样,考察了该DTC的絮凝性能,在40℃、pH=6-7、沉降时间30分钟条件下DTC的适宜加量为20 mg/L,此时污水含油量为9.0 mg/L;使用DTC的适宜pH范围在4-8,pH=6为最佳值,适宜温度范围为10-45℃,温度高于45℃时DTC可发生热分解;DTC的除油效果随污水中Fe^2+浓度增大而改善。在含油89.1 mg/L、含悬浮固体55.1 mg/L、含Fe^2+13.2 mg/L的油田污水中,DTC的除油率最高,远高于常用絮凝剂PFS,PAC,CPAM,HPAM和PAM。当污水中不含Fe^2+时,DTC无絮凝除油效果。讨论了DTC在Fe^2+参与下的絮凝过程。图5表1参8。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目前一些油田采出水处理达不到注水水质标准和降低处理费用的问题,我们合成了一种新型水处理药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并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效果试验。试验表明,DTC类水处理药剂会成方法稳定,在DTC-2加入量为6mg/L时,除油率可达99.1%,处理后水中的含油量为4.4mg/L,除油效果明显,且具有杀菌、缓蚀等多种功能。本试验合成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药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优于常用聚铝类药剂。在获得相同的试验结果时,加入量明显低于聚铝类药剂。使用具有综合性能的DTC类药剂处理成本较低,具有推广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用四球试验机评价了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V7723)、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DC)、二戊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SbDDC)、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BiDDC)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锡(snDDC)在150SN中的极压和抗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nDDC和SbDDC的抗磨性能较好,而BiDDC的极压性能较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间还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雪佛龙公司与BakerPetrolite公司合作,开发出第二代硫代氨基甲酸脂(DTC)净水剂,用其去除不溶油。这种净水剂可以快速与采出水中的金属反应,形成絮凝物,由其生成较大的油粒来提高水力旋流器的除油效率。1997年中期,雪佛龙公司在北海阿尔巴(ALBA)重质油油田实施了阿尔巴计划,在水力旋流器的上游投加二硫代氨基甲酸脂净水剂和在下游增设1台脱气容器。在脱气罐内,所生成的油絮凝物非常轻,可以快速上浮列水面并被除掉。从而使处理后的水达到了新的外排标准。第二代DTC净水剂使采出水达到新的排放标准@王勇…  相似文献   

5.
添加剂对润滑脂抗磨极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明俊  郭小川  杨俊 《润滑油》2008,23(3):49-52
对比考察了聚异丁烯、氟化镧、醋酸钙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锂钙基脂、复合锂基脂和复合锂钙基脂抗磨极压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聚异丁烯对润滑脂的抗磨极压性基本无影响,氟化镧、醋酸钙和硫代氨基甲酸盐都可提高润滑脂的抗磨极压性,其中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效果最好。用XPS对醋酸钙提高润滑脂抗磨极压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推测是在摩擦表面形成了CaCO3、CaO表面膜。  相似文献   

6.
低硫磷润滑油的迅速发展使得硫代氨基甲酸金属盐成为ZDDP替代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硫代氨基甲酸稀土金属盐和硫代氨基甲酸非稀土金属盐两方面进行了调研,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油田污水处理中,受油田污水高盐度等因素影响,外来除油菌种生长受到抑制,难以形成优势菌群,除油效率不高,生化工艺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制约。针对此问题,通过建立油田污水除油菌种的分离评价方法,筛选高效土著除油菌种,通过室内测试评价除油潜力,得到两株油田土著菌株ZX-7、ZX-11。将该菌株接种到生化处理系统中,使其在污水中成为优势菌群,其除油效率可达97.6%,大大提高生化工艺的除油效率。在现场应用中,采用该菌的生化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了良好的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8.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添加剂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主要用于润滑油、润滑脂中,可以提高内燃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持久性,是适应GF-4、GF-5汽油机油规格的节能、环保添加剂。文章叙述了兼具抗磨减摩、极压和抗氧化性能的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合成技术,简述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润滑和热分解机理,对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表征方法进行概括,并对我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具有抗磨性能的高级合成润滑剂含合成异石蜡烃基础油料及有效量的至少一种抗磨添加剂。抗磨添加剂最好至少有一种是金属磷酸盐、金属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金属硫代磷酸盐、金属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金属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乙氧基化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及乙氧基化胺二硫代苯甲酸盐。最好是金属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尤其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基础油料衍生自用Fischer-Tropsch合成的蜡状烃进料馏分(其初馏点在343~399 ℃,通过氢化异构化进料并对异构化物脱蜡工艺获得)。润滑剂也可含烃类、合成基础油料与Fischer-Tropsch产生的基础油料的混合物。 US 6165949,2000-12-26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应用》2019,(9):100-103
南海某高含水油田生产分离器水相出口滤器存在黄褐色垢样堵塞物,很可能是防垢剂性能不佳导致。通过联合采用XRF、FT-IR、SEM+EDS等对其组成进行了分析,确认了堵塞物成分为:油含量45.5%,水含量32.1%,Fe2O3、Fe3O4和Fe2(SO4)3含量18.7%,常见生产水垢CaCO3、BaSO4含量为1.2%。结合油田清水剂应用特点,基本确定堵塞物是由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型清水剂与Fe2+协同作用生成絮体所致。并通过采用非离子型聚醚反相破乳剂,解决了DTC型清水剂形成的堵塞物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废轮胎热解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对废轮胎热解油的分析和利用现状,总结了热解油的特点。根据热解油的性质和化学组成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废轮胎热解油的应用方案:由轻质馏分提取苯、甲苯、二甲苯、柠檬烯等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化学品或经加氢精制后用作车用汽油;中质馏分经加氢精制脱除S、N后作柴油调和组分;重质馏分可作燃料油或焦炭的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12.
羧酸盐在稠油乳化降粘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稠油中分离出天然羧酸组分,并用现代分析手段测定了天然羧酸的结构,详细考察了羧酸含量、结构与乳化降粘性能的关系;关在此基础上采用几种合成羧酸盐改善了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最后合成了一种羧酸和磺酸共缩聚型乳化降粘剂。试验结果表明,其抗钙、镁离子的能力可达700mg/L,所形成的稠油乳状液也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
炼油厂重污油回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有高价金属离子的盐类絮凝剂、炼油厂汽柴油碱精制碱渣和酸性水为净化剂,采用两步法分离工艺,对炼油厂污水处理装置回收的重污油进行物理和化学分离。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分离条件,并进行了放大试验,重污油乳化液可被完全破乳,清油回收率达到97.9%。回收清油的水含量为0.24%,灰分为0.13%,达到了回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开发了对石油钻井废弃物的微波特殊工艺处理,考察了微波功率、停留时间、物质质量、N2流速以及压强等因素对石油钻井废弃物中所含油分脱除率的影响,探讨了可能的微波加热机理。结果表明,微波输入功率是影响微波处理石油钻井废弃物结果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停留时间和物质质量影响。石油钻井废弃物中所含油分的脱除率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初始水含量多少相关,水作为很好的微波吸收物质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油。由于废弃物中存在一定的微孔结构,使得一部分水可以被加热成过热水,从而使油在较高的温度下气化,并在载气的作用下被脱除。  相似文献   

15.
水溶性醇类对石油酸钠增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馏分油碱洗脱酸和由碱渣中析油两种方法测定了石油酸钠对馏分油的增溶能力及水溶性醇类对这种增溶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少量的水溶性醇类可以增加石油酸钠对馏分油的增溶能力;大量的水溶性醇类可以显著降低石油酸钠对馏分油的增溶能力;但当水溶性醇类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其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对石油酸钠增溶馏分油能力的降低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对废汽油机油再生工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电脱盐脱钙和白土吸附不适合废汽油机油的预处理,蒸馏-加氢工艺适合废汽油机油再生;再生油满足VHVI 5润滑油基础油性能指标要求,其中润滑油馏分(大于360℃)收率为77.09%,蒸馏塔塔底残渣在现有的90号沥青产品中添加量3%时仍可以满足90号JTG F40—2004道路沥青标准,添加量5%时满足110号JTG F40—2004道路沥青标准。该方法润滑油回收率高,产生的废渣得到利用。  相似文献   

17.
Mic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oil sands emulsions can be important in the prediction of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yields in the extraction of oil from oil sands.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emulsion can determine how efficiently the oil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water and by what means: mechanically or chemically. In addition, it is possible to characterize the nature of the dispersed phase by using fluorescence behaviour under an optical microscope or via x-ray analysis wit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n certain cases it is also possible to characterize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dispersed and the continuous phases.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our laboratory using microscopic techniques and illustrates their utility, not only for determining the morphology of thes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emulsions, but also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rface itself.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Mic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oil sands emulsions can be important in the prediction of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yields in the extraction of oil from oil sands.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emulsion can determine how efficiently the oil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water and by what means: mechanically or chemically. In addition, it is possible to characterize the nature of the dispersed phase by using fluorescence behaviour under an optical microscope or via x-ray analysis wit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n certain cases it is also possible to characterize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dispersed and the continuous phases.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our laboratory using microscopic techniques and illustrates their utility, not only for determining the morphology of thes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emulsions, but also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rface itself.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纯水和盐酸2种试剂对油罐内不同深度的老化油进行了萃取,对萃取后各相中的金属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选取苯甲酸钠、环烷酸钙、四苯基卟啉镍、八乙基卟吩镍、四苯基卟吩氧化钒、八乙基卟吩氧钒6种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模型化合物来判断老化油中金属的形态。结果表明:萃取分离后各相中铁、钠、钙等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且加合性好;由于老化油成分复杂,铁的形态通过酸萃取后的颜色判断应为+2价;老化油回收有望通过水洗和离心的方法,脱除其中的金属,如果需要进一步脱除,考虑采用酸性试剂处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现场动态实验对影响吹脱除油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在确定最佳气水比为 5∶1、淋水密度为5 .0m3/m2 ·h的运行状态下 ,吹脱法对地下水中油类污染物的去除率能达到 5 0 %左右 ,同时还能去除水中的铁、氨氮等污染物质 ,提高水中的溶解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