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腰英台油田CO2驱油先导试验2011年开展以来,气窜现象比较严重。吸气剖面测试分析表明,注气井吸气剖面与注水剖面相比有较大变化,CO2驱油较水驱增加了波及体积。结合油藏地质分析、生产动态分析、室内实验等手段,分析认为裂缝发育、沉积特征、储层物性、注入方式、注气速度等是影响腰英台油田CO2驱油试验区气窜的主要因素。对泡沫封窜体系和注入工艺、注入参数进行了优选实验。应用优选的工艺和封窜体系开展了现场试验,施工后注气井注气压力上升,吸气剖面改善,对应部分油井产量上升、含水下降、CO2含量下降。表明泡沫封窜体系和注入工艺适用于腰英台试验区。  相似文献   

2.
针对非均质油藏注气驱过程中极易出现气窜,严重影响注气驱效果,文章对一种防气窜弱凝胶体系进行了性能评价,并用于注气驱防气窜,室内实验证明该凝胶体系在气驱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防气窜效果。  相似文献   

3.
裂缝性潜山油藏属于典型的双重介质油藏,其主要的储渗空间是裂缝系统和基质岩块系统。笔者首先总结分析了裂缝性潜山油藏的主要地质、开发特征和注气驱油机理,然后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M油藏进行了连续注气分析。笔者得出CO2驱油效率比干气驱油效率高、干气的波及范围要大于CO2,但干气突破、气窜的速度比CO2快、更易受气窜的困扰。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介绍了空气驱低温氧化机理,而通过这两年来的现场应用试验,取得的效果,分析其受效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注空气驱能够提高驱油效率。对于在实际注气过程中运用泡沫及水调剖,对抑制气窜和延缓采出井见气时间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开展了CO2驱先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整体增油降水效果明显,但部分井见气,气窜现象严重,降低了CO2驱增油效果。为了防治气窜,提高低渗裂缝性油藏CO2驱波及效率,采用纳米凝胶颗粒进行调驱。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生产动态分析识别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并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调驱剂注入后走向及位置、调驱剂质量分数对调驱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耐酸耐盐堵剂纳米凝胶颗粒的封堵效果较好,该结果对低渗裂缝性油藏注气驱方案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油藏普遍深层、低渗、高温、高压、高矿化度等特点,由于注水压力高,注入困难,天然气驱是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但天然气驱易发生气窜现象,危害安全生产。通过研究弹性和注气生产对比界定气油比变化倍数,将气窜判别认定标准化。并通过对井距、非均质性等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正交优化方法,分析各参数对开发效果影响,明确了最优安全开发方式及注采参数,实现有效抑制气窜,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CCUS是指CO2捕集、利用和封存,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控制CO2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CO2驱油是CO2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阐述了CO2混相驱、非混相驱和近混相驱的驱油机理、影响因素及国内外发展简况,系统整理并归纳了国内外CO2防气窜及提高波及体积技术,重点介绍了水气交替技术、化学封窜剂、CO2泡沫驱、碳化水驱和增稠的CO2驱,包括基本做法、封气窜原理、研究进展等,探讨了CO2驱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碳中和背景下非常规油气的绿色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常规开发方式地层能量补充困难、采收率低的特点,探索了CO2驱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CO2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CO2驱油藏工程方案。从方案实施效果来看,在低渗透油藏实施CO2驱,可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井产能。针对注气现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气窜现象开展的研究表明:地层压力低与混相压力、储层非均质性强和存在裂缝是造成气窜的主要因素,保持地层压力达到混相压力、采取矢量化的注气井网以及采取合理注采调控措施可以减缓气窜发生,提高注气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CO2驱油过程中,气窜的发生是影响驱油效果和降低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气窜已成为制约CO2驱进一步扩大波及范围、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利用长岩心驱替实验,分析了温度、压力、油藏非均质性及注入压差对CO2窜逸的影响规律,研究可知,驱替压差是影响气窜速度的主要因素,随着驱替压差增加,窜逸时间明显变快,相同驱替压差条件下,气窜速度随渗透率增加而增加,通过该项研究可以现场科学的封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综述了CO_2驱、氮气驱、天然气驱和空气驱的研究应用进展。气驱具有高效驱油、成本低廉的独特优势,不但能够解决低渗透油藏开发面临的难题,而且进一步提高水驱、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采收率。同时,气驱技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局限性和不利因素,所以要加强注气驱提高采收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注气开发的油藏中注入气体示踪剂,对于研究油层连通性、储层物性、断层封闭性、注气对应关系以及注气的推进速度、判断气窜,驱替前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注气油藏开发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了解注入流体和被驱替流体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征的重要方法。目前,气体示踪剂在油田注气过程中确定注气前缘已经取得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深化认识高压注空气驱油机理,针对试验区块,通过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开展深入研究。轻质油藏注空气不同于稠油油藏,氧化反应区滞后于气驱前缘,高温氧化热力驱油对采收率的贡献相对较小,且这部分贡献要在较高的注气量下才有所呈现,而较大注气速度容易造成气窜,使反应区难以稳定。初步的驱替实验表明,采用低注入速率的重力稳定驱替,可有效提高采收率。因此,这种厚层块状低渗油藏更适合于顶部注气的低温氧化重力稳定驱替。  相似文献   

13.
南海东部礁灰岩油田具有储量开采程度低、裂缝发育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优化开发方式是提高开采效果的有效途径。以南海东部裂缝性中高渗礁灰岩L油田为例,选取目的层段的4块全直径密闭岩心,拼接成直径10 cm,长度30 cm的长岩心组,在实际油藏条件下,模拟顶部注气、底部注水、底部注水驱至残余油后转顶部注气和底部高含水转注气段塞驱等实验,深入分析影响不同驱替方式下开采效果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顶部注气0.78 HCPV时,注入气处于临界突破点,大量形成油、气互溶混相驱,凝析混相驱和重力稳定驱效果明显,驱油效率高达70.7%,注入气突破临界点后,入口压力下降,驱油效率趋于稳定;②底部注水量从0到0.37 HCPV,驱油效率增长较快,最高仅为43.3%,较顶部注气效果差;③底水驱油后,不论顶部注气或底部注气段塞驱,渗流优势通道中气水混合流动均易形成贾敏效应,波及范围变大,随着注气倍数增加,驱油效率可提高3.0%~6.4%。该研究成果可为裂缝性中高渗礁灰岩油藏合理高效开采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CO_2驱油技术是指CO_2在油层条件下,能大量溶解于原油中并使之体积膨胀、黏度下降,并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与其他驱油技术相比,CO_2驱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油率提高显著等优点,比较适用于高温高盐、中低渗透和稠油等油藏的三次采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方法是目前国内外难采石油储量开发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CO_2驱面临CO_2的窜逸和较小的波及系数问题,尤其是低渗油藏大多前期压裂投产开发,裂缝导致注入CO_2快速气窜,需研究有效的封窜手段提高CO_2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5.
CO2驱油过程中,气窜的发生是影响驱油效果及降低采收率的最重要因素,但不同类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发生气窜的主要原因各有不同,因此针对气窜原因及类型选择合适的封窜技术十分重要。本文在对不同类封窜体系机理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田树101区气窜井组特点,选择进行泡沫封堵,并优化了调剖方案,从而取得良好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差,孔喉半径小,层内、层间非均质性较强,水驱控制程度低,注水见效时间缓慢等问题,采用了注CO_2气体的开发方式,但研究区块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在用气体驱替原油的过程中,由于CO_2气体和油相两相间的粘度差异,导致了CO_2气体成指状在原油中穿过,这种粘性指进现象的存在引起了驱替前缘的不稳定,降低了波及体积效率,导致了气窜现象的发生。为了减少气窜现象的发生,应用气水交替驱转换注入方式。为了获取最佳开发效果,结合了油田开发历史以及地质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注CO_2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对注入总量、注入周期、年注气速度、气水比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注入方案为:CO_2注入总量为0.6 HCPV,注入周期为180 d,年注气速度为0.07 HCPV/a,气水比为2:1。  相似文献   

17.
CO_2试验区树94-碳16井组气窜严重,通过分析该井组动、静态资料以及剖面测试数据确定其气窜来源,并利用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的耐高温凝胶泡沫在树94-碳16井进行了控CO_2气窜现场施工,封窜后,中心注入井树94-碳16压力明显上升,恢复注气后注入压力为20.2MPa,较措施前上升2.3Mpa,措施后吸气剖面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连通油井增油明显,连通油井平均单井日增油0.5吨/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针对大庆某油田一区块两相驱油试中出现的采出井见气快,个别井发生气窜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气聚交替驱油效果而提出的。通过微观驱油机理、室内岩心实验及数值模拟对气聚交替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试验,增加了高浓度段塞、缩短了气聚交替周期、调整了聚合物分子量,并取得了很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12年高升采油厂开展了氮气气顶驱试验,试验过程中注气井口出现油套压平衡问题,封隔器气密封性存在缺陷,现场操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本文通过气顶驱气密封封隔器工具研究与试验,为气顶驱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CO2驱可以有效解决特低渗透油层注入难、采出难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部分油井气油比上升速度快、气窜控制困难的问题。目前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是应用最广、成本最低的一种治理气窜[1]的方法。通过对油层岩心设定固定回压下,水气交替注入(WAG)与连续注CO2气方式的驱替试验,研究在相同注入压差下,水气交替方式驱替效率明显高于连续注气方式,且在注入压差较低的情况下,水气交替注入的效果更好;通过填砂管试验,研究了水气交替过程中压力上升规律,在交替注入过程中,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压差不断升高,其中注水压差迅速上升,注气压差上升速度较低。并通过理论研究指导现场CO2驱工业化试验区水气交替实施,使试验区一直处于低气油比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