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V-Ti微合金化贝氏体非调质钢再结晶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压力膨胀仪测试了一种V-Ti微合金化贝氏体非调质钢热变形后再结晶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并分析了转变产物的显微组织。实验表明,热变形后该钢不发生先共析铁素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为0.15℃/s。在2-0.03℃/s很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贝氏体相变温度在480℃左右,所得到的贝氏体形貌为无碳化无碳化素体与残余奥氏体平行排列的板牺状结构;各种冷却速度下所得的组织均可见少量TiN质点,当冷却速度大  相似文献   

2.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Mn-B系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得到了实验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本实验用钢热变形奥氏体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为1.5 ℃/s;冷却速度在1.5~7 ℃/s范围内可全部得到贝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7 ℃/s时,不再生成贝氏体,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3.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SBL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兵  赵爱军  王辉  康戈  李强 《特殊钢》2001,22(5):19-20
研究获得了Mn-B系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SBL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用钢热变形奥氏体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析出临界冷却速度为1.5℃/s;冷却速度在1.5-7℃/s范围内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当冷速大于7℃/s时,不再有贝氏体生成,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4.
热变形对86CrMoV7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Formaster-F全自动膨胀信和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装置测定了86CrMoV7钢未变形和奥氏体、一次变形奥氏全和二次变形奥氏体的CC一。结果表明,试验用钢只发生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传转变;热变形明显地促进珠江体、马氏体转变;不发生珠光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由0.76C/s(未变形)提高到3.1C/s(一次变形)和1.5C/s(二次变形);Ms点由143C(未变形)提高到150℃  相似文献   

5.
塑料模具718钢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后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变形温度、冷却速度对塑料模具718钢显微组织和硬度和影响。试验结果表明,718塑料模具钢在奥氏体区变形后,从600℃开始以不高于0.02℃/s的速度缓慢冷却,可获得贝氏体组织,硬度(HRC)为40 ̄44;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产生的位错缠结抑制了贝氏体铁素体的长大,并使718钢的硬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碳含量<002%的超低碳贝氏体组织和相变行为,对冷却速度不敏感,焊接硬化性很低,有可能实现用热轧方法生产570MPa级高强度厚板。0.016%C1.58%Mn系超低碳贝氏体钢在0.13~23℃/s速度连续冷却,产生贝氏体相变,维氏硬度为191~221,变化极小。6~100mm中厚板轧后空冷的实际冷却速度为20~01℃/s,即使100mm厚板,也可达到与薄板相同的强度。超低碳钢奥氏体组织有3种形态:准多边形铁素体、粒状无碳贝氏体和无碳贝氏体。研究表明,在冷却速度范围内,硬度变化小的主体是无…  相似文献   

7.
开发了0.06C-1.08Si-1.64Mn-0.30Mo-0.039Nb-0.01Ti铁素体-贝氏体微合金化(F+B)钢;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该实验钢在900℃变形50%后0.5~40℃/s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并分析了形变奥氏体的相变组织。结果表明,该钢的CCT曲线分为多边形铁素体转变区和贝氏体转变区两大部分,中间被奥氏体亚稳区隔开;当冷速≤2℃/s时,钢中出现多边形铁索体,当冷速≥5℃/s时,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  相似文献   

8.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铌-钛微合金化试验钢在变形与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2~50℃/s的较大冷速范围内均可获得贝氏体组织,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组织中粒状贝氏体的量下降,板条贝氏体的量增加;同时变形促进相变,有利于奥氏体中新相的形成。用热膨胀法建立了试验钢静态与动态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  相似文献   

9.
热变形条件对一种Cr-Mn-Mo-B钢连续冷却贝氏体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HERMECMASTOR-Z试验装置研究了热变形条件对一种Cr-Mn-Mo-B钢连续冷却条件下贝氏体转变动力学及其产物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变形温度对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的影响是非单调的,不同温度区间其变化规律不同,这一影响取决于热变形后奥氏体发生再结晶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变形及冷却对700MPa级0.04C-0.27Mo-0.047Nb微合金化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得出该钢的静态(不变形)和动态(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高温转变区,相变产物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中温转变区,相变产物主要为贝氏体。热变形促进了铁素体和贝氏体相变,扩大了形成铁素体的冷却速度范围,推迟了羽毛状贝氏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和“中国方案”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家澍 《钢铁》2021,56(2):1-11
 为探究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统计分析了1970—2018年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伊朗等34个世界经济体单位GDP钢材表观消费量、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位GDP钢材表观消费量不随人均GDP的增长而增长,恰恰相反,是呈幂函数相关关系下降并逐渐趋于平衡,显然低的单位GDP钢材表观消费量可以创造出很高的人均GDP,不必一味追求提高产量,具有极强的“同一性”;而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与人均GDP的相互关系,则具有强烈的“不同性”,不同经济体可以以3种不同的相互关系类型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均呈单边下降类型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了4种钢产量峰值方案,提出了“中国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汽车用合金化热镀锌钢板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理扬  李俊  左良 《钢铁钒钛》2004,25(4):15-19
论述了国内外汽车用合金化热镀锌钢板的发展趋向。简要介绍了合金化热镀锌IF钢的传统强化方法和新强化技术的应用,并指出该钢种主要是在保证优良成型性能的前提下逐渐向高强化方向发展;详细介绍了340MPa级别合金化热镀锌烘烤硬化钢的开发情况,指出该钢种主要向易成型、抗粉化和抗时效方向发展;简要介绍了合金化热镀锌低碳当量型高强钢和双相钢的开发进展情况,指出该钢种主要向易成型方向发展。还简述了目前合金化热镀锌TRIP钢的开发进展情况,并指出我国应大力发展汽车用合金化热镀锌钢板,特别是高强度级别的合金化热镀锌钢板,以满足我国飞速发展的汽车工业需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钢铁行业2011年运行状况及2012年面临的发展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的运行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绩,同时对2012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对2012年国内市场的粗钢需求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涡流检测技术在检测1000℃高温连铸板坯、不锈钢毛细管、直径小于1mm的钢丝在线检测及连铸结晶嚣液位测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先进钢铁材料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钢铁材料是不断发展的先进材料,它依然是本世纪的主要结构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具有环境友好、性能优良、资源节约、成本低廉的特征.从钢铁材料理论进展出发,结合市场的需求,论述了微合金化钢、超细晶粒钢、氮合金化不锈钢、高质量特殊钢、钢材组织性能预报和材料信息化技术等重要的先进钢铁材料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6.
韩福生  何旭光 《钢铁》1997,32(3):49-54
通过合金元素及热处理工艺的变化,对弥散硬化型无磁模具钢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从而开发出一种成本较低的无磁模具钢,经1180℃固溶,700℃时效后,硬度可达48,相对磁导率=1.0056,而吨材料成本则比目前国内通用的7Mn15Cr2Al3V2WMo钢下降数千元,耐磨性提高约38%。  相似文献   

17.
对电工钢专利信息进行研究,旨在从时间、空间、人的因素、技术点等多维度出发,对武钢、宝钢、东北大学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电工钢的生产、研发机构提出了要注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专利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电工钢“以冷代热”的现状及存在的困难.阐述实现电工钢“以冷代热”的优势及有利条件。对加快电工钢以冷代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省约60家钢厂的建筑用钢材的质量抽查,认为基本达到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但在钢材的包装、标志方面,很多钢厂不够重视.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整个行业普遍生产“负公差”钢材.通过对抽查钢材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试验、分析、统计表明:热轧带肋钢筋合格率达94.4%,钢筋力学性能σs、σb略高出标准50~70MPa,冷弯合格率很好.冷轧带肋钢筋和冷轧扭钢筋的合格率分别为62.5%,78.6%,此类钢筋力学性能整体偏高,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冷弯开裂、延伸率低.热轧再生钢筋合格率为90.9%,我省这类钢筋的产量很少.热轧盘条和热轧光圆钢筋的合格率均为100%,显示我省生产这两种钢筋已达到较成熟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不锈制绳钢丝的相关标准对其韧性有相应的评价方法。本文通过对不锈制绳钢丝进行缠绕试验、弯曲试验、打结拉伸和扭转试验等对比,分析了各韧性评价方法及其对应的试验结果。宜采用缠绕试验作为评价不锈制绳钢丝韧性的方法;通过扭转试验所得的扭转次数进行不锈制绳钢丝韧性的评价,其结果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