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出路。高职院校教师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更要抓住这一机遇,改善当前现状。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开展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就必须从根源上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软件》2019,(8):20-22
针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本文探讨了基于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平台设计构建。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对平台如何构建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基于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平台的建构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以学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背景下,培智教育作为一种针对特殊教育需求人群的教学方式,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结合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对于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和分析“互联网+培智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其创新路径和实践过程,旨在解决现阶段特殊教育资源不均、教育方法单一以及个性化教学难以实现等问题,期望能够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服务质量,让更多的特殊需求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稳健推行,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关系更为紧密,一方面丰富人们实践模式,另一方面整合数字化资源,转变人们思维模式,完成各项实践任务。将“互联网+”应用在各个领域已成为社会发展必由之路,其中“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不仅可创新相关服务模式,还能统筹数字化图书馆服务资源,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事业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使高校图书馆工作更具有效性。本文通过探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方略,以期助推高校图书馆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为参赛的高职学生团队带来职业能力提升的机遇,也让他们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本研究通过带领参赛团队,直接观察、分析比赛全过程,对学生面临的机遇和现实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途径,为日后带队老师和参赛团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高校教育教学方面,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融合传统面授教学和新型在线教学两者的长处,可明显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为促进该教学模式价值的充分体现,文章经由分析高校体育课当前的发展状况与不足,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进行研究,讨论教学实践方面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同时挖掘该教学模式具体应用于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途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终身科学锻炼的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自身顽强奋斗、团结协作体育精神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用户群体,对其加强安全教育意义重大。强化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能助其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还能提升道德素养,使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本文从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着手,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与完善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旨在完善高校教育教学体制,努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9.
科技发展为“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为适应时代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水平,须积极利用“互联网+”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职业教育寻找新出路。本文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激发职业教育改革动力,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领域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将互联网思想落实到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当中。但目前中职学生计算机水平基础薄弱,教师授课存在困难,再加上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模式僵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当今时代需求相脱节等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对“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创新性策略,如:以实践为导向,培养社会型人才。希望能对当今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推动计算机技术发生一系列转变,使人们获取多媒体内容的方式发生一系列转变。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人们对媒体视角的关注,研究电视摄像技术的创新思路,有助于推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及影视技术的发展。基于此,分析"互联网+"的特征和传统电视摄像表达技术,结合工作经验,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电视摄像技术创新提出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俊 《互联网周刊》2023,(23):42-4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教育模式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高职学生作为科技强国的中坚力量之一,对其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教学培养的重点。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分析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定位,立足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形成了以机制保障、理论奠基、创新实践、队伍建设为基础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社区教育已成为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平台。社区教育通过充分运用社区资源进行居民素质和文化教育,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广大人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探寻“互联网+”与社区教育模式的新路径,构建深层次、多维度、精准覆盖的学习模式,建立跨界融合的学习平台,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探索互联网时代社区教育的新路,对于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之间呈现高度契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劳动教育应更加注重融入工匠精神。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加以分析,讨论了二者耦合的价值取向,进而提出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拓展高校劳动教育网络资源、家校协同落实劳动教育内容、通过新媒体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以及围绕工匠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罗宇舟  贾浩雨  马宇阳 《软件》2020,(11):165-169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与各行业的融合愈发深入,其中养老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了解了目前养老服务行业的现状后,又分析了目前养老服务行业种种问题。我们发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养老服务需要通过老年人个人信息数据库的支撑,才能将"互联网+"养老服务生态作用最大化,最终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养老服务的高效运转,为老年人提供合理、优质的养老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方式与环境、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行为均发生了变化,这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契机。高校通识类课程可以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设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智慧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课前课中课后的智慧教学,完善多元的智慧教学评价,这些化解了通识类课程在教学期间面临的不同问题,优化了教学成效,助推学生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管理是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进行高效、精准、个性化、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进而为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文章将围绕“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管理现实意义与基本原则,对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研究,以期能在“互联网+”视域下为高校大学生管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沛静 《办公自动化》2022,(9):59-61+29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不断发生改变,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大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文章首先简单介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分析网络环境下加强辅导员建设的重要性,总结“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的多种困境,最后,从校园APP、抖音APP、蓝墨云班课平台的应用方面,提出辅导员工作载体优化措施,也探究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激励机制,以期促进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思考。首先,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意义;其次,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现状,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再次,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改革课程体系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后,提出了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包括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