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材料00Cr19Ni10/15CrMoR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确定了合理的焊接工艺,以保证设备质量.首先对材料00Cr19Ni10/15CrMoR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再根据预热温度经验公式计算出预热温度,对预热、焊接顺序、层间温度、后热和焊后热处理等进行严格控制,使得该焊缝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满足了用户和标准要求,为设备制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吸附塔支撑圈结构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讨论了不同焊接热输入、焊后热处理温度、预热温度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焊接接头角焊缝处产生了较大的纵向残余应力,这是引起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焊接热输入越大,筒体外壁热影响区残余应力越大。焊后热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残余应力。较高的预热温度有利于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但预热温度也不能太高,应控制在150~200℃。为保证吸附塔支撑圈结构完整性,应综合考虑预热、焊接工艺及焊后热处理等因素,以充分降低焊接结构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厚80 mm的1Cr5Mo钢板的焊接,从脆硬倾向和再热裂纹两方面分析了母材的焊接性;从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坡口、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的选择进行了焊接工艺探讨;并按照标准JB4708-2000进行了焊接工艺评定,拉伸、弯曲和冲击韧性试验均符合标准要求,从而确定了厚板1Cr5Mo的焊接工艺要点是:控制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焊后立即进行中间热处理和最终整体热处理,从而保证了产品的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法(FEM)对双椭球热源的移动焊接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焊接过程中的传热学行为,研究了不同焊接条件(包括板厚、热输入、预热温度)对焊接热影响区冷速(t8/5)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FEM与传热学公式计算结果,确定了中厚板的临界板厚条件,采用多项式回归法建立了中厚板t8/5的数值预测公式,并讨论其对预热温度的适用范围。焊接试验采用相同的焊接参数进行,温度热循环及组织的比较结果表明,数值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铸钢件G20Mn5QT与Q345GJB进行焊接性分析,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了焊接工艺参数、预热温度以及焊后热处理温度。通过选择合理的预热温度、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严格控制热输入以及焊后热处理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以避免裂纹的产生,取得了良好的焊接效果,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T23是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引进的新型钢种,广泛用于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道,本文通过对T23管材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温度下焊缝的性能,分析焊接工艺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SA213-T23钢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分析了焊前预热温度、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及焊后热处理工艺对T23钢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主要针对不同预热温度下的Q420钢板,采用GFR-81K2焊材进行了FCAW工艺下的焊接冷裂纹敏感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Q420钢在各种预热温度和110℃热处理条件下,其冷裂纹敏感性较低;对于焊材GFR-81K2而言,在各种预热温度和110℃热处理条件下,其冷裂纹敏感性较低;而预热110℃焊后热处理后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裂纹率,因此,对于Q420钢及焊材GFR-81K2在预热110℃下的冷裂纹倾向性,焊后热处理工艺不推荐。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TENACITO 65R焊条电弧焊和DUAL SHIELD II 101H4M焊丝混合气体保护焊对X80钢进行焊接,研究了不同工艺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选的焊接工艺其接头抗拉强度均满足API 5L标准要求并且对预热温度与焊后热处理的变化影响不敏感;焊条电弧焊接头塑性储备更好。焊条电弧焊接头冲击韧度在预热温度150℃得到最佳值,经焊后210~230℃保温2 h热处理工艺所得到接头低温冲击性能优秀。混和气体保护焊接头冲击韧度随预热温度升高,先升高再降低,100℃时到达最佳值,焊后热处理对接头冲击韧度影响不大;接头弯曲性能均达到要求。结合实际生产2种焊接方法均推荐100℃预热,焊后210~230℃保温2 h工艺。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配合工艺条件下,对SA-213 T24(以下简称T24)钢管对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T24钢管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在焊接工艺控制合适的情况下,可不进行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是700℃参数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水冷壁用钢管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郑中甫  陈泉 《热加工工艺》2006,35(15):41-43
综合分析了手工电弧焊焊接过程中的预热温度、热处理温度、焊接线能量等主要工艺因素以及焊接材料对T91/P91钢焊缝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分析了手工电弧焊焊接过程中的预热温度、热处理温度、焊接线能量等主要工艺因素以及焊接材料对T91/P91钢焊缝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炼钢托圈的组对及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静 《焊接》2007,(1):50-52
介绍了酒钢炼钢厂50 t转炉托圈的组对及焊接,采取新颖的组对方法,使同轴度误差在控制范围内;采取合适的焊缝布置及探伤方法,确保转炉托圈组对后达到了使用标准,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重点介绍了为防止焊接残余变形而采用的预热方法及参数、坡口形状及尺寸、焊接顺序及焊接工艺参数、层间温度和焊后热处理工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合金钢42Cr Mo与ZG270-500的焊接性分析,确定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及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焊接工艺参数,严格控制焊接顺序和对淬硬层的清除,采用火焰加热的方法对焊缝进行保温,对焊接操作者及质量控制人员进行培训及技术交底,保证了焊接性较差的异种材料的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20CrNiMo钢及Q345B钢的焊接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及材料、较小的热输入,辅以合理的预热温度和焊后热处理的工艺措施,进行了2种焊接方法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焊接工艺完全达到了产品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李宜男  杨松  丁冶 《焊接》2007,(6):44-46
通过铁研试验及热模拟试验等对超超临界锅炉用SA-335P92钢的焊接性进行了研究.铁研试验表明,材料焊前钨极氩弧焊时预热温度≥150℃,焊条电弧焊和埋弧焊时预热温度≥200 ℃可以保证焊接不出现裂纹.通过焊缝粗晶区冲击试验,确定了合理的焊接热处理规范.进行了相应的使用焊接性试验,给出了SA-335P92材料的焊接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17.
低温容器用3.5Ni钢的焊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5Ni钢含碳量低,其他合金元素的含量也较少,故其淬硬倾向和冷裂倾向比较小,因而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一般可不预热或用较低的预热温度来进行焊接。在此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了3.5Ni钢的焊接、热处理及材料性能,制定了为获得母材及焊缝最佳综合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参数,掌握了该材料的焊接性,确定了最佳焊接工艺参数及相匹配的焊材,为该种材料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际基础。  相似文献   

18.
液压支架用80k级高强钢焊接坡口角度优化研究,HG70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冷裂敏感性及其焊接预热温度的拟定,不同热处理状态9%Ni钢焊接接头的组织与韧性,热处理工艺对含Nb焊缝金属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横向磁场感应器结构优化及对焊缝加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15 mm厚WELDOX900低合金高强钢工程化应用特点,采用自行设计的T形斜Y坡口裂纹敏感性试验确定了焊接预热温度,并按照ISO标准对WELDOX900钢焊接接头进行了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表明,焊接预热50℃时,焊接接头射线探伤合格,焊接成形、接头组织及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实验用小型颚式破碎机的机架进行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分析。采用轴对称模型,选择双椭球热源,考虑材料热物理性能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运用生死单元法模拟多道焊的焊接过程,探讨了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表明,对破碎机机架进行预热后,残余应力减小了14.66%,经过焊后热处理,残余应力减小了45.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