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尔士静态混合器传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直径为20~50mm4种苏尔士静态混合器中,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热特性,实验发现携热操作比供热操作的传热效果好,粘度较大的流体宜走混合器的管内。获得了混合器管内外膜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苏尔士静态混合器的总括传热系数约为空管传热的3倍  相似文献   

2.
苏尔士静态混合器压降和停留时间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验测定了直径为20~50mm4种苏尔士静态混合器的压降,获得了摩擦因子的经验关联式,苏尔士静态混合器的压降比空管大10~30倍。用脉冲示踪法测定了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发现在苏尔士静态混合器中无明显返混,可作理想柱塞流处理  相似文献   

3.
SMV型Sulzer静态混合器的压力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e=0.3~2.8×10~3的范围内,测定了SMV-2.3型和SMV-3.76型静态混合单元的压力降。结果表明,Re<30时流动处于层流状态,摩擦系数f=220/Re;30150时处于湍流状态,f_(2.3型)=8.30Re~(0.185),f_(3.7型)=18.9Re~(-0.392)。  相似文献   

4.
F.Streiff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雷诺数Re=200~20000和界面张力σ=24.7~46达因/厘米的实验范围之内,苏尔士SMV型静态混合器的分散性能可以用D_s/d_h=0.21We~(-0.5)Re~(0.15)来表示,本文的实验结果与之相符。 本文还用加入乳化剂的方法使界面张力分别减小到12.6、4.75和2.12达因/厘米,实验结果证明F.Streiff导出的公式仍然相对地适用。 本文通过不同体系液滴直径随静态混合器长度变化的不同规律,进一步指出,对于层流和加乳化剂的情况下,液滴直径随累计长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Kenics型静态混合器用于强化管道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一、引言 Kenics型静态混合器本是一种混合和传质设备,由于传热过程与传质过程的类似性,在七十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对用它来强化管道传热开展了不少工作。由于混合元件的结构及研究体系不同,所以各自得出的结论也有差异。本文利用冷水来冷却热油,研究了不同长径比的混合元件及体系物性对  相似文献   

6.
Kenice静态混合器可用于增强内径为0.0127米,长度为1.016米电加热垂直管内强制对流单相流动和过冷泡核沸腾之间过渡区的传热速率。本文就静态混合器在管内的五种不同排列方式对传热率和压力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器对增强单相流动中的传热速率是十分有效的,如当流动接近过冷泡核沸腾状态时,其影响渐减。结果也表明,在过冷泡核沸腾状态时,空管内压力降的增加速率要比装有静态混合器的管子快。每单位传热速率所需之泵功率值系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在一定的雷诺数时,此值随管内混合元件数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正> 一、概述静态混合的概念,对于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还比较陌生,它是相对于动态混合(搅拌而提出来的。在一些化工过程中,例如混合、乳化、液~液苹取和液~液反应中,为了达到使互不相容的液体分散成液滴的目的,使用了搅拌器。搅拌器由电动机带动在搅拌槽内不断地运动,这种混合方式称之为动态混合。所谓静态混合,  相似文献   

8.
以五硫化二磷脱砷剂分别开展了搅拌混合及SK静态混合脱除工业磷酸中砷(As)的研究。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和响应曲面实验设计,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两种反应器最佳的脱砷剂用量均为理论用量的4倍,脱砷率大于99.8%,净化后的产品砷浓度小于0.5 mg·kg−1,满足国家标准GB 1886.15-2015规定的食品级磷酸指标。搅拌反应器脱砷过程最佳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7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1;以SK静态混合器进行磷酸脱砷,最佳磷酸流速为0.66 m·s−1,反应时间2.4 s,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磷酸量是搅拌反应器的372倍。用SK静态混合器进行磷酸脱砷,具有工艺流程短、结构简单紧凑、可连续操作等优点,可以实现工业磷酸脱砷的过程强化。  相似文献   

9.
Kenics静态混合器强化传热比熵产数工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笔者所提出的工况比熵产数评价方法 ,对套管换热器采用 Kenics静态混合器强化传热两种不同工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评价 ,可为工程实践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非牛顿流体在化学、食品和材料等领域具有关键作用,但高表观黏度使其通常具有低传热特性。叶片式静态混合器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强化设备,在化工过程强化中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本文针对非牛顿流体在Kenics静态混合器(KSM)和Lightnin静态混合器(LSM)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分析了体积流量、元件长径比及流体浓度等参数对羧甲基纤维素(CMC)幂律流体的流动及传热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随着CMC溶液的体积流量增大,管道内的换热系数和压降均增大。静态混合元件的插入使得换热系数和压降显著提高且Lightnin元件产生的影响更明显。元件长径比和CMC溶液浓度影响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和换热。随着长径比的减小,传热性能得到提高,但其增大的阻力系数影响占据主导地位,综合换热性能系数(PEC)降低。溶液浓度的增大使得管道换热能力逐步削弱,并对管道内压降的提升有显著影响,综合换热性能降低。总结得出,在体积流量为4.5×10-4m3/s,质量分数为0.374%、长径比为3.0时,KSM的PEC最大为2.114。  相似文献   

11.
苏尔土静态混合器传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直径为20-50mm4种苏尔士静态混合器虽,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热特性,发现携热操作比供热操作的传热效果好,粘度较大的流体宜走混合器的管内。获得了混合器管内外膜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苏尔静态混合器的总括传热系数为空管传热的3倍。  相似文献   

12.
在湍流状态Re=2640~17600下,采用恒热通量传热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Reynolds数Re和交错角对Ross LPD型静态混合器内湍流流动与传热性能影响,采用Nusselt数、Darcy摩擦系数、综合传热系数、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协同角等参数评价混合器内传热强化性能;基于CFD与LPT相耦合分析混合器内流体微元拉伸率。研究结果表明:SST k-ω模型预测Ross型静态混合器湍流阻力及传热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一致性;Ross混合器流场内形成与流场尺度较为接近的纵向涡,其涡心在圆形截面与半圆形截面中心间周期性迁移,横截面内湍流分散混合效率是Kenics的3.36~1.72倍;当Re>7040时,Ross LPD综合传热性能明显优于KSM;当叶片夹角为30°时,综合传热性能系数具有最大值;Ross LPD内插件具有高效低阻的技术优势和结构改进潜力。  相似文献   

13.
<正> 10. 加料时按时间顺序有质量变化的物质暂时贮留,再使其通过与时间顺序无关的任意静止式混合器,使其均匀地混合。  相似文献   

14.
在湍流状态Re=2640~17600下,采用恒热通量传热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Reynolds数Re和交错角对Ross LPD型静态混合器内湍流流动与传热性能影响,采用Nusselt数、Darcy摩擦系数、综合传热系数、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协同角等参数评价混合器内传热强化性能;基于CFD与LPT相耦合分析混合器内流体微元拉伸率。研究结果表明:SST k-ω模型预测Ross型静态混合器湍流阻力及传热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一致性;Ross混合器流场内形成与流场尺度较为接近的纵向涡,其涡心在圆形截面与半圆形截面中心间周期性迁移,横截面内湍流分散混合效率是Kenics的3.36~1.72倍;当Re>7040时,Ross LPD综合传热性能明显优于KSM;当叶片夹角为30°时,综合传热性能系数具有最大值;Ross LPD内插件具有高效低阻的技术优势和结构改进潜力。  相似文献   

15.
Sulzer(苏尔寿)化工技术公司是Sulzer公司旗下的一家公司,位于瑞士的温特图尔(Winterthur);所研发、生产的静态混合器技术上在全球领先,该公司在研发化纤业使用的静态混合器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16.
静态混合器的流体力学性能和传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静态混合器的流体力学性能和传热性能研究作一论述,分析了两种静态混合器的流体压力降计算式和传热系数计算式。  相似文献   

17.
静态混合器作为一种高效传热传质连续流强化设备,在化工过程强化技术中具有明显技术特色。由于缺乏纳米流体的物性对Lightnin静态混合器(LSM)内传热特性影响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LSM强化传热应用的进一步推广。本文采用混合多相流模型和SST k-ω湍流模型,在Re=8000~28000和恒热流密度条件下,从熵产以及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协同性等方面分析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种类及粒径大小对LSM内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纳米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纳米流体的综合传热性能及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协同性能逐渐增强,总熵产率和Be数逐渐减小,体积分数为0.5%~2.0%的Cu-H2O的纳米流体在Re=8000~28000范围内的综合传热性能系数(PEC)分别达到2.16~2.25、3.16~3.25、3.94~4.15及4.64~5.16。Cu-H2O、Al2O3-H2O及CuO-H2O这3种纳米流体相比,Cu-H2O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性能要远好于其他两种纳米流体,Al2O3-H2O及CuO-H2O纳米流体的平均PEC分别是Cu-H2O纳米流体的0.47倍和0.46倍。随着Cu纳米颗粒粒径的增加,纳米流体的综合传热性能和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协同性能逐渐减弱,总熵产率和Be数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SK型静态混合器流体湍流时传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SK型静态混合器的传热性能,将不可压缩流体在静态混合器中的螺旋形运动分解成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依据普兰特-台劳模型运用传热学的理论分别求解两种运动端流情况下的传热效率,进行叠加后得到SK型静态混合器湍流时努塞尔特准数理论计算式,再考虑到推导过程中的各种近似而用修正系数加以修正.以水为实验介质对SK型静态混合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测量,在一定的雷诺准数和普兰特准数范围内测得努塞尔特准数理论计算式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9.
l 0 l东丽静态混台器 R e f.HM—O O 1.M ar.1 9 3 1.TO矗AY 1 NDUSTP,1 ES,1 NC, Pri n七e d i n J a P an ,1 0 2东丽曝气器 ’ . T AR—C1—2,T OB AY。1N DO S T R 1 ES,1N C,P ri n七e d i n J曩P an1 0 3东丽热交换器 : T e ch ni ea.a.Bu.tn et in HM-HE0 1 T OR AY 1Ⅱ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混合强化对于Ce~(3+)氧化再生过程的促进作用,以SK与SMV型两种静态混合器为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通过流场、浓度场分析,考察了不同反应器形式、尺寸、操作条件等对反应器内物料流动以及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将静态混合器的反应结果与传统鼓泡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K与SMV型两种静态混合器对于该反应的宏观反应速率较鼓泡塔均有显著提升,这种强化作用主要源于描述气液传质阻力的八田数减小,从而使气液反应由传质与反应共同控制转化为反应控制。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在温度为340 K的优化操作条件下,两种静态混合器的Ce3+转化率均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100%,满足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