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热分解法制备WS2纳米纤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硫钨酸铵为原料,用热分解法制备出了WS2纳米纤维,采用TEM, HRTEM, XRD等分析手段对产物的形貌、结构、组成进行了检测,表明制备出的灰黑色WS2纳米纤维平均直径为几十纳米,最小只有几纳米,长度为几十微米;产物属六方晶系,a=0.3151 nm, c=1.271 nm,基本无杂质,较纯净. ED分析表明纤维为单晶,晶化程度好,(100)和(002)等衍射斑点清晰,与XRD分析结果一致. 对WS2纳米纤维生长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升温速率、冷却速率和反应气氛、反应物的粒度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二硫化钨(WS2)作为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s)的一种,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良好的稳定性和半导体特性.近几年,以WS2为基体制备的WS2复合材料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概述了WS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近年来WS2复合材料在催化剂、气敏传感器、电极材料、复合纤维材料、电磁波吸收材料等方...  相似文献   

3.
采用纸床和土床法考察了70%吡虫啉WS对小麦、玉米及花生种子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70%吡虫啉WS对小麦、玉米和花生的萌发无显著影响。70%吡虫啉WS对小麦和花生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1~2 g处理对玉米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超声预处理对聚氯乙烯(PVC)/核桃壳(WS)/凹凸棒土(AT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及相关机理,以料液质量比、振幅、时间为超声预处理试验条件处理WS,应用熔融挤出工艺制备PVC/WS/ATP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VC/WS/ATP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对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和耐磨损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没有改变复合材料的主要化学结构,超声的空化作用提升了WS与PVC的界面相容性;相比于未处理WS,一定条件的超声预处理可降低复合材料的密度,并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均有所增强,在超声料液质量比1∶20、振幅60%、时间15 min条件下力学性能达到最优;一定条件的超声预处理增强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在超声料液质量比1∶20、振幅60%、时间10 min条件下耐磨损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Al_2O_3-Mg O浇注料的施工性能,以板状刚玉颗粒(粒度分别为5~3、3~1、≤1 mm)和细粉(粒度≤0.074 mm)、电熔镁砂(粒度≤1 mm)、活性氧化铝微粉(PFR40、PBR和CL)、煅烧氧化铝微粉(AC34B5和CT)为主要原料,以铝酸钙水泥(Secar 71)为结合剂,以聚羧酸类减水剂WS、FS和AD为分散剂,制备了Al_2O_3-Mg O浇注料。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和外加量[分别为0.4%(w)的WS、0.2%(w)的FS和1%(w)的AD],单一活性氧化铝微粉种类(分别为PFR40和PBR),以及复合氧化铝微粉种类(分别为PFR40-AC34B5复合粉和CL-CT复合粉)及其复合比例(质量比,均从9/0逐渐减小至3/6)对浇注料的流动值及烘干后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加入单一氧化铝微粉PBR或PFR40时,外加0.4%(w)WS的浇注料的流动性能及烘干后试样的综合性能比外加0.2%(w)FS或1%(w)AD的好。2)加入PFR40-AC34B5复合粉的浇注料的流动值比加入CL-CT复合粉的浇注料的略大;随着PFR40与AC34B5或CL与CT复合比例的减小,浇注料的流动值及烘干后试样的致密度均呈减小趋势,烘干后试样的强度变化不大;但考虑到活性氧化铝微粉的价格较高,应选择合适的复合比例。  相似文献   

6.
蔡建国  邓修 《火炸药学报》2003,26(4):71-73,80
研究了超临界CO2GAS沉析丙酮溶液中HMX的过程压力、温度、溶液初始浓度和溶液的膨胀速度及影响晶体粒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压力增加,沉析颗粒的平均粒度减小;温度控制沉析晶体的晶型,对颗粒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温度增加,沉析平均粒度略有增加;溶液初始浓度对平均粒度的影响相对较大,膨胀速度亦是影响粒度及其分布的一个因素。快速膨胀溶液.并使过饱和度足够大,使过饱和度主要消耗在成核上,可得到颗粒小、分布窄的HMX颗粒。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KCl产品粒度,研究了分解液MgCl2浓度、结晶停留时间、搅拌速率、给矿粒度、细晶处理方式等因素对地下原生高钠光卤石矿冷分解结晶制备KCl所得产品粒度、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分解介质MgCl2浓度、结晶停留时间、搅拌速率对KCl晶体粒度的影响明显;给矿粒度对KCl晶体粒度的影响不明显;细晶溶解后返回结晶器重新参与结晶可获得更大颗粒的KCl产品;优化工艺条件为分解介质MgCl2质量分数为17%、停留时间为2 h、搅拌速率为800 r/min、原矿进料粒度为1~<4 mm、细晶沉淀后与分解液混合溶解再返回结晶器,优化工艺条件下获得分解结晶KCl回收率为84.70%、浮选精矿KCl品位为90.50%、KCl产品平均粒径为0.264 mm的良好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秸秆(WS)为增强剂,按不同含量与热塑性淀粉(TPS)共混,并通过挤出和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WS/TPS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拉力机、扫描电镜(SEM)、冲击强度试验机和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含量对TPS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小麦秸秆含量为1%时,WS/TPS的力学性能优异,拉伸强度为6.89 MPa,冲击强度为7.05 kJ/m2。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吕梁某选煤厂粗煤泥为研究对象,探究螺旋分选机结构差异对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的影响,分别改变螺旋圈数、螺距和螺旋直径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料粒度的减小,精煤灰分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可燃体回收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螺旋圈数的增加使得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略微有变大的趋势,但最佳入料粒度范围总体保持在2~0.25 mm之间,在这个范围内,精煤灰分基本保持在10%以下,可燃体回收率可达60%以上。最佳入料粒度范围随螺距的增大有着变小的趋势,当螺距小时,最佳入料粒度范围在2~0.5 mm;当螺距大时,最佳入料粒度范围在1~0.25 mm。直径的变化对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的影响不大,最佳入料粒度范围总体保持在2~0.25 mm。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螺旋分选机的结构改变入料粒度范围来强化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0.
搅拌磨微粉碎氧化铝数学模型的反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搅拌磨微粉碎Al2O3的动力学数模,及粉磨条件对数参数的影响。实验是在窖为2L的实验搅拌磨中进行的,根据粒度分布数据利用非线性最优化方可以方便地反求数模参数。在一定粒级范围内,这些参数可以较好地描述搅拌磨中Al2O3微粉碎过程的粒度变化规律,预测粉碎产品粒度分布以及判断粉碎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PEG4000和(NH_4)2SO_4为双水相体系、二异丙胺为沉淀剂,对共沉淀法进行改进,合成了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采用XRD、TEM、VSM、FT-IR等对Fe_3O_4进行性能表征,证明所合成的Fe_3O_4粒子为具有反尖晶石结构、稳定性和分散性良好、尺寸均一、粒径大小为11 nm左右的球形纳米粒子,具备优异的超顺磁性和高磁化强度等特性。同时对反应温度及铁离子浓度比、PEG4000/(NH_4)2SO_4的质量浓度对双水相体系的形成进行条件探索,确定了最优工艺方案为n(Fe2+)∶n(Fe3+)=2∶3、1.0 g Fe Cl2·4H2O、1.2 g Fe Cl3、10 m L二异丙胺,PEG4000/(NH_4)2SO_4双水相体系中PEG4000的质量分数为18%、(NH_4)2SO_4的质量分数为2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 h。  相似文献   

12.
液相沉淀法制备单分散亚微米级球形碳酸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锰为锰源,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粒径控制剂,采用硫酸锰和碳酸氢铵两种溶液快速同时加入的方式,通过控制合适的反应结晶条件,制备出亚微米级单分散球形碳酸锰颗粒.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粒度分析仪等研究了反应结晶条件对碳酸锰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锰浓度为1.2 mol/L、碳酸氢铵浓度为0.7 mol/L、反应温度为30 ℃、反应时间为30 min、碳酸氢铵与硫酸锰物质的量比为1.5:1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粒径约为540 nm的单分散球形碳酸锰微粒.  相似文献   

13.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以硫酸法钛白生产的中间产品硫酸氧钛(TiOSO4)为原料,以尿素为沉淀剂缩主,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 ,寻找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2h,反应物摩尔配比为TiOSO4:CO(NH2)2=1:2,反应物浓度为[TiO^2 ]=1.8mol/L。得到的纳米TiO2粒径为30-80nm,收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4.
原位聚合法制备酞菁绿G颜料微胶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冯薇  王申  王丽 《精细化工》2002,19(9):538-540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酞菁绿G颜料微胶囊 ,采用了酸催化下的缩聚反应工艺。讨论了反应介质的 pH值、催化剂、酸化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微胶囊结构的影响。优化的缩聚反应条件为 :以NH4 Cl做酸性催化剂 ,酸化时间 4h ,终点 pH值为1 5 ,固化温度 70℃ ,固化时间 2h。可制得包覆良好、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小于 5 μm的流动性固体微胶囊。  相似文献   

15.
以Ti(SO4)2和(NH4)3PO4.3H2O为原料,在室温下研磨反应混合物,进行固相反应,然后在80℃下密封保温反应96 h,用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80℃下烘干,即得纳米级磷酸钛铵产品。采用TG/DTA、IR、XRD和TEM对产品及其热解产品进行表征,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磷酸钛铵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性能。结果表明,80℃干燥3 h得到的是无定型磷酸钛铵产品,平均粒径约为40 nm,磷酸钛铵在合成乙酸丁酯中是一种极好的非均相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利用硝酸铁和硝酸钴为原料制备了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CoFe2O4催化剂。透射电镜(TEM)测量结果表明,自制催化剂颗粒粒径在20~50nm。实验探讨了硫酸铵浸渍浓度、催化剂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以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CoFe2O4为催化剂,研究了棕榈酸与异辛醇合成棕榈酸异辛酯过程中影响酯化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优合成条件是:醇酸物质的量比2.0:1,催化剂质量分数(占反应物总质量的分数)0.50%,反应时间3.0h,并添加了带水剂,在此条件下反应的酯化率可达97.4%。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低温固相法与常规液相法合成系列磷酸铵复盐NH4MPO4.H2O(M=Mn,Fe,Co,Ni,Cu),用XRD,FT-IR和SEM对产物进行表征,比较两种合成工艺及产物的颗粒形貌和大小。结果表明,除铜盐为斜方晶系外,其余都为正交晶系。与常规液相法相比,低温固相法不需要使用溶剂,能在低温短时间内合成磷酸铵复盐类化合物,但是需要晶化才能得到良好结晶体,合成的条件较为苛刻,容易有副反应发生,所得产品是片状结构,厚度为纳米尺寸的二维纳米材料,液相反应得到的产物颗粒是层状结构的微米级产品。  相似文献   

18.
用(NH4)2SO4焙烧分解碳素铬铁冶炼渣,提取有价金属,考察了焙烧温度、硫酸铵用量和焙烧时间对有价金属浸出率及过程相变的影响. 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250~435℃间失重达65.5%,主要为NH3,H2O,SO3释放及(NH4)2SO4挥发. 优化的焙烧条件为(NH4)2SO4与铝镁渣质量比5:1、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3.5 h. 有价金属转变为其相应的硫酸金属铵盐,且与(NH4)2SO4分解产物共存;该条件下的焙烧料90℃下浸出1 h,Mg, Al, Cr, Fe的浸出率分别为92%, 80%, 82%, 93%. 推测新生成的硫酸金属铵盐的片状聚集体阻碍碳素铬铁渣内部完全被(NH4)2SO4侵蚀.  相似文献   

19.
过硫酸铵引发丙烯腈/衣康酸铵的共聚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衣康酸铵[(NH4)2IA)]作为共聚单体,以过硫酸铵[(NH4)2S2O8]为引发剂,采用水相沉淀聚合工艺合成高分子质量的丙烯腈/衣康酸镀[AN/(NH4)2IA)]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的聚合反应速率较快,且制得了粘均分子质量高达(38-75)×104的AN/(NH4)2IA共聚物。  相似文献   

20.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钴微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用均匀沉淀法,以硝酸钴和尿素为原料制备了纳米四氧化三钴微粉,对制备条件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优化条件为:反应体系pH=5,反应时间3h,尿素与硝酸钴摩尔比为4,干燥时间为10h,在此条件下,得到了粒径为25nm的四氧化二钴微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