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预测     
《新电脑》2000,(7)
无线市场“蓝牙”疯长 美国Frost&Sullivan公司数据显示,1999年“蓝牙”技术产品的全球销售量几乎为零.而今年将猛增至 3670万美元, 2001年将达到1.26亿美元2006年有望高达6.99亿美元. 该公司估计,2002年全球长出“蓝牙”的移动电话将达2.5亿部长出“蓝牙”的调制解调器等外设将达1.5亿台。长出“蓝牙”的笔记本电脑将达2500万部。2003年,全球9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将长出“蓝牙”; 2005年全球将推出 6.7亿台长出“蓝牙”的信息家电产品. 美消费电子产品销售火爆 …  相似文献   

2.
罗葵 《电脑》2013,(12):132-132
蓝牙自从1994年被爱立信提出研发后,就一直以一种长盛不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到目前为止,“蓝牙”已经成为了一种耳熟能详的名词,它也常常被我们用来作为购买手机、平板等科技产品的一个参数。最近,360热推的儿童卫士其中有一项参数就是“自带蓝牙3.0”。蓝牙技术以其“全球可用、低功耗、小体积、易于使用、全球通用规格”等特点,在现代科技产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列数那些新潮的科技产品,几乎没有不包含蓝牙技术的。  相似文献   

3.
《数码世界》2008,7(12):15-15
蓝牙技术联盟公布2008年假期最热门的12件蓝牙产品,并启动了Bluetooth.com线上派送活动。经过多轮评选,以突出娱乐性为原则,“12 Days of Bluetooth Technology”活动的产品最终被遴选出来,这意味着最值得馈赠的蓝牙礼品单已经诞生。网友可以通过每天访问Biuetooth.com来赢得该热门产品列表的其中一款。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看到3Com的产品后,我们第一次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喜欢蓝牙产品。蓝牙、蓝牙、蓝牙...我们仍认为蓝牙PAN的技术是有史以来最被误解的产品。在我们讨论3Com的产品时,还有不少人认为蓝牙的技术还不成熟。有些产业分析师之所以对蓝牙宣判死刑,主要缘于对该技术的了解不够透彻之故。这次3Com展现了一些我们从未见过的东西。自PalmPDA及移动电话上完美地通过蓝牙打印机打印。在使用了3Com的BluetoothConnectionManager(蓝牙联机管理程序)后,将可以轻易地在计算机间传送文件,或是自计算机上传送文件到打印机。想象一下…  相似文献   

5.
蔺科 《微型计算机》2012,(30):24-26
我们曾在2011年年初挑选了数款蓝牙立体声音乐耳机进行报道,当时的产品都基于蓝牙2.1+EDR技术。时隔一年多,我们收到了国内蓝牙音频设备品牌woowi推出的全球酋款蓝牙4.0音乐耳机woowi HERO。这款应用了最新蓝牙技术的产品又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呢?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7,16(8):39-39
全球领先的蓝牙连接及无线技术提供商CSR公司宣布,其蓝牙固件已获得蓝牙V2.1规范认证。V2.1+EDR是由蓝牙技术联盟(SIG)于7月31日推出的最新版蓝牙规范。此解决方案可支持高达3Mbps的增强型数据率(EDR)。CSR公司的蓝牙v2.1产品显著增强了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7.
徐利 《数码精品世界》2010,(10):126-127
蓝牙耳机曾一度风靡商务白领圈,蓝牙技术不仅帮助人们摆脱了线的束缚,而且其人性化的设计植入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便捷的服务。在几年前蓝牙还是一项高端奢侈的无线技术,如今也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仅是在手机的应用上.蓝牙已然成为基本功能。近日.创新科技新推出的ZiiSOUND系列产品.为蓝牙产品大家庭带来了新的成员——ZiiSOUND系列旗舰产品ZiiSOUNDD5音箱。  相似文献   

8.
《微型计算机》2009,(15):16-16
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年度全体会议上,蓝牙技术联盟正式颁布了新一代标准规范“Bluetooth Core Specification Version3.0+HighSpeed”,可简称为“蓝牙3.0+HS”,或者“蓝牙3.0”。蓝牙3.0的核心是“Generic Alternate MAC/PHY”(AMP),这是一种全新的交替射频技术,允许蓝牙协议栈针对任一任务动态地选择正确的射频。  相似文献   

9.
根据Gartner公司所做调查,截至2010年.有八种主流通讯技术将引领市场。 蓝牙3.0 蓝牙(Bluetooth)3.0版预计在今年首次进军市场,2010年起可望有相关装置上市。Gartner公司预估,蓝牙3.0可能将超低功耗模式包含在内,这将可设计出全新型态的产品.包括各类外围与感测装置,甚至开启新应用,如医疗监控等。  相似文献   

10.
《微型计算机》2011,(4):71-71
多彩M102VB是一款少见的“双蓝”鼠标,即“蓝牙+蓝光”设计。采用蓝牙2.0技术的M102VB可以直接连接“蓝牙本”.  相似文献   

11.
《个人电脑》2011,17(8):85-85
拥有50年研发通讯产品经验及专门技术的美国缤特力公司,今日宣布即将上市一款入门级高性价比蓝牙耳机——PLANTRONICSM20。该款耳机搭载蓝牙30技术.拥有长达11小时的超长通话时间,同时具有多种语音播报功能.是蓝牙耳机新用户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现在在著名的“猫扑”论坛中有一篇名为《我在地铁上用蓝牙技术泡了一个妞》的长篇连载小说,该文疯狂跟贴400多页,这从一个侧面表现"蓝牙"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自2005年,成熟的蓝牙2.0技术诞生以来,以蓝牙为基础的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不断出现的手机、笔记本电脑、耳机、鼠标、汽车等各类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物件里。不过天天生活在“蓝牙”周围的你,对它又有多少了解呢?本文就为你开启这扇“蓝牙”的大门,了解更加宽广的“无线”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2002,(4)
本刊讯1月15日爱立信公司与大连大显集团共同投资建立的中国第一家蓝牙技术方案公司──大连爱立信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继去年与海尔集团宣布共同开发蓝牙网络家电后,爱立信在蓝牙技术本土化方面的又一有力举措。 目前全球范围已经有100多种蓝牙产品上市,包括爱立信公司开发的蓝牙手机、耳机以及索尼公司开发的数码相机等。预计到2003年,蓝牙产品的开发和使用将在中国大规模展开。 大连爱立信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蓝牙全面解决方案、蓝牙嵌入式软件解决方案、硬件系统集成、PDA及笔记本电脑蓝牙模块以及…  相似文献   

14.
轻松感受4.0     
《大众软件》2013,(22):24-24
蓝牙4.0标准的低功耗与远距离连接能力使其非常适合无线耳机.不过相应的产品大都比较昂贵。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一些主流蓝牙耳机也开始使用蓝牙4.0技术。例如捷波朗新易行Classic。  相似文献   

15.
蓝牙开始举步维艰蓝牙产品在这两年热的发烫,蓝牙技术组织Bluetooth 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会员也快速增加,迄今已有近2500家厂商加入。在各方一片看好的形势下,厂商不断放出产品开发消息。但到目前为止,已商品化的产品却并不多见,除市场尚未成熟外,技术发展所遇到的障碍比预期的高,这或许才是症结所在。蓝牙(Bluetooth)技术因为强调小体积、低功率、低单价的特性,在Ericsson(易利信)提出的初期,广受各界重视。在1998年3月成立的Bluetooth SIG,几乎所有重量级的国际IT和通讯厂商都没缺席,只是以后的发展却“叫好不叫…  相似文献   

16.
刘勇 《微电脑世界》2000,(52):9-9,12
蓝牙”技术作为一种公开标准,被看作是“将到来的即时无线网络”,有预计,到2005年将有超过10亿件的“蓝牙”产品面市。看起来“蓝牙”的魅力无限,然而,在现阶段基于“蓝牙”的设备的跟进速度尚属缓慢,要想真正实现“无线网络,无限风光”,“蓝牙”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7.
《电脑迷》2014,(4):23-23
无线技术带来的便利与高效率让用户受益匪浅,特别是在无线影音产品上,它们虽然在视听上为用户带来了便利的体验,特别是蓝牙4.0技术融入到轻便的音频产品让用户感受到了无线音乐的魅力,而作为雷柏无线蓝牙音频产品的入门款A300为我们展示出便携音箱在拥有出色外观设计的同时,也能拥有不错的听音体验。  相似文献   

18.
免提耳机.是众多消费者接触和了解蓝牙技术的第一个窗口。在这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应用上,还能有什么新意呢?你能想象不张嘴而让人闻声.无按键而操控的全新体验么?新一代的蓝牙技术及其产品将带来这一切。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蓝牙技术的普及,诸多行业都选择蓝牙而非传统的RF设备作为定位技术,并从中受益。蓝牙技术由蓝牙技术联盟(SIG)认证并提供标准化的无线技术解决方案,可在许多现有产品中轻松获得。因此,许多企业都在大力投资蓝牙领域以扩展其功能、进一步延长电池寿命并提升产品销量。蓝牙测距技术是通过信号属性或包传输特征对两个或更多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现在,蓝牙测距技术开始替代RFID或NFC用于各种目标测距应用。这些应用可以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信息化》2009,(21):14-14
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预计,新一代蓝牙3.0+HS标准规范将会在明后两年迅速普及,2010年即可占到所有蓝牙设备的23%,2011年更是迅速攀升至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