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3-甲基吡啶氯代衍生物合成的16种农药的结构式,市场销售额,合成技术和在中国的登记情况.啶酰菌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市场销售额的增速较快,而吡虫啉、啶虫脒和烟嘧磺隆在中国的登记厂家比较多,啶虫丙醚、氟啶酰菌胺、吡氟甲禾灵在中国还没有登记公司.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文献报道的啶酰菌胺的分析方法。啶酰菌胺的分析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可用于啶酰菌胺原药、制剂和残留物分析。  相似文献   

3.
杀菌剂新品种——啶酰菌胺制剂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杀菌剂啶酰菌胺(boscalid)是德国巴斯夫日本AG公司最先在欧洲、美国等50多个国家进行登记的杀菌剂新品种。在日本国内,50%啶酰菌胺干悬浮剂DF(商品名:凯泽),登记用来防治灰霉病和菌核病。  相似文献   

4.
柏亚罗 《中国农药》2014,(专利过)
正4.2 2012~2016年专利过期杀菌剂2012~2016年,共有14个杀菌剂产品专利到期:苯噻菌胺酯、啶酰菌胺、环氟菌胺、醚菌胺、噻唑菌胺、氟嘧菌酯、肟醚菌胺、吡噻菌胺、丙氧喹啉、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硅噻菌胺、硅氟唑、苯酰菌胺。这些产品化学结构较为丰富,包括了缬氨酰胺氨基甲  相似文献   

5.
防治卵菌纲病害的新型杀菌剂氟啶酰菌胺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李淼  李洋  杨浩  刘长令 《农药》2006,45(8):556-557,566
介绍了防治卵菌纲病害如霜霉病和晚疫病的杀菌剂氟啶酰菌胺,内容涉及化学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创制经纬、作用机理、药效结果、专利概况与合成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啶酰菌胺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啶酰菌胺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已于2004年在英国、德国和瑞士登记。啶酰菌胺属于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且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7.
啶酰菌胺在黄瓜植株上的吸收与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GC)检测黄瓜样品中啶酰菌胺残留的方法。研究啶酰菌胺在黄瓜植株上的吸收、运转及其消解规律。[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提取黄瓜和黄瓜叶片中残留的啶酰菌胺,并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结果]施药处理部位上下部分黄瓜中,啶酰菌胺残留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在处理后4 h和1 d;啶酰菌胺处理后8 h,上部叶片啶酰菌胺残留量达最高值0.42 mg/kg,仅为下部叶片的4%;施药后2 d,下部叶片中啶酰菌胺残留量最高达9.20 mg/kg。但叶片和黄瓜中残留的啶酰菌胺均可快速降解,施药处理7 d后,啶酰菌胺残留量均低于5 mg/kg(MRL)。[结论]啶酰菌胺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3 d,在黄瓜叶片中的半衰期为3.5 d。啶酰菌胺在黄瓜植株上有双向传导性,但上下传导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8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多重抗药性菌株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3个不同多重抗药性番茄灰霉病菌株的生物活性,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高效低毒的杀菌剂,缓解和治理其多重抗药性。[结果]8种药剂中氟啶胺、咯菌腈与啶酰菌胺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氟吡菌酰胺、多氧霉素与丙烷脒抑菌效果较好,生防制剂丁子香酚与武夷菌素对多重抗药性番茄灰霉病菌也有抑菌作用。[结论]在农业生产中可以组合或轮换应用上述8种杀菌剂对多重抗药性番茄灰霉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啶酰菌胺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啶酰菌胺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了啶酰菌胺在番茄和土壤样品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啶酰菌胺在番茄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残留检测要求,啶酰菌胺在番茄中半衰期为7.6~11.7 d,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7~18.2 d,以推荐剂量的高剂量施药后,啶酰菌胺在番茄中的残留量均低于MRL值。[结论]按照推荐方法施药,啶酰菌胺在番茄上的使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26%嘧菌环胺·啶酰菌胺悬浮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SB C_(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磷酸调制弱酸性液体)同时测定试样中嘧菌环胺和啶酰菌胺的含量。嘧菌环胺和啶酰菌胺标准偏差分别为0.16和0.21,变异系数分别为2.52%和1.0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4%和99.51%。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精密度与准确度高,可同时快速测定嘧菌环胺和啶酰菌胺含量。  相似文献   

11.
对采用湿法砂磨工艺制备的30%咯菌腈·啶酰菌胺悬浮剂的各种助剂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了30%咯菌腈·啶酰菌胺悬浮剂的最优配方:咯菌腈6%,啶酰菌胺24%,黄原胶0.15%,硅酸镁铝1.5%,SP-S073%,SP-27282%,乙二醇3%,消泡剂0.2%,水补足至100%.依该配方制备的30%咯菌腈·啶酰菌胺悬浮剂,其各项...  相似文献   

12.
pH值对啶酰菌胺晶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有机碱用量的实验条件获得了不同晶型的啶酰菌胺,利用DSC、XRD等分析手段,对啶酰菌胺晶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结晶时p H值对啶酰菌胺析出晶型的影响,讨论了获得啶酰菌胺的单一晶型所需的p H条件,获得了制备啶酰菌胺单一晶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6种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啶酰菌胺、唑醚·氟酰胺、嘧菌环胺、啶氧菌酯、腐霉利、嘧霉胺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草莓的安全性,为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要求,进行了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啶酰菌胺、唑醚·氟酰胺、嘧菌环胺、啶氧菌酯4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90%,腐霉利、嘧霉胺防治效果为74%~78%。啶酰菌胺、唑醚·氟酰胺、嘧菌环胺、啶氧菌酯4种杀菌剂防效优良,差异不显著。腐霉利、嘧霉胺防治效果较好,但防效不及上述4种杀菌剂。  相似文献   

14.
啶酰菌胺在葡萄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评价啶酰菌胺在葡萄上的残留动态并制定合理使用方法,在天津、南京两地同时进行了啶酰菌胺在葡萄上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啶酰菌胺在葡萄上的半衰期为9.9~12.0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2.7~41.5 d;试验条件下,啶酰菌胺在最后1次施药后间隔3、7、14 d葡萄中的残留量为0.142~2.445 mg/kg。[结论]50%啶酰菌胺WG在葡萄上合理使用方法为:以1 000倍液喷雾3次,安全间隔期为7 d;啶酰菌胺在葡萄中最高残留限量(MRL值)推荐值为10 mg/kg。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桃中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进行田间试验,明确了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在桃上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0.01~2 mg/kg范围内,吡唑醚菌酯在桃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9.8%~96.9%,相对标准偏差为0.8%~5.4%;啶酰菌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1.1%~100.5%,相对标准偏差为3.3%~12.1%;定量限均为0.01 mg/kg。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在桃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2~15.8 d和7.0~11.8 d。  相似文献   

1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江苏和河南的158株番茄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啶酰菌胺、啶菌(噁)唑等3种药剂的敏感性,并研究了部分抗性菌株的交互抗性情况.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嘧菌酯、啶酰菌胺、啶菌(噁)唑的EC50值分别在0.004 5~90.5、0.057 6~36.8、0.016 9~2.64μg/mL,并分别出现了 ...  相似文献   

17.
烯酰吗啉与氟啶胺混剂防治辣椒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6,(8)
[目的和方法]通过室内联合毒力试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烯酰吗啉与氟啶胺混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作用。[结果]室内联合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烯酰吗啉与氟啶胺混配,在3∶1~1∶3配比范围内,对辣椒疫病表现出相加或略增效作用;田间于辣椒疫病初发期施药,40%烯酰吗啉·氟啶胺悬浮剂对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40%烯酰吗啉·氟啶胺悬浮剂可作为防治辣椒疫病的新品种,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13,(12):876
马克西姆阿甘公司(MAI)于11月17—21日在耶路撒冷召开的欧洲马铃薯研究协会会议上推出新杀菌剂产品Banjo Forte(有效成分:氟啶胺+烯酰吗啉),用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每年在全球可造成价值约56亿美元的损失,曾是造成18世纪爱尔兰马铃薯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氟啶胺和烯酰吗啉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活性成分,但由于真菌产生了抗性,这2种活性成分的有效性下降。Banjo Forte是MAI的一款新的液体杀菌剂,结合了氟啶胺和烯酰吗啉的功效,能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EuroBlight的试验及在欧洲多个国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经C18色谱柱分离,在230 nm下同时定量测定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各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标准偏差分别为0.070、0.095,变异系数分别为0.70%、0.4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5%、99.52%。此分析方法分析快速,结果可信度高,适用于农药制剂产品中啶酰菌胺和醚菌酯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文献报道的啶酰菌胺及其中间体的工艺路线和合成方法。啶酰菌胺主要是由关键中间体4'-氯-2-硝基联苯进一步反应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