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动床和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设计方案尾水渠出流不能与下游河道水流平顺衔接、电站尾水渠下游段的导流墙较高影响了尾水的扩散、电站导墙及电站尾水渠导流墙外侧冲坑较深威胁了电站厂房和尾水渠导流墙的安全等问题,从而提出了工程修改方案,修改方案提高了电站的发电效益和有效保护电站厂房和尾水渠导流墙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汤河水库溢洪道陡槽弯道段续建工程设计方案为依据,通过在实验室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首先分别对无导流墙溢洪道和有导流墙溢洪道进行了泄水能力以及水流形态研究;其次,对两种工程设计段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以及底板压强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提出对溢洪道弯道段加导流墙的优点,进一步分析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卢山  罗玉圆 《红水河》2006,25(2):104-106,141
介绍乐滩水电站导流工程的导流标准、导流方案、导流建筑物的施工等,优化施工方案,草土围堰改为土石围堰,便于机械化施工,加快施工进度,一期导流还不具备导流的条件时炸开旧厂房导墙进行二期导流,为二期工程上下围堰按期开工及二期基坑的尽快开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汉江旬阳水电站为低水头河床式水电站,在中低山峡谷地形中具有河道较宽(枯水期水面宽80~200 m)、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等特点,且上游的安康水电站在其施工期可起调节作用.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和条件,选择了分期导流方式,进行了两期导流(3个方案)和三期导流(3个方案)的方案比较.针对两期导流和三期导流的代表性方案,从工程施工总进度、发电前施工形象及要求、对安康水库的控泄要求、导流直接费用和施工期发电量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最终选择了两期导流的方案3为推荐方案.导流程序规划为一期施工左岸厂房、左导墙、左5孔泄洪冲沙闸和右导墙坝段,二期施工右7孔泄洪冲沙闸.本研究解决了工程的实际问题,为枢纽布置和深入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闸站合建枢纽导流墙体型及适宜长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平面对称的闸站合建枢纽水力学模型试验,对导流墙附近水流流态、流速分布、特征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导流墙两侧水位差以及护坦压强脉动等水力参数的观察,对闸站结合部导流墙的体型及适宜长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导流墙墙顶应高出水面,并提出了导流墙合适长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溢洪道泄槽弯道设置导流墙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模型试验,验证了在溢洪道泄槽弯道段上设置导流墙工程措施的合理性,介绍了该工程措施的设计方法:导流墙一般布置在弯道轴线上,起始位置与弯道开始位置相同;导流墙长度可等于或略大于弯道轴线长度,高度可按抬高泄槽底高度Δh的1.0~1.1倍取值;导流墙一般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导流墙断面形式可采用矩形,因导流墙顶部可以过水,顶部宜做成梯形或半圆形.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导流墙对溢洪道泄槽弯道段水流改善的效果,进行了不同水力条件下溢洪道泄槽弯道设置导流墙水工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设置导流墙后,弯道横断面凹凸岸水面差比无导流墙条件下有明显的下降,但水面差仍然存在;弯道横断面凹凸岸水面差的变化规律与无导流墙时相同,即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底坡的增大而增大、随弯道轴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导流墙的设置,使弯道横断面凹凸岸最大水面差发生的位置产生变化,有导流墙情况下,大多发生在弯道中间上下游相邻断面,无导流墙情况下,大多发生在弯道中间之前的上游断面。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近年来发生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建立了武定门闸河段物理模型,设定两种方案进行悬沙冲淤试验,分析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工程对闸上游的减淤作用。结果表明:方案1(将闸门至上游6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2年8个月的水沙过程,整治段淤积量减少30.4%;方案2(将闸门至上游24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1个典型水文年,整治段淤积量减少50.8%,经过2个典型水文年,淤积量减少44.0%,减淤幅度下降,河床趋于形成新的冲淤平衡,断面地形也趋向于均匀分布;设置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对武定门闸上游河道有显著的减淤作用,有助于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探索并提出了电厂排水口优化的多种排水方案,比较了其排水运行流态、排水流速对渔船通航影响、动床冲刷特性等,试验认为修改方案4(不开挖右侧岸坡+弧形导流墙)和修改方案8(开挖右侧岸坡+弧形导流墙)较优,试验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方案实施阶段,结合施工期导流及通航模型试验成果,对导流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将临时航道右导墙左移4孔泄洪闸,三期不利用围堰挡水发电,导流工程节省投资大于减少发电效益,且能有效改善施工期通航条件、降低三期施工压力、提高施工工期保证率,有利于工程建设顺利地推进。  相似文献   

11.
物理模型试验是水利枢纽设计阶段保证设计合理性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研究碾盘山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布置的合理性,委托科研单位开展了整体水工模型、断面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比对了两个模型试验泄水建筑物泄流能力的研究成果,发现泄流能力复核结论总体一致、但存在一定的趋势差异.  相似文献   

12.
阿尔塔什坝前冲刷漏斗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库坝前冲刷漏斗形态、大小及相应的水沙流动特性直接关系到泄水建筑物的正常运行。根据阿尔塔什水库坝前模型试验,对坝前冲刷漏斗形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纵、横向漏斗变化规律,提出保持发电洞"门前清"的泄流流量及其对应的冲沙历时。与类似工程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试验结果合理可行,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百色水利枢纽大坝碾压混凝土骨料料源有灰岩和辉绿岩两种,灰岩料场夹有活性骨料燧石、开采成本高,辉绿岩料场不含活性骨料、开采成本低。试验结果表明,与灰岩骨料碾压混凝土相比,辉绿岩骨料碾压混凝土施工工作性较差、变形能力较差、抗裂能力较低。针对这些特性,通过改善辉绿岩骨料碾压混凝土性能研究,采取创新的技术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辉绿岩骨料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变形性能,提高了抗裂性能,使辉绿岩骨料碾压混凝土首次成功地应用于百色RCC大坝,避免了大坝采用灰岩骨料碾压混凝土带来的安全隐患,节约了工程投资,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4.
明流泄洪洞水力特性的二维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明流泄洪洞满足设计泄流量和校核泄流量要求,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根据垣曲县境内板涧河河口右岸的小浪底引黄工程泄洪洞实际工程,建立了明流泄洪洞泄流数学模型。计算中引入FLUENT软件中的VOF(Volume of Fluid)模型和Mixture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设计和校核水位条件下泄洪洞泄流能力、水深沿程分布、水流空化数以及断面流速和压强及挑距,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因此采用FLUENT软件研究明流龙抬头泄洪洞的水力特性是可行的,为该项软件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泄流能力及消能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峡江水利枢纽泄流能力、消能防冲分析计算与水工模型试验相互验证的方式,合理的确定枢纽泄流能力及消能防冲方式,为今后类似水利枢纽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乌东德水电站具有河谷狭窄、岸坡陡峻、泄洪流量大、水头高、河床覆盖层深厚等特点,坝址处上下游冲沟发育,泄洪建筑物布置受较大局限,其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水力学问题突出且技术难度大。通过系列比尺的水力学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计算等,对工程枢纽布置及泄洪消能、泄洪雾化、施工导截流、电站分层取水等几个主要方面的水力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攻关,解决了其存在的多个重大技术难题,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阐述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上程水电站工程大田水库泄洪洞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测定了有压隧洞和无压隧洞两方案的泄流能力,对隧洞进出口及洞内水流流态进行了观测,对无压隧洞方案的布置进行合理性分析和优化,对有压隧洞方案的可行性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水力学模型试验是验证过水建筑物设计合理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基于流体力学和水工模型理论对山西中部引黄工程输水洞分水口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验证了总干隧洞、西干和东干支洞在闸门不同开度下的过流能力、流量分配;给出了闸门与闸前水面线高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西干闸门开度分别为0.60 m和0.56 m时能保证输水能力,并满足东西干流量分配;闸门启闭速率与闸前水位呈负相关。研究成果对无压输水隧洞分水口过流能力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对闸门启闭和系统调度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辽河干流堤防安全泄量为5000m3/s,盘锦城市防洪工程竣工后,其安全泄量为6800m3/s。而盘山闸的设计泄流能力仅为3000m3/s。通过本模型试验研究进一步确定扩建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对河北省海河流域骨干河流新建水库坝址、坝轴线及地形地质情况进行研究,选定具体溢洪道布置及设计方案,利用重力相似准则对溢洪道进行模型设计,确定模型比尺λL=40,进行泄流能力和消能防冲试验观测,通过对敞泄情况下库水位—泄量关系规律、水面线情况、水流流态及流速分布规律,控泄时水流情况,以及两种情况下消能防冲情况、起挑流量进行观测、记录、分析,为溢洪道的布置及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