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酒》2004,(1):20-25
马克思说过一句话,蜂房建构的精巧连人类也难以企及,但人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动手之前在脑中已把它建好了,蜜蜂有没有脑子是无关紧要的疑问,关键是蜂房还是蜂房,人类却从草棚建到摩天大厦,从窝居建到大会场——创造来源于想象,这也是我们进行“白酒出路大讨论”的初衷,希望在众位关爱白酒人士的脑力激荡中迸出中国传统白酒发展的新空间,新方向,这也是我们杂志不遗余力开办这个栏目的原因——肩负行业道义,当然要义不容辞的为行业做点实事。然而,力量越大越好,我们真诚的渴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只要你在想着白酒!  相似文献   

2.
《酿酒》2005,32(3):120-120
按照“全国白酒行业科技与发展优秀论文奖”评选办法,经《酿酒》杂志、《酿酒科技》杂志和2000届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会专家组对近年来公开发表的论文筛选,再经全国重点白酒企业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评选,最后由“首届专家评审组”审查,最终评选出首届全国白酒行业科技与发展优秀论文:特等奖1篇,一等奖20篇,二等奖36篇。特此表彰,以资鼓励。  相似文献   

3.
《新食品》2005,(20):13-13
食品行业业务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尤其是白酒行业。虽然很多商贸公司的老板都明白“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这个道理,但现实情况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什么办法可以留住业务员呢?请听各位经销商朋友的高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更正     
《酿酒》2004,31(2):12-12
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组织的“全国白酒行业技术发展研讨会”于2004年2月2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白酒行业著名专家沈怡方等九人,来自全国17个重点企业负责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王延才理事长主持会议。会议回顾了2003年白酒行业情况;讨论了白酒行业今后发展中主要技术科研工作;集体看望了病中白酒泰斗周  相似文献   

5.
吴勇毅  陈绍华 《酿酒》2004,31(4):4-5
今年4月在厦门举行第六届台交会,有一起与交易会主题不太相关的的国际会议,那就是我国白酒如何国际化。出席者有大陆、台港澳、东南亚一些国家、地区白酒厂商。组织者是台湾一著名白酒商,当他提出这个议题时,许多国内白酒厂商感到有些突然和惊讶,“我国白酒还能有出口市场?还能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向宁  常芳 《新食品》2007,(31):43-43
《新食品》:对于白酒这个行当,现代企业严酷的管理办法怎样做到顺应人心呢? 张红军:白酒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模式都有一定差距,像IT、制药、化工等产业的管理技能急速向世界接轨。而白酒产业的现代管理引进较晚,我认为正处在向科学管理的过渡时期。所以,企业管理要因地制宜,跨大步可能跟不上,跨小步又要落后,要适中才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酿酒科技》2004,(3):123-123
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组织的“全国白酒行业技术发展研讨会”于2004年2月24日在北京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白酒行业著名专家沈怡方等9人,来自全国17个重点企业负责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王延才理事长主持会议。会议回顾了2003年白酒行业情况;讨论了白酒行业今后发展中主要技术科研工作;集体看望了病中的白酒泰斗周恒刚老专家。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会议紧凑有序.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王昌龙 《新食品》2013,(7):39-39
在中国,一个行业的经济发展,大致上只存在两种情况:“锦上添花”和“雪上加霜”,而永远不会有雪中送炭这种情况出现。市场和消费者,都遵循着这一模式。举例而言,无论是房价还是股市,跌价时乏人问津,一涨价大家便闻风而动,纷纷购买。白酒也不例外,如果行业内部不做出改变,那么白酒行业的这个“寒冬”无疑会愈演愈烈。业绩越差,市场就会越萎缩,消费者的选择也会越残酷。白酒要走出行业困境,必须要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
董宝珍 《新食品》2014,(11):50-56
在本刊于2014年春季糖酒会上所发行的增刊里,曾对“2014年,白酒行业将在资本市场见底”这一猜想进行过讨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事实上,关于“白酒行业何时见底?”这个问题,素来牵动着每一个白酒人的心。近日.凌通价值网创始人、否极泰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人董宝珍提出了“白酒行业已经逻辑见底”的观点,并在数据和深层原因的分析上进行了阐述,为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补充了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旁观12·18     
廖琼 《新食品》2008,(1):130-130
对于白酒江湖中人来说,“12·16”,“12·18”这两对数字大家都不会陌生。两个简单的数字背后隐含着两位江湖大佬过招的N种猜想,年年引得行业关注。  相似文献   

11.
互动     
《新食品》2012,(5):51-51
自洒理应具有娱乐精神 很难得在贵刊上看到这种以全行业的形式、以调侃的写作方式来解读中国白酒。中国白酒向来给人厚重、严肃之感,没有调侃,没有娱乐精神,这似乎总让我们感觉行业里缺点什么料。其实私下里,许多白酒业内人士颇具调侃精神,就连高月明老师也时常用国内外新闻调侃生活的琐事,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为白酒加点“料”?我真心希望2012年中国的白酒行业能有所突破与改变。  相似文献   

12.
在发掘好白酒喝出健康来和满足中国人“好面子”并存这一白酒行业内涵基础上,提出了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必将是向着优势产区、优势品牌集中,并以白酒产业集群的园区化同小而美的白酒酒庄并存。  相似文献   

13.
王本强 《中国酒》2003,(5):57-57
白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于白酒企业入门条件相对较低,企业数量过剩,整个白酒行业还缺少真正有竞争力,有规模的领导型企业。中国白酒业行业老大五粮液集团年销售量也仅仅占整个白酒行业年销量的5%左右,而茅台集团的销量只占到5‰左右。引用茅台董事长季克良先生的话来说,“还是小弟弟。”  相似文献   

14.
吴为 《新食品》2005,(8):28-28
在白酒行业将“实在”、“诚信”说成人生信条的人,并不少见然而当市场利益的诱惑摆在面前时,他们又往往选择抛弃这个信条。唐兴华,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白酒人,当他将“实在”与“诚信”当作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并信守如一之后,用成功为我们诠释了“做酒如做人”的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同  常芳 《新食品》2007,(33):66-67
1998年,枝江酒厂改制为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时候,不少人对以董事长蒋红星为核心的新一届企业领导班子,及他们制定的“枝江大曲要做湖北白酒行业的第一”的目标持怀疑态度。时间是最公正的证人,在记录他们创业的艰难曲折的同时,也给了世人最好的回答。枝江大曲要做湖北白酒行业第一的这个目标在2000年的时候实现了,而且此后七年一直稳居第一,是湖北省白酒龙头企业;2001年,枝江酒业提出做中南地区白酒销售第一的目标在2002年实现了;  相似文献   

16.
傅子宴 《新食品》2006,(18):55-55
在厦门,“酒水难微”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特别是在白酒总销量下滑的趋势下,很多经销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产品结构,但是,厦门德才商贸却通过创建“名酒展示中心”这一模式,让白酒、红酒、洋酒、黄酒、饮料等各类销量齐头并进。该公司总经理郑镇才认为,“创建名酒展示中心,就是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酒文化,这比追求短期利益更重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泸州势力     
《新食品》2005,(6A):17-19
在白酒行业,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无疑是一个困若金汤的“铁三角”。这么说不是指它们的关系很铁,而是指这三者不但是行业的标杆企业,也是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在白酒行业中形成的强势地位牢不可破。  相似文献   

18.
黄学辉 《新食品》2014,(24):131-131
“三人炫明年一季度前将能实现一共1000万瓶也就是7亿元左右的销售额。”日前,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而这距离“三人炫”面世不过数月时间。一个刚刚面世的新产品,前期没有投入过多宣传,却取得如此好的业绩。相信很多人脑海里打了问号。我们不妨从中国白酒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来审视这个白酒业的“奇葩”,探究三人炫能为白酒从业者带来哪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白酒的鉴评法余建新吴采樱在白酒工业中,我国每年生产四、五百万吨白酒,而这四、五百万吨白酒却有85%左右的粗酒精饮料,人们迫切要求提高白酒的质量。追求质量,必须严格评酒。但在我国,白酒质量一直沿用人的感官品评的方法,即依赖品评师通过“看酒花”、“闻酒香...  相似文献   

20.
《酿酒科技》2005,(4):119-119
按照“全国白酒行业科技与发展优秀论文奖”评选办法,经《酿酒》杂志、《酿酒科技》杂志和2000届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会专家组对近年来公开发表的论文筛选,再经全国重点白酒企业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评选,最后由“首届专家评审组”审查,最终评选出首届全国白酒行业科技与发展优秀论文:特等奖1篇,一等奖20篇,二等奖36篇。特此表彰,以资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