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建筑耗能以基数大、能量品质低、节能潜力大等特点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热泵余热回收技术是建筑节能技术中较为突出的一种,各种形式的热泵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建筑供热。然而,热泵是典型的以高品质能量来换取低品质能量的设备,在注意到热泵技术在能的数量上具有节能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该技术在能量品质利用方面的特点,才能为热泵技术的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压缩式热泵供热系统为例,论述了热泵供热系统的分析方法,通过具体计算可知,热泵技术不仅在热能利用率上具有优势,在能量品质利用方面也是合理的,以热泵供热取代传统的锅炉或加热炉供热可以取得巨大的节能效益和环保效益。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污水水源热泵供热技术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热泵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直未能合理利用污水中的热能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认为是未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我国可资利用的污水资源十分丰富,应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热能进行区域供热。本文以含油污水为热源对污水水源热泵供热方案与传统锅炉供热方案进行能耗和技术经济比较,说明污水水源热泵供热方案是一种节能、经济、环保的供热方案。当污水水源温度低于40益时,污水水源热泵供热方案的年费用值低于燃油和燃气锅炉供热方案而高于燃煤锅炉供热方案;当污水水源温度高于50益时,污水直接供热和污水 热泵调峰供热方案的年费用值均低于燃煤锅炉供热方案,可与传统供热方案相竞争。  相似文献   

3.
利用城市污水热能供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莉  尹军揪  张喜明 《暖通空调》2006,36(10):93-96
研制了以水源热泵为中心设备的污水热能回收利用实验系统,获得了用铝塑复合管间接回收污水热能的技术方法,解决了污水热能利用的关键性问题,即换热设备的腐蚀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热能回收利用实验系统能满足冬季供热负荷的要求,系统平均供热系数可达3.2。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泵设备(THY)给工艺过程和空气调节提供综合冷、热源的方案,是合理利用热能资源的新的有前途的和经济上有效的方向。运行经验表明,利用热泵设备可以节省消耗在供热上的有机燃料30~70%;可以消除对周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可以促使工业企业能源的再次利用,从而促进在非传统的能量平衡中利用低位热能,用热泵系统同时给公共设施和工艺过程提供冷、热源;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各种蒸汽制冷压缩机及其工作过程的研究工作和初步的运行经验,已经能够确定在热泵工况下工作的制冷压缩机(使用不同制冷剂,蒸发温  相似文献   

5.
大型污水/海水源热泵站工艺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污水/海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工程,由于利用了废热和低位热能,可同时供热、供冷、供应生活热水,并且可循环再生,其一次能源利用率较高.结合一个80万m2区域热泵工程实例,探讨了该系统的设计难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武海艳 《中州建设》2009,(17):38-38
近日,鹤壁科灵热泵供热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计划投资7000万元,利用浅层地热能、污水及工业废水的低焓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和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根据用热需求分片分区域建设热泵集中供热供冷站对城市进行供冷供热。项目计划分三期进行,一期投资1400万元,增加供热能力20万平方米:二、三期分别投资2800万元,可增加供热能力8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太原市气象、供热、再生水等现状的阐述,探讨了提取再生水中热能作为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能量来源的可行性,并对太原市发展再生水源热泵、发展再生能源供热方式进行了总结,以期推进再生水的综合利用,扩大再生水利用量。  相似文献   

8.
吸收式热泵能够回收部分低品质热能,提高供热机组的热效率,目前广泛应用在供热领域。在技术经济方面比较了某电厂的常规供热技术方案和吸收式热泵技术供热方案,虽然热泵技术供热方案的节能效果更好,但结合热电厂建设的客观条件,综合考虑供热系统的投资与收益,推荐采用常规供热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董君永  王丽晓 《区域供热》2010,(1):22-26,39
本文基于河北泊头地区实际和供热需求,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城区可用能源并合理利用之,特别是采用热泵技术梯级全面利用地热资源实施城市集中供热,从而探索并实现以分散的区域供热完成城市一体化集中供热使命。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和可能提供的热能品质都与热源的特性有关,而热泵应用的关键之一就是寻找并巧妙地利用合适的热源。  相似文献   

10.
品位对口、梯级利用是热能利用的基本原则。针对中温地热资源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采用地热水高温部分进行发电、低温部分直接供热、凝汽器热回收供热、尾水利用热泵供热的基于凝汽器热回收的地热梯级高效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价,并结合不同地热资源梯级利用方案对比,对投资和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不影响供热能力的前提下生产高品位的电能,增加项目收益,同时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热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存在大量的低位热能。热泵系统具有将低位热能提升为高位热能的能力。本文即是根据山西某热电厂的节能改造方案介绍了利用吸收式热泵系统回收电厂冷凝余热用于集中供热的新技术;并对新型供热系统做出能效和经济性评价,认为新技术应用具有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温泉水尾水的特点,采用水源热泵对其进行热能的梯级利用,其中一级热泵利用系统需要增加板式换热器换取中介水系统才可以满足机组的进水温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测算,采用三级热泵梯级利用系统对周边小区进行供暖,与市政集中采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温泉尾水热能梯级利用系统可以提供4815 kW的负荷,解决93000 m~2建筑面积的供热需求,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为506吨,节省费用53.9万元,减排1261 tce CO_2,37.9 tce SO_2,19.2 tce NO_x,344 tce粉尘,经济回收期年限为5.5年,节能环保效益显著,同时对于环境污染能起到一定的缓解。  相似文献   

13.
热电厂的循环冷却水存在大量的低温热能,热泵具有将低温热能提升为高温热能的能力。本文提出利用热泵技术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为厂网一家热电厂带来节能、环保、效益三重效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拥有供热公司的热电厂提供了一种节能降耗、增大供热面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回收污水中热能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分析了日本回收污水热艰系统运行的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水当量供热(制冷)量、当量耗电量、供热系数、制冷系数与污水进出口温差之间的关系及热泵成立条件,并对我国回收污水热能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污水作为热源的热泵和为热源的热泵相比,可以节约能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空气源热泵全年能耗分析应用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介绍了空气源热泵奏年能耗分析应用软件的开发,该软件根据空调冷负菏、室外干球温度、热泵出水温度求解热泵供冷全年能耗;在求热泵共热能耗时,除考虑上述3个参数以外,还将室外空气相对湿度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到热泵供热性能中,使热泵供热能耗计算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热泵系统介绍热泵的概念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它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源(如空气,土壤,水中所含的热能,太阳能,工业废热等)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如煤,燃气,油,电等)的目的。热泵虽然消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7.
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通过水源热泵机组将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污水厂二级排放水等可再生资源中难以直接利用的低品位热能提取出来,为建筑物供热。此系统具有工艺简单,运行稳定等特点,可以有效地节约矿物燃料、土地、水等稀缺资源,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发电环节按燃煤电厂考虑,针对空气源热泵热水供热系统进行了一次能源热效率和[火用]效率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热泵机组COP分别为3和4时,其一次能源热效率均大于100%,但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都远小于100%。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表征了热泵供热系统对一次能源[火用]价值的利用程度,可称为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而热泵机组的COP及其一次能源热效率虽然不能直接反映一次能源价值的利用程度,但它们都与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呈正比关系,所以也都可以用于对热泵供热系统进行能效比较和评价。合理降低热泵机组输出水温可以提高机组的COP,从而提高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实现相同供暖目标的一次能源消耗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节能环保型供热、空调技术。该技术是以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利用热泵工作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本文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根据低碳供暖的理念,以热电联产为平台,采用热泵技术开发多种低温能源用于供热。在供热系统末端,将暖气片用户和地暖用户串联供热,实现热能的梯级利用。依据供暖期各阶段的热负荷变化进行供热调节,同时,在非采暖季,开发非采暖季热力产品,实现热电多产。结合实例,与传统供暖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说明该供热系统在经济、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